三十一、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译文】
伪装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恣意作恶的小人没什么区别;君子如果改变自己的操守志向还不如一个小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注解】
诈善:虚伪的善行。据《汉书,张汤传》说:“臣固遇忠,若张汤乃诈忠。”此诈忠也就是诈善。
肆恶:肆是放纵,即怒意作恶。
改节:改变志向。
三十二、操履不变锋芒勿露
澹泊之士,分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译文】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遭受热衷名利之流的怀疑;言慎而检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辈的忌恨。所以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忌恨的环境中,固然不可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对不可锋芒尽出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注解】
澹泊:恬静无为。
浓艳者:指身处富贵荣华权势名利之中的人。
检饰:自我约束谨言慎行。
操履:操是操行、操守,履是笃行实践,操履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锋芒: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例如孟郊诗中有“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三三、彻见心性天下平稳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译文】心中把万事万物都看得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宽大为怀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体会人事倾轧人间邪恶了。
【注解】
险侧:邪恶不正。
三四、事留余地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译文】
可口的山珍海味,多吃便伤害肠胃等于是毒药害人,控制住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是好事,其实有一些引诱人们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只求心满意足,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懊悔。
【注解】
爽口:可口、快口。
皆烂肠腐骨之药:强调山珍海味足以伤害肠胃。
三五、直躬人忌无恶人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译文】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人的欢心,实在不如以刚正不阿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使人们能赞同其品行;一个人没有善行而接受他人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却遭受小人的诽谤。
【注解】
曲意:委屈自己的意志。
直躬:刚正不阿的行为。
三六、爱重成仇薄极成喜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译文】
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有时难以换得一时的欢娱,一顿粗茶淡饭的小小帮助,可能使人一生不忘此事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心。这或许就是当一个人爱一个人受到极点时很可能会翻脸成仇;平常不重视或者淡泊至极的一些人,给予一点惠助,就可能转而对你表示好感成为好事。
【注解】
一饭竟致终身之感: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穷困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他,可有一漂母看他饿,就给他饭吃。韩信当然说些感激的话,这老太太很生气地回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过同情你小伙子,谁指望你报答?”韩信以后显贵发达始终记得这一饭之恩。
三七、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不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译文】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不可显得太聪明,收敛锋芒,才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学以退缩求前进的方法。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注解】
一壶:壶是指匏,体轻能浮于水。《朝冠子.学问》篇中就有“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此处的一壶就是指平时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关头就成为救命的法宝。
三窟:通常都说成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处很多,出自战国时代孟尝君的故事,据《战国策.齐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三八、毋攻短处化诲顽固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译文】
别人有缺点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是在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发现某人个性比较愚蠢固执时,就要很有耐心地诱导启发,假如生气厌恶,不仅无法改变他的固执,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固执,就像是用愚蠢救助愚蠢。
【注解】
曲:含蓄、婉转尽力。
弥缝:修补、掩饰。
顽固:愚蠢之处。
暴而扬之:揭发而加以传扬。
济:救助。
三九、阴者勿交傲者少言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译文】
假如你遇到一个表情阴沉,默默寡言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就推心置腹表示真情;假如你遇到一个自以为了不起又固执已见的人,你就要小心谨慎尽量少说话,
【注解】
沉沉:阴险冷酷的表情。
输心:推心置腹表示真情。
悻悻:生气时忿恨不平的样子。此处比喻人的傲慢、固执已见。
四零、戒流于虑警伤于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化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譬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不尽而浑厚矣。
【译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用来劝诫在与人交往时警觉性不够思考不细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却不事先拆穿人家的骗局,这是用来劝诫那些警党性过高想得太细的人。一个人在和人相处时能把上面两句话并存警诫,才算是警觉,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的为人之道。
【注解】
逆:预先推测。
察:本意是观察,此处作偏见解,有自以为是的意思。据《庄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四十一、亲善防谗除恶守密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译文】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事先来宣扬他,避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在背后诬蔑诽谤;假如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不易摆脱,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尤其不可以打草惊蛇,以免遭受报复陷害等灾祸。
【注解】
急亲:急切与之亲近。
预扬:预先宣扬其善行。
谗谮:颠倒是非恶言诽谤。
谋孽: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例如《汉书.李陵传》中有:“随而嫖蘸其短。”注:“媒,酒教;孽,曲也。谓酿成其罪。”
四十二、不夸妍洁谁能丑辱
有妍必有丑为之时,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法嘱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译文】
事物有美好就有丑陋来对比,假如我不自夸美好,又有谁会讽刺我丑陋呢?世上的东西有洁净就有肮脏,假如我不自好洁净,有谁能脏污我呢?
【注解】
妍:美好。据陆机《文贼》说:“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丑我:丑当动同用。
四十三、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贪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译文】
世态炎凉冷暖的变化,在富贵之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嫉恨、猜忌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就很少有人不陷于如日坐愁城中的烦恼状态了。
【注解】
冷肠:本指缺乏热情,此处当冷静解。
烦恼障:佛家语,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在佛家来说这些都是涅粱之障,故名“烦恼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恼障。”
四十四、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译文】
一个人做了坏事最担心的是不容易被人发觉,做了好事最不宜的是自己宣扬出去。所以坏事如果能及早被发现那灾祸就会相对小些,如果不容易被人发现那灾祸就会更大;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而自己宣扬出去那功劳就会变小,只有在暗中默默行善才会功德圆满。
【注解】
阴阳:阴指事物的背面,这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阳指事物的正面,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地方。
四十五、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译文】
明理达义的人,虽说家贫不能用财物来救助他人,可是当遇到有人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有所领悟,或者遇到急难事故能从旁边说儿句公道话来解救他的危难,也算是一种很大的善行。
【注解】
济物:用金钱救助人。
痴迷:迷惑不清。
功德:佛家语,通常指功业和德行。
四十六、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饥则附,饱则飓;燠则趋,寒则弃,人情能患也。
【译文】
穷困饥饿时就投靠人家,吃饱了就远走高飞;富贵了的就巴结,贫困了的就鄙弃,这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毛病。
【注解】
飓:飞翔,据《晋书.慕容垂载记》说:“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则高飓”。
燠:温暖,此形容富贵人家。
四十七、冷眼观物轻动刚肠
君子宜净试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译文】
君子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注意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切忌随便表现自己耿趋势性格以免坏事。
【注解】
冷眼:冷静观察。无曲中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句子。
刚肠:个性耿直。嵇康《绝交书》说:“刚肠嫉恶,轻肆宣言,遇事便发。”
四十八、一念一行都宜慎重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译文】
假如有一种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有一句话破坏了人间祥和之气,或者做了一件事成为后代,子孙祸根,所有这些行为都必须特别加以警惕加以警戒。
【注解】
酿:本来当制酒解,此处是造成的意思。
切戒:深深的引以为戒。
四十九、谨慎至微恩施不报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木报之人。
【译文】
谨言慎行必须从最小的地方做起,一个人助人应该帮助那些无法回报你的人。
【注解】
不报之人:无力回报的人。
五零、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的发唪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译文】
一个胸怀宽宠忠厚的人,好比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育万物,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生机;一个胸襟狭隘刻薄的人,好比阴冷凝固的白雪,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杀气。
【注解】
煦育:煦,温暖,育是化育,由此而万物生长。
朔雪阴凝:朔,北方。阴凝,雪因阴冷久积不化。
五一、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译文】
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情意要特别真诚,气氛要特别热烈;处理某种隐密事时,居心要特别坦诚,态度要特别开朗;服侍身体衰弱的老人,举止要特别殷勤,礼节要更加周到。
【注解】
隐微:隐私的小事。
衰朽:年老力衰的人。
五二、君子立德小人图利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贷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个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译文】
勤奋的人应该努力的品德和义理上下功夫,可是有的人却中仗勤奋来解决自己的贫困;俭朴的人应该把财货和利益看得淡泊,可是有的人却假借俭朴为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奋和俭补本来是有德君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不料反倒成为市井小人营利绚私的工具,真令人感到惋惜。
【注解】
敏:勤奋,努力。
符:本指护符,此处作法则解。
五三、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译文】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
【注解】
恕:宽恕、原谅。
困辱:困穷、屈辱。
五十四、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无骸而已。
【译文】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经常留一点剩饭给他们吃;可怜飞蛾被烧死,夜里只好不点灯火。古人这种慈悲心肠,就是我们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类没有这一点点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一真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此也不过和泥士树木相同罢了。
【注解】
生生之机:生生是繁衍不绝,《易经.系辞》中有“生生之谓易”,这就是世上常说:“生生不息”的由来,机是契机。生生之机是指使万物生长的意念。
土林形骸:土木是指泥士和树木等只有躯壳而无灵魂的矿植物,形骸是专指人的躯体。《淮南子.泰族训》中有“岂独形骸有瘴聋哉?”
五十五、诚和气节陶治暴恶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入陶冶中矣。
【译文】
遇到狡猾诈欺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砺他。假如能做这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注解】
暴戾:残酷。
薰蒸:薰是香草,此作沐化、感化的意思。
五十六、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阴谋怪飞,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
【译文】
阴谋诡计,怪异的言行,奇怪的技能,都是招致灾乱的根源。只有那种平凡的德行和寻常的言行,才可以保持自然带来和平。
【注解】
祸胎:指招致祸患的根源。
庸:平凡、普通。
混沌:本指宇宙初开元气未分之时,借以比喻自然和无知、淳朴的心神。《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混沌。”又《释文》“李云:‘清浊未分也,比喻自然。’”古人想象天地未开僻之前为混沌状。
五十七、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休与个人仇雠,个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
【译文】
不要跟品德恶劣低下的小人结仇,因为小人自然有人和他为敌;不要向品德高尚磊落的君子献殷勤,因为君子不会为了私情给人私下恩惠。
【注解】
仇雠:敌对结怨。
诌媚:用不正当言行博取他人欢心。
五十八、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译文】
磨砺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注解】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钧:三十斤是一钧。
弩:用特殊装置来发射的大弓。
五十九、斥小人媚愿君子责
宁为小人所忆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译文】
做人做事宁可被小人猜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语迷惑;做人做事宁可被君子责难训斥,也不要被宽宏雅量所包容。
【注解】
媚悦:本指女性以美色取悦于人,此指用不正当物为博取他人欢心。《史记.幸佞列传》有:“非独女以色媚,士亦如之。”
六零、好利害显好名害隐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译文】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越出道义范围之外,逐利的祸害很明显,容易使人防范;一个好名的人,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他所做的坏事人们不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患都非常深远。
【注解】
逸出:超出范围。
窜入:隐匿。
六一、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出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好事再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注解】
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却也深信不疑。
尤:过分。
六二、谗言自明媚阿侵肌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译文】
小人用恶言毁谤或诬隐他人,就像点点浮云遮住了太阳一般,只要风吹云散太阳自然重现光明;甜言蜜语阿谀奉承的小人,就像从门缝中吹进的邪凤侵害肌肤,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注解】
媚子阿人:媚子是善长逢迎阿谀的人,阿人是谄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
隙风:墙壁和门窗的小孔叫隙,从这里吹进的风叫邪风,相传这种风景最易使人身体受伤而得病。
六三、偾事失机执拗之人
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事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倔强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注解】
虚圆:谦虚圆通。
偾事:败事。《礼记.大学》中有:“此谓一言偾事。”
六四、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译文】
处世既不能流于庸俗以至与坏事同流合污,也不要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同,行事既不可以处处惹人讨厌,也不能凡事都讨人欢喜博取欢心。
【注解】
不即不离:既不太接近,也不太远离。
与俗同:俗指一般人。
六五、过检则吝过让则卑
青佐,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是小气,就会变成为富不仁的守财奴,如此反有伤正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可是太过分,就会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讨好人,而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注解】
悭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
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
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苟子.荣辱》篇:“君子安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懿行:美好的行为。
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
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
机心:诡诈狡猾的用心。《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六六、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惮初难。
【译文】
不要为事不如意发愁,不要为称心的事而兴奋,不要由于长久的安居而以此为依赖,不要由于一件事一开始有困难就畏缩不前。
【注解】拂意:不如意。
快心:称心如意,例如《孟子.粱惠王》中“然后快于矿产与”。
惮:恐惧,害怕。
六七、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本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近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译文】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所得到的利禄者是短暂的,落得只顾到眼前而临事紧迫的局面。
【注解】
福厚而庆长:福厚是福禄丰厚,庆长是福禄绵长。庆是福禄吉祥,《易经.文言》篇中有“积善人家存余庆”。
鄙夫:也就是鄙陋之人。
六八、急处站稳险地回首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译文】
在风斜雨急的变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脚步站稳立场;处身于艳丽色姿中,必须把眼光放得辽阔而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径危险的时候,要能收步猛回头,以免不能自拔。
【注解】
风斜雨急:风雨本是指大自然中天象的变化,此指社会发生动乱人世苍桑莫测。
路危径险:路和径都是指世路。
花浓柳艳:古人文人笔下常用花来形容女人美貌如花:用柳来比喻女人风姿绰约。
六九、节义济和功名以德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炉之门。
【译文】
一个崇尚节义的人,对世事的看法容易偏激,增添些相互理解的温和想法加以调节,才不会走上跟人发生意气之争的路子;一个功名事业有所成就的人,要有谦恭的美德,才不会闯开嫉妒的大门。
【注解】
济:增补、调节。
和衷:温和的心胸,《书经.皋陶漠》中有“同寅协恭和衷哉”。
忿争:意气之争。
七零、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哺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译文】
对于一个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敬畏,因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就不会有放纵安逸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抱敬畏态度,因为畏惧平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注解】
大人,指有道德有声望之人。据《论语,季氏》篇:“畏大人。注:‘大人,圣人也。’“或指有官位之人。《左传》昭公十八年有:“而后及其大人。注:‘大人,公卿大夫也。’”
七一、勿逞已长勿恃所有
大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
【译文】
上天让一个人聪明圣智,派他教导一般人的愚钝,可是世上一些人,反而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来反衬那些天资不如自己的人;上天让一个人有财富,目的是派他来救助贫苦的人,可是世上一些拥奇财富的人,却仗恃自己的财富来欺凌穷人,这种人,真是违背天意的罪人。
【注解】
海:当动词用,是教导的意思。
形:当动词用,比拟,表露。
戮民:戮。戮在此处当形容词用,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例如《商君书.算地》篇中有“刑人无国位,戮民无官任”。
七二、忧喜取舍形气用事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按一般人的常情来说,每当听到黄莺婉转的叫声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就讨厌;看到美丽的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乱的野草就想铲除。这完全是根据自己喜怒爱惜申判断事物。假如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营啼蛙鸣都是在抒发它们自己的情绪;花开草长,何尝不是在舒展篷勃的生机呢?
【注解】
形气:形是躯体,气是喜怒哀乐的情绪,两者都表现于外。例如《孟子.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
性天:天性。
生意:指生的意念。
七三、自适其性宜若平民
峨冠大带之士,一量睹轻蓑小笠额飘飘然逸也,示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量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飘飘然一派安逸的样子,难锡会发出羡慕的感叹;生活奢侈居所富丽的豪门显贵,一旦置身于清新朴素窗明几净悠闲宁静的环境中,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恬淡自适的感觉,难免要百一种留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富贵荣华既然不足贵,世人为什么还要枉费心机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呢?却不设法过那种悠然自适而能早日,恢复符合天性发展的生活呢?
【注解】
峨冠大带:峨是高,冠是帽,大带是宽幅之带,峨冠大带是古代高官所穿朝服。
轻蓑小答:蓑,用草或蓑叶编制的雨衣。笠是用竹皮或竹叶编成用来遮日或遮雨的用具。比喻平民百姓的衣着。
逸:闲适安逸。
咨嗟:赞叹,感叹。
长筵广席:形容宴客场面的奢侈豪华。
火牛:此处比作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典出《史记.田单列传》说:“单收城中牛千余,被五采龙文,角束兵刃,尾束灌指薪刍,夜半凿城数十穴,驱牛出城,壮士五千余随牛后,而焚其尾,牛被痛,直冲燕军,燕军大溃。”
风马:发情的马,此处比喻欲望。据《左传.傍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七四、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肃后,忽持一枝抉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桔槁,机神最易触发。
【译文】
大自然归于寂静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会唤起阵阵幽趣;深秋季节所有花草都调谢枯黄后,忽然看见其中有一棵挺拔的花草屹立无盖,就会感到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完全枯萎,因为它那生命活力随时都会乘机发动。
【注解】
寥:安静。
卉:草的总名。
七五、非分收获陷溺根源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不是自己份内应享受的幸福,无缘无故得到意外之财,即使不是上天故意来诱惑你的钓饵,也必然是人间歹徒来诈骗你的机关陷阱。为人处世如不在这些地方睁大眼睛,是很难逃过歹徒诈术圈套的。
【注解】
造物:谓天,自然。语出《庄子.大宗师》篇:“伟大造物者。”术中,计略之中,《史记.张仪传》:“此在吾术中不悟。”
七六、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吉心之冰炭难去。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除: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有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样和之气就会充满胸怀,如此也就到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注解】
天运:指大自然时序的运转。
冰炭:此为争斗的意思。
春风:春天里温和的风,此处取和惠之意。
七七、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恪守道德节操的人,只不过会遭受一时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千年万载的唾弃与凄凉。胸襟开阔且通达事理的人,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顾及到死后的名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注解】
弄权:超越自己身分而滥用权力,据贡师泰《河决诗》说:“县官同巡防,小吏争弄权。”道德:指人类所应遵守的法理与规范,据《礼记.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依阿:阿与依同义,依附、迎合,指自己缺乏独立人格,凡事都随意附从他人意见。
达人:指智慧高超,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的人,据《左传.昭公七年》说:“圣人有明德者,若木当世,其后必有通达之人。疏:‘谓知能通达之人。’”物外之物:泛称世事以外的东西,也就是现实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修养,即佛都所谓不生不灭的涅般境界。
身后之身:是指身死后的名誉。
毋:毋同勿,不要。
七八、淡中知味常里识英
农服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厅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译文】
美酒佳育并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在那粗茶淡饭中体会;才智卓绝超凡绝俗的人,还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完人。其实真正的伟人看起来是平凡无奇的人。
【注解】
农服:农,美酒;肥,美食、肉肥美。《淮南子.主术篇》中说:“肥醉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真味:美妙可口的味道,喻人的自然本性。
神奇:指才能智慧超越常人。
卓异:才智过人。
至人:道德修养都达到完美无缺的人,即最高境界。《庄子.追遥游》篇有:“至人是无已,神人是无功,圣人是无名。”
第六章
七九、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第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独坐省察内心,你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暗月当空,精神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然而已经感到真,心偏偏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觉不安,在此中感到侮悟的意念。
【注解】
观心:佛家语,指观察一切事物,此处当自我反省解。据《辞海》注:“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
妄穷而真独露:妄,妄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妄见。真,真境,脱离妄见所达到的涅般境界。此处是比喻人应排除杂念。
机趣:机是极细致,趣可作境地解。即隐微的境地。
大渐忸:惭钮是羞愧,大渐伍是很惭愧。
八零、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者,多洋清玉洁;痛衣玉食者,甘婢膝妈颜。盖志以滤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译文】
能过吃粗茶淡饭生活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像冰玉般纯洁;而讲求华美饮食奢侈的人,多半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从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怠尽。
【注解】
澹泊:甘于寂寞清静无为的生活境界。
垒口苋肠:藜,藜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嫩苗可蒸煮吃。苋,属英科一年生草生植物,茎叶可食。据《昭明文选》曹植《北启》说;“余甘黎藿未暇此食也。良注:‘藜藿贱菜,布衣所食。’”应指平民百姓。
冰清玉洁:形容人的品德像冰一样清明透澈,像玉一样,纯洁无瑕,据《新论.妄瑕》说:“伯夷叔齐,冰沮玉洁。”夜衣玉食:指权贵。衮衣是古代帝王所穿的龙服,此处比喻华服。玉食是形容山珍海味等美食,衮衣玉食是华职美食的意思。
婢膝奴颜:也作奴颜婢膝,奴和婢都是古代的罪人,没有自由和独立人格,后比喻自甘堕落而没骨气的人。
肥甘:美味,喻物质享受。
八一、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追逐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之先,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不要超过允许的范围,修养品德要达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
【注解】
宠利:荣誉、金钱和财富。
德业:德行,事业。
修为:修是涵养学习,修为即品德修养。
分:此指范围。
八二、动静合宜道这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茑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译文】
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下的闪电,像一盏风前的残灯孤烛;一个喜欢清静的人,宛如死灰枯树。过分的变幻和过分的清静,是两个极端,不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有缓缓浮动的彩云下和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鸥鹰飞舞和鱼儿跳跃的景观,才算是达到了理想境界,人也才具备了崇高的道德心胸。
【注解】
云电风灯:形容短暂不稳定。
嗜寂者:特别好静的人。
死灰稿木:死灰是指熄灭后的灰烬,槁木是指枯树,比喻丧失生机的东西。据《庄子.齐物论》篇:“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定云止水:定云是停在一处不动的云,止水是停在一处不流的水,都是比喻极为宁静的心境。
鸢飞鱼跃:鸢,形状如阳。指极为宁静中的动态。
心体:心就是本体,因为古时以心为思想的主体。
八三、降伏客气消杀妄心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所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观。
【译文】
一个人之所以会骄种高傲,无非是由于受外来而非出自至诚的血气的影响,只要能消除客气,光明正大刚直无邪的正气才会出现。一个人的所有欲望和想像,是由于虚幻无常的妄心而致,只要能铲除这种虚幻无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注解】
种高倨傲:自夸自大叫种高,态度傲慢叫倔傲。
客气,言行虚矫,不是出于至诚。
正气:至大至刚之气,例如孟子曾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是正气。
意识:心理学名词,指精神觉醒状态,例如知觉、记忆、想像等一切精神现象都是意识的内容,此处含有认识和想象等意。
妄心:虚幻不实叫妄,妄心本是佛家语,指人的本,性被幻象所蒙蔽。
真心:也是佛家语,指真实不变的心,据《辞海》注:“按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喻真妄二心:海水常注不变,是为真;波浪起伏无常,是为妄。众生之,对境妄动,起灭无常,故皆是妄心。得金刚不坏之心,惟佛而已。”
八四、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
身居显位高官的人,不可以不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情趣;隐居在田园山林之中,必须要有胸怀天下治理国家的壮志和蓝图。
【注解】
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吏,繁当出门时都要穿礼服坐马车,马车就是轩,礼服就是冕此喻高官。
山林:泛称田园风光或闲居山野之间,和林泉均喻隐退的意思。廊庙:比喻在朝队政做官。
经纶:比喻策眩。《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即胸中要有供朝迁采用的谋略。
八五、富多施舍智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译文】
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仁厚,可是很多人反而刻薄担心别人超过自己,这种人虽然暂为富贵之家,可是他的行径已走向贫贱之路,这样又如何能行得通呢?一个聪明的人,本来应该谦虚有礼不露锋芒,可是很多人反而夸自己的本领高强,这种人表面看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的言行跟无知的人并没什么不同,他的事业到头来又怎能不受挫、不失败呢?
【注解】
忌刻:忌是猜忌或嫉妒,刻是刻薄寡恩。
敛藏:敛含有收、聚、敛束等意,敛藏就是深藏不露。懵:本意是指心神恍惚,对事物缺乏正确判断,不明事理。
八六、偏见害人聪明障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译文】
利欲未必都会扼杀天性,只有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声色享乐未必都会妨碍人对宇宙真理的探求,自作聪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碍。
【注解】
意见:本意是意思和见解,此处为偏见、邪念。
蟊贼:蟊,害虫名,专吃禾苗,据《诗经.小雅》篇:“及其蟊贼,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因此世人都把足以危害社会的败类称为蟊贼,此处当祸根解。
声色:泛指沉湎于享乐的颓废生活。
屏藩:原指保卫国家的重臣,此处作最大障碍解。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建母弟以周屏藩。”
八七、正气天地清名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译文】
人宁可保持纯朴天真的本性而摒除后天的机诈乖巧保留一些刚正之气还给大自然;宁可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甘于淡泊、清虚恬静,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天地。
【注解】
浑噩:同浑浑噩噩,泛指人类天真朴实的本性。
黜:摒除。
纷华:繁华富丽。
乾坤:象征天地、阴阳等。
八八、伏魔自心驭横平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想制服邪恶之神,首先必须制服自己内心的邪念,自己内心的邪念平息了,其他邪恶之神也自然不起作用而退却。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强横事物就不能侵入。
【注解】
降魔:降,降服。魔的本意是鬼,此处当障碍修行解。其实魔是梵语“魔罗”的简称,意译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退听:是指听本心的命令,又当不起作用解。
驭横:控制强横无理的外物。
气:此处当情绪讲。
八九、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关于欲念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便宜,而就不正当地占为己有,一但贪图非分的享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关于真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由于畏惧困难,而生退缩的念头,因为一但退缩就会和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之隔而失之交臂。
【注解】
欲路:泛称有关欲念、情欲、欲望,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五欲烦恼”的意思。
染指:喻巧取不应得的利益。
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理路:泛称有关义理、真理、道理。
惮:害怕。
九零、念头勿浓勿陷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大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译文】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大方,以至凡事都要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等别人也很淡薄,因此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可见,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讲究气派以至奢侈,也不能过分吝啬以至刻薄。
【注解】
念头浓:心胸宽厚,念头当想法或动机解。
淡:浅薄。
居常:日常生活。
浓艳:指丰盛豪华,此处作奢侈无度解。
枯寂:寂寞到极点之意,此处当吝窗解。
九一、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每个人都有仁慈之心,维摩诘和屠夫是刽子手的本性是相同的;世间到处都有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这一点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和简陋的茅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不能排除物外杂念,虽然只在咫尽之间,实际上已相去千里了。
【注解】
大慈悲:能给他人以快乐叫慈,消除他人的前苦叫悲,这是佛家语,《观无量寿经》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萨广大之慈悲。全句意:人人都具有成佛的佛性。
维摩:梵语维摩诸简称,是印度大德居士,汉译叫净名。与释迦同时人,辅佐佛来教化世人,被称为菩萨化身。
屠刽:屠是宰杀家畜的屠夫,刽是以执行罪犯死刑为专业的刽子手,但同样具有佛性。
金屋:指事豪之家的住宅,建筑金壁辉煌,汉武帝有“若得阿姣当以作金屋藏之”的典故,佛教认为世间事物皆虚幻,故金屋茅檐并无差别。
咫尺:一咫是八寸。一尺十寸,咫尽指极短的距离。
九二、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然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但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都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先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功夫。
【注解】
昭昭:显著,明显可见,公开场合。据《庄子.达生》篇:“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昏暗不明,隐蔽场所。《苟子.劝学篇》:“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九三、相观对治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与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
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机运好的可施展拖负,机运坏将可能一事无成,自己又如何能要求机运的特别待遇呢?自己的情绪有好有坏,有稳定也有浮躁的时候,自己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顺从你的意愿呢?假如自己能平心静气来对照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反躬自问,这是领悟人生的一个最好途径。
【注释】
际遇:就是机会境遇。
齐:相等、相平之意,例如《孟子.公孙丑》篇“地丑德齐”
情理:此处作情绪解,也就是精神状态。
相观对治:相互对照修正,治是修正。
方便法门:佛家语,方便有权宜之意,法门是指佛法,佛法就是人生法则,指领悟佛法的通路,因此称为法门。
九四、名誉富贵来自道德
富责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译文】
荣华富贵的显各,假如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花园中的盆景一般,只要稍微移植,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假如是靠特枚,甚至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玻璃瓶中的花朵,由于根部并没有深植在土中,所以花的调谢枯萎指日可待。
【注解】
舒徐:舒是展开,徐是缓慢,舒徐指从容自然。
瓶钵中花:瓶钵是僧人用具,瓶钵中花是指插在花瓶里的无根之花。
九五、拔去名根融去客气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译文】
名利思想没有彻底拔除的人,即使他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能广被四海以至遗留万世,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注解】
名根:名利的念头,即功利思想。
千乘:古时把一辆用四马拉的车叫一乘。
一瓢:瓢是用葫芦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尘情:俗世之情。
九六、心地光明念勿暗味
心体光明,暗室吉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一个心体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能看到万里晴空。一个欲念邪恶不端的人,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战战兢兢。
【注解】
暗味:不光明叫昧。指见不得人。
心体:指智慧和良心。
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见的地方。
九七、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寒之虑为更甚。
【译文】
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人生乐趣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是值得忧虑的事,却不知道在更不愁衣食后,由于种种欲望,由于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更加痛苦。
【注解】
名位:泛指名誉和官位,也就是功名利禄。
九八、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土。
【译文】
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稍一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注解】
天理:天道,佛教语。
游心:游是出入,游心是说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
人欲:人的欲望,据《礼记.乐记》篇:“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疏:‘灭其天生清静之性,而穷极人所贪嗜欲也。’”
寄迹:立足投身。
荆棘泥土:荆棘多刺,因此用于比喻坎坷难行的路或繁琐不好办的事,又引申为艰难困苦的处境。泥土是污浊,范仲淹文中有“泥土轩冕”。
九九、病未足羞无病吾忧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乡病未足差,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飞奔疾驰;在溶化时爆出溶炉以为可以铸成名剑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成利器。一个人如果只贪图吃喝玩乐而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如此就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泛驾之马:性情凶悍不易驯服控御的马,借以比喻不守常轨的豪杰。
跃冶之金:当铸造器具熔化金属往模型里灌注时,金属有时会突然暴出模型外面,这就是所谓跃冶之金,比喻不守本分而自命不凡的人,语出自《庄子.大宗师》篇。
型范:铸造时用的模具。
白沙:明朝学者陈献章,广东新会人,字公甫,由于隐居白沙里,因此世人就称他为“白沙先生”,于明正统十二年进士及第,然而并未因此踏入仕途,被誉为“活孟子”。著有《白沙集》十二卷传世。
一零零、心公不昧外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目所喜欢的东西属于外来的侵害;感情欲望等心理上的邪念是内在的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人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遵循原则,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理敌人外来分割反而都会变成你修养品德的助手,而变成受自我指控的下人了。
【注解】
外贼:来自外部的侵害。佛家认为色、声、手、唯、触、法六尘,都是以眼等六根为媒介劫夺一切善法,所以佛家才用“贼”这个字一代表六尘。
情欲意识:欲是七情之一,所以叫情欲。即内心的情感欲望。
惺惺不昧:惺惺是警觉清醒,不昧是不昏愦不糊涂。
中堂:中厅。
一零一、品质修养切忌偏颇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悄;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译文】
一个人的气度要高旷,却不可流于粗野狂放;心思周详,却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淡,却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却不可偏激刚烈。
【注解】
气象:气质、气度。
疏狂:狂放不羁的风貌。例如白居易诗中有“疏狂属年少。”
缜密:细致周全。
琐悄:烦杂琐细。
一零二、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劝莫轻易放过。
【译文】
当你心中邪念刚一浮起时,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欲路的可能,你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来。坏的念头一起就立刻警觉,有所警觉就文盲设法挽救,这是到了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紧要关头,绝对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注解】
临崖勒马:也作悬崖勒马,比喻人有刚学坏时要能及时回头。
一零三、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
人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在安详中气概才会像晴空白云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在人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现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方式更好的了。
【注解】
澄澈,河水清澈见底。
真体:人性的真正本源。
冲夷:冲是谦虚、淡泊,夷是夷通、和顺、和乐。
一零四、动中静真苦中乐直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在万籁惧寂中所得静并非真静,只有在喧闹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歌舞喧泄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舌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注解】
性天:就是天性,《中庸》有“天命之谓性”,说明人性是由天所赋予的。
一零五、舍己毋疑施恩不报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译文】
假如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需要自我牺牲,就不应计较利害得失,有了计较观念就会对自己要做的牺牲感到犹疑不决,就会使志节蒙羞。一个人施恩惠给他人,绝对不要指望得到回报,如果责成人家感恩回报那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就会变质而面目全非了。
【注解】
舍己:舍己就是牺牲自己。
毋处其疑:不要存犹疑不决之心。
一零六、天机最神智巧何为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急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译文】
一个志节坚贞的君子,虽然无意祈求福扯,可是老天偏要在他无意的地方来开导他完成衷心要完成的事业,行为邪恶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夺走他的灵魂。由此观之,上大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买在元计可施。
【注解】
贞士:指志节坚定的人。
徼福:徼,同邀,作祈求解。《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牖:诱导、启发。
人:邪妄。人,行为不正的小人。
机权:机,灵巧。权,变通。机权,灵活变化。
一零七、田看收成人重晚晴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良言也。
【译文】
妓女以卖身卖笑为业,到了晚年如果能嫁人从良,那么她以前的妓女生涯并不会对后来的正常生活构成妨害:可是一个一生都坚守贞操的节烈妇女,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寂寞而夫身,那她半生守寡所吃的苦就会付诸东流。俗话说:“要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关键是看他的晚节。”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呀。
【注解】
声妓:本指古代宫廷和贵州家中的歌舞妓,此指一般妓女。
从良:古时妓女隶属乐籍(户),被一般人视为贱业。脱离乐籍嫁人,就算是从良。
烟花:妓女之代称,此指妓女生涯。
一零八、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身边所接以的全是有犹如医疗自身不蹭的良药在不知不党中会使你敦品硕行磨练自己的意志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顺境中,这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销磨你精神意志的刀枪,在不知不觉中使你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的路途。
【注解】
针眨药石:针,古时用以治疯的金计金针,古时用来治病的石针:今天流行的针炙是针魔的一种。药石泛称治病用、的药物、针眨药石泛指治病用的器械药物,此物比喻砥砺人品德气节的良方。
砥砺:磨刀石。粗者为砥,细者为砺。此力磨练。
销膏靡骨:融化脂肪、腐蚀骨。
一零九、恣势弄权自取灭亡
生长富贵家中,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炎,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炎不至焚人,心将自烁矣。
【译文】
生长在豪富权贵之家的人,不良嗜好的危害有如烈火,专权弄势的脾气有如凶焰;假如不及早清醒,用清淡的观念缓和一下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虽然不至粉身碎骨,终将会让心火目焚自毁。和一下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虽然不至粉身碎骨,终将会让心火自焚自毁。
【注解】
恣势弄权:恣势就是擅长作威作福;弄权就是喜欢招权揽势。
嗜欲:多指放纵自己对酒色财气的嗜好。
一 一零、人心一真金石可镂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译文】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功夫如果能达到至诚地步,就可以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邹衍受了委屈感动了上天竟在盛夏降霜为他打抱不平,杞植的妻子由于悲痛丈夫战死竟然哭塌了城墙;甚至就连最坚固的金石也会由于精诚所至而把它凿穿。反之一个人如果心存虚伪邪恶的念头,那他只不过是空有人护形体架势而已,肉体虽存但灵魂早已死亡,与人相处会使人觉得面目可惜而惹人讨厌;一人独处,面对自己的影子也会觉得万分羞愧。
【注解】
霜可飞,本意是说天下霜,实际是比喻人的真诚可以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而在夏天降霜。据《准南子》说:“万事燕王尽忠,左右谮之,王之狱,衍仰天哭泣,天五月为之下霜。”衍,指邹衍。
城可陨:本来是说城墙可以拆毁崩溃,此处是比喻至诚可感动上天而使城墙崩毁,据《古今注》中卷,“杞植战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是人生之至苦。”“乃亢声长哭,杞这都城感之而颓。”陨,崩塌。
镂:雕刻。
伪妄:虚伪,心怀鬼胎。
真宰:宰是主宰,真宰,此指人的灵魂。
一 一 一、文无奇巧人宜本然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译文】
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和平凡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只是使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
【注解】
极处:登峰造极的最高成就。
本然:本,性,本来如此。
一一二、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文】
做人的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特别是对别人人格的不尊重,也可能给别人给自己惹来意外祸灾。至于不念人旧恶是要有些胸襟的,只有有修养的人才可能做到。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放到过去的恩怨上属于不智之举,忠恕待人,养德远害,应该成为处世待人的准则。
一一三、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译文】
怨恨会由于行善而更加明显,可见行善并不一定使人都赞美,所以与其让人感恩怀德,不如让人把赞美和埋怨都忘掉:仇恨会由于恩惠产生,可见与其施恩而希望人家感恩图报,不如把恩惠与仇恨两者都消除。
【注解】
彰:明显。
德我:对我感恩怀德,此处的“德”当动词用。
泯:消灭,泯灭。
一一四、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玷污终身。
【泽文】
社会大众所公认的规范不可以触犯,触犯了那你就会遗臭万年;凡是权贵人家营私舞弊的地方千万不可踏进去,走进去了那你一辈子的清白人格就被拈污。
【注解】
犯手:触犯、违犯。
私窦:窦是储藏粮食的窖,壁间的小门也叫窦。私窦就是私门,暗行切请托之门,即走后门。
著脚:著脚就是踏进去。
玷污:指美誉受污损。
一一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时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译文】
当怒火上升欲念翻滚时,虽然他自己也明知这是不对的,可是他双眼睁睁犯着不加控制,知道这种道理的是谁呢?犯的又是谁呢?假如当此紧要关头能够突然改变观念,那么邪魔恶鬼也就会变成慈祥命运的主宰了。
【注解】
邪魔:邪恶的魔鬼,实指欲念,魔是梵语“魔罗”的简称。
真君:指主宰万物的上帝。
一一六、毋偏人言不持已长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已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囚已之拙而忌人之能。
【译文】
一个人不要误信他人的片面之词,以免被一些奸诈之徒所欺骗;不要过分信任自己的才干,以免受到一时意气的驱使;不要仰仗自己的长处去对比人家的短处;尤其不要由于自己笨拙,就嫉妒他人的才能。
【注解】
气:发扬于外的精神,此处指一时的意气。
自任:自信、自负、刚愎自用。
形:又寸比。
一一七、君子之心雨天过睛
霁日晴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负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译文】
万里晴空,会突然乌云密市电闪雷鸣;狂风怒吼倾盆大雨之时,会突然转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可见主宰天气变化的大自然一时一刻也不曾停止运转,而天体的运行何曾发生丝毫的阴碍?所以我们人类的心理也要像大自然一样使喜怒哀乐的变化合乎理智准则。
【注解】
霁:雨后转晴。
倏:迅速,突然。
气机: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三原物质。机,使气变化的本原力量。此处比喻主宰气候变化的大自然。据《吴子.论将》篇:“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
太虚:广漠无际的天空。例如《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说:“太虚辽阔而无阂。”
一一八、有识有力私魔无踪
胜私制欲之功,有日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日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译文】
战胜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有人说是由于没及时发现私欲的害处而又没坚定的意志去控制,有人说虽然能看清物欲的害处却又忍受不了物欲的吸引,所以一个人的智慧是认识魔鬼的法宝,而意志等于是一把消灭魔鬼的利剑,法宝和利剑是战胜情欲不可缺少的。
【注解】
明珠:价值昂贵的宝珠,引申为人或物的最贵重者。佛经《净土论注》说此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此照魔明珠之谓也。
慧剑:佛家语,是用智慧比喻利剑,认为利剑能斩断俗世万缘,烦恼与魔障。《维摩洁经.菩萨行品》中“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一一九、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译文】
发觉被人家欺骗不要在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遭受人家侮辱时也不要怒形于色。一个人能够有吃亏忍辱的胸襟,在人生旅程上自会觉得妙处无穷,对前途事业也是一生受用不尽。
【注解】
诈:欺骗。
觉:发觉、察觉。
形:表露。
一二零、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
【译文】
横逆困难是锤炼英雄豪杰心性的洪炉,按受这种锻炼对形体与精神均有益处,反之如果承受不了这种恶劣环境的煎熬,那么将来他的肉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损伤。
【注解】
横逆困穷:横逆是不顺心的事。困穷就是穷困。
炉锤:比喻磨练人心性的东西。
第九章
一二一、天地缩图人之父母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译文】
我们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是一个小世界,不论高兴或愤怒都不可以犯错误,尤其对于好恶的东西也要有一定标准,这就是谐和调整的功夫;大自然就像人类的大父母,要让每个人没有牢骚怨尤,使万物没有灾害而顺利成长,这也是造物者的一番恩德,夭地间一片平和的景象。
【注解】
惩:过失、错误。
整理:调和、调理。
怨咨:怨恨、叹息。
氛疹:氛当凶气解,氛疹就是恶病。
一二二、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
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大而增进入气度会由于人生经验的丰富而更为宽宏。因此想要深厚自己的品德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气度宽宏,宽宏自己的气度,就不能不增长自己的生活历练丰富人生知识。
【注解】
识:知识,经验。
弘:宽宏,扩大。
量:气量,气度。
一二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沈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翻杨械矣。
【译文】
在微弱夜灯中,大地无声,万籁俱静,这是我们身心刚刚进入休息时;清晨夜梦过后才醒,万物还没有开始一天的活动,这是我们刚从朦胧的梦境中走出来。乘着这刚刚安息和刚刚睡醒的一刹那间,好像有一线灵光闪烁在我们脑海,这时会突然使我们的内心有所醒悟,才知道耳目口鼻都是束缚我们心智的桎梏,而情欲嗜好也全是堕落我们性灵的机械。
【注解】
萤然:是形容灯光微弱得像萤火光的闪烁一般。
一二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译文】
经常作自我反省的人,日常接触的事物,都成了修身戒恶的良药;经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思想观念一动就像是戈尤人是走向奸邪罪恶的源泉,两者之间真是天壤之别。
【注解】
反己:反省自己,以正确待人。
药石:治病的东西,此引申为规诫他人改过之言。《左传》中有“孟孙之恶我,药石也。”
尤:埋怨,例如《老子.道德经》中有“夫唯不争,故无尤。”
浚:开辟疏通。
一二五、云去月现尘拂镜明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译文】
没有被风吹起波浪的水面自然是平静的,没有被尘土掩盖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类的心灵根本无须去刻意清洗,只要除去心中的邪念,那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也根本不必刻意追求,只要排除内心烦恼,那么快乐幸福自然会呈现。
【注解】
鉴:与镜同。
翳:遮蔽。
一二六、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译文】
气节和正义足可傲。视任何达官,情真而生动的文章足以用过“白雪”名曲。然而如果不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它们,所谓的气节与正义不过是出于一时意气用事或感情冲动,而生动的文章也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
【注解】
青云:比喻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
白雪:是古代曲名,比喻稀有杰作,《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说:“缀下里于白雪。注:淮南子日师旷奏日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弦琴乐名。”
血气之私:血本指有血液和气息的动物,此指感情,即个人意气。
一二七、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字坚久者。
【译文】
一个人的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如同兴建高楼大厦,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稳固,就绝对不能建筑坚固耐久的房屋。
【注解】
基:基础”《诗经.小雅》有“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一二八、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
【译文】
行善事表面上可能看不到会么好处,但就像一个长在草丛中东瓜,自然会在暗中一天天结果长大;作坏事的人,虽说表面上看不出有会么坏处,但就像春天院子里的积雪,只要阳光一照射自然就会融化消失。
【注解】
东瓜:就是冬瓜。
一二九、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译文】
凭一时感情冲动和兴致去做事的人,等到热度和兴致一过事情也就跟着停顿下来,这哪里是能竖持长久奋发上进的做法呢?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有时能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种永久光亮的灵智明灯。
【注解】
不退之轮:佛家语,轮指******。佛家认为,佛法能摧毁众生的罪恶,所以佛法就像法宝,能辗碎山岳岩石和一切邪魔恶鬼,而且认为******并不停在一处,就像一般的车轮那样到处辗转,所以才称为不退之轮,据《维摩经.佛国品》说:“三转******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常明之灯:指佛家所说本智的光明,因此就用以比喻为赫的光明之灯,寺庙所点的灯都叫长明灯。
一三零、为奇不异求清不激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译文】
思想超越一般人又不沾世俗气的人就是奇人,可是那种刻意标新立异的人不是奇而是怪异;不同流合污就算是清高,可是为了表示自己清高而就和世人断绝来往,那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注解】
脱俗:不沾染俗气。
异:特殊行为,标新立异。
一三一、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译文】
内心了无一丝杂念,人的善良本性才会出现,心神不宁而想要发现本性,那就像拨开水波来找月亮一般,越拨越是找不到;意念清纯时脑海才会清明,假如不匀除烦恼而想心情开朗,那就等于想在落满灰尘的镜子前面照出自己的样子,徒增尘土。
【注解】
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并非通常所说的心中恐惧。
性:与生俱来的气质,《中庸》中有“天命之谓性。”
一三二、心体之念天体所现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译文】
人的心体就是天体,人的灵性跟大自然现象是一致的。人在一念之间的喜悦,就如同自然界有景星庆云的祥瑞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愤怒就如同自然界有雷电风雨的暴庆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慈悲,就如同自然界有和风甘霖的生生之气;人在一念之间的冷酷,就如同自然界有烈日秋霜的肃杀之气。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天有风霜雨露的变化,有哪些又能少了呢?随大自然的变化随起随灭,对于生生不息的广大宇宙毫无阻碍。人的修养假如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和天地同心同体了。
【注解】
心体:在中国哲学中,除了具体的形骸外,所有精神、灵性、知识、智慧,思考、感情、意志等都被视为心抽象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心体可解释成人类精神本原。
天体:天空中星辰的总称,可解释成天心或宇宙精神的本原。
景星:代表祥瑞的星名。
庆云:又名卿云或景云,是象征祥瑞的云层。据《汉书.礼乐志》:“甘露降,庆云出”。
甘露:祥瑞的象征,据《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廓然:广大。
太虚:泛称天地。
一三三、浑然和气居身珍宝
环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这珍。
【译文】
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挟击。因此一个君子平日既不接近坏人做坏事,也不标新立异建立声誉,只是一股纯厚、和蔼的气象,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注解】
道学:宋儒治学以义理为主,因此就把他们所研究的学问叫理学,这种理学也就是“道学”。此处的道学是泛称学问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道学先生”的道学。
浑然和气:浑然是纯朴敦厚,和气是儒雅温和。
一三四、和气祥瑞寸心洁白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译文】
一念之间的慈祥,可以创造人际的和平之气;心地纯洁清白,可以使美名千古流传。
【注解】
酝酿:本指造酒,此处当制造调和解。
两间和气:两间指天地之间,此处指人际关系。
昭垂:昭:明。垂,流布”
一三五、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作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作人处。
【译文】
夸赞自己的功业,炫耀自己的文章,这都是靠外物来增加自身光彩,却不知人人内心都有一块洁白晶莹的美玉。所以一个人只要不丧失人类原有的纯朴善良本性,即使在一生之中没留下半点功勋,没留下片纸只字的著作文章,也算是堂堂正正地做人。
【注解】
夸逞:夸是自我吹嘘,言过其实,逞是强行显露。
莹然:莹是指玉的颜色,洁白纯净。
一三六、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译文】
立身处世不可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脏污要适应并能容忍妒忌: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过清,不管是好人、坏人都要习惯以至包容。
【注解】
皎洁:光明,洁白。
茹纳得:容忍得下。
一三七、疾病易医魔障难除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
放纵情欲的毛病还有医治矫正的可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毛病却很难医治;做事遇到的障碍还可以克服,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习惯障碍却难排除。
【注解】
势理之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毛病。
义理之障:正义真理方面的障碍。
一三八、行戒高绝性忌偏急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于鳖聚集。
止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生有戒焉。
【译文】
高耸云霄的山峰地带不长树木,只有溪谷环绕的地方才有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水流特别湍急的地方无鱼虾栖息,只有水深而且宁静的湖泊鱼鳖才能大量繁殖。这是地势过于高绝水流太过湍急的缘故;这都不是容纳万物生命的地方,君子处人待世必须戒除这种心理。
【注解】
渊潭停蓄:渊潭是深圳,停蓄指水平静不流动。
褊急之哀:狭隘到极端的心理。
一三九、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译文】
生活于幸福的美满环境中,像是装满的水缸将要溢出,千万不能再增加一点点,以免流出来;生活在危险急迫的环境中,就像快要折断的树木,千万不能再施加一点压力,以免折断。
【注解】
搦:压抑。
一四零、责人宜宽责已宜苛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已者,求有过于无这内,则德进。
【译文】
对待别人要宽厚,当别人犯过错时,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会心平气和;要求自己应严格,应在无过时也要时时找找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品德进步。
【注解】
原:宽恕,原谅。
责:当动词用,期望。
一四一、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译文】
君子虽然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绝对不忧心忡忡,可是安乐悠游时却能知道警惕,以免堕落迷途;君子即使遇到豪强权贵绝不畏惧,但是遇到孤苦无依的人却具有同情心。
【注解】
惕虑:惕是忧惧,虑是谋思。警惕忧虑。
茕独:茕指没有兄弟,独是没有子孙。《周礼.秋官》有:“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孤苦伶仃的意思。
一四二、静中真境淡中本然
风恬浪静中,凡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
【译文】
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才能体会人性的真实面目。
【注解】
风恬浪静:比喻生活的平静无波。
味淡声希:味指食物,声是声色。比喻自甘淡泊不沉迷于美食声色中。
心体:指心的深处,也就是人性的本质。
一四三、静现本体水清影明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译文】
夜阑人静听到远远传来钟声,可以惊醒人们虚妄中的梦幻,从清澈的潭水中观察明亮的朋夜倒影。可以发现我们肉身以外的灵性。
【注解】
梦中之梦:是比喻人生就是一场大梦,一切吉凶祸福更是梦中之梦。
澄潭月影:虚幻之月,由此可悟一切事物皆虚幻身外之身:肉身以外涅般之身,前身为虚幻,后身为真身,此指人的品德、灵性。
一四四、极端空寂过犹不及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译文】
微弱的灯光燃不起火焰,破旧的大衣不产生温暖,这都是造化玩弄人的景象;肉身像是干枯的树木,心灵犹如燃尽的死灰,这种人等于是一具僵尸必然会陷入冥顽空虚中。
【注解】
播弄:颠倒翻弄。《元曲.梧桐雨》中有:“如今明皇已昏盹,杨国忠、李林甫播弄朝政。”
一四五、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主;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
物质的欲望要减少到最低限度,每天种些花栽些竹,把世间烦恼者交还乌有先生;脑海中了无烦恼没有什么可以忘记的东西,每天都面对着佛坛烧香提水烹茶,不问白衣童子为谁送酒而进入忘我境界。
【注解】
损之又损:减少。老子《道德经》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乌有先生:典出《史记.司马相如》中的“乌有先生乌有此事齐之为难”,司马相如《子虚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虚构人物为主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子虚乌有”。
不问白衣童子:据《续晋阳秋》“陶潜常于九月九无酒于宅东篱之下,菊丛之中摘菊盈把,坐于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为王弘送酒,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所谓“不问白衣童子”是说并不问送酒的白衣人是何许人,比喻已经进入完全忘我状态。
一四六、消些幻业增长道心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色欲像烈火一样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烈火就会变得像一堆冷灰;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死地的情景,名位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无味。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思虑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注解】
幻业:为佛家术语,是梵语“羯魔”的意译,本指造作的意思,凡造作的行为,不论善恶皆称业,但是一股般都以恶因为业。
道心:指发于义理之心。据《朱子全书.尚书》篇:“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所谓人心者是血气和合做成;道心者是本来票受仁义礼智之心。”
一四七、出世涉世了心尽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译文】
超脱凡尘俗世的方法,应在人世间的磨练中,根本不必离君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了智慧的功用,应在贡献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注解】
了心:了当觉悟、明白解。了心是懂得心的道理。据《淮南子.原道训》“夫心者,五岁之主也,所以制使四肢、流行血气,驰骋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门户者也。”故心为智力的源泉地。
尽心:拿出智慧扩张善良本心:《孟子.尽心章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一四八、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译文】
当你正在竹篱笆外面欣赏林泉之胜,忽然传来一声鸡鸣狗叫,就宛如置身于一个虚无缥渺的快乐神话世界之中,当你正静坐在书房里面读书,忽然听到蝉鸣鸦啼,你就全体会到宁静中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天地。
【注解】
云中世界:形容自由自在的快乐世界。
芸窗:芸是古人藏书避毒常用的一种香草,故借芸窗以称书房。
一四九、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译文】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会把杯中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看成是臣虎,结果内心充满了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凶残的石虎一类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作悦耳的乐曲,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真谛。
【注解】
机动:工于心机,狡诈多虑。
弓影疑为蛇蝎:由于心有所猜疑而迷乱了神经,误把杯中映出的弓影当作蛇蝎。
寝石视为伏虎:寝石,卧石,《汉诗外传》“昔者楚之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没矢饮羽之下。”
浑:都,全部。
念息:心中没有非分的欲望。
石虎:十六国时后赵高祖石勒的弟弟,生性凶暴。据《辞海》:“晋后赵言石勒从弟,字季龙,骁勇绝伦,酷虐嗜杀,勒卒,子弘立,以虎为丞相,封魏王,旋虎杀弘自立,称大赵天王,复称帝,徒居邺,赋重役繁,民不堪命,立十五年卒。”真机:真理,真谛。
一五零、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译文】
老年人头发掉落牙齿稀疏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从小鸟唱歌鲜花盛开中,我们认识了人类本性永恒不变的真理。
【注解】
幻形:佛教认为人的躯体是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所以叫幻形或幻身。《圆沉经》有“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真如:佛家语,指永恒不变的真理,《唯识论》中有“真为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面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一五一、烦恼由我嗜好自心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译文】只因世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能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烦恼:佛家语,原指阻碍菩提正党的一切欲情。
破的:本指箭射中目标,喻说话恰当。
【译文】
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为的多,突出自我、自私的少。所谓耻于言利而突出义,就在于应当灭私欲而存大义。现代文明的发展,有人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说明了自私乃人类天性之一。战国时杨子提倡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杨朱所以倡导极端自私主义,是因为战国时代的一些野心政客,经常以“国家人民”为借口,发动战争来满足更大的私欲,因此他才认为:“假如人人都为我而不为他,那岂不是天下太平了吗?”可见杨朱的自私和此处所说的自私,两者的含义似是却又不同。不管怎么说,极端的自私自利不足取,不能取,为人处世,太过自私难有朋友,难寻合作者,也因为个人私欲太强,便会带来物欲的不满,带来无穷的烦恼。现代社会强调自我,是人格气质的自我,而非物欲情欲的自我。
一五二、以失意思制得意念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译文】
从老年回过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斗胜的心理;能从没落后再回头去看荣华富贵,就可以消除奢侈豪华的念头。
【注解】
奔驰角逐:指拚命争夺利益。
瘁:毁败。
一五三、世态变化万事达观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大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青矣。
【译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太认真。
宋儒邵雍说:“以前所说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到头来又变成什么人?”一个人假如能经常抱这种看法就可解除心中的一切烦恼。
【注解】
倏忽:极微不足道的时间。
冒:结,牵挂,牵系。鲍照《芜城赋》有:“荒葛涂。”
一五四、流水落花身心常静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这本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
古人说:“竹影虽然在台阶上掠过,可是地上的尖土并不因此而飞动;月亮的圆轮穿过池水映在水中,却没在水面上留下痕迹。”今人说:“不论水流如何急湍,只要我能保持宁静的心情。就不会被水流声所惑;花瓣纷纷谢落,只要我的心经常保持悠闲,就不会受到落花的干扰。”一个人假如能抱这种处世态度来待人接物,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该有多么自由自在阿!”
【注解】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这是唐雪峰和尚的上堂语。竹影月影均幻觉,世间一切事物与天上明月才是实体,喻心智。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水流和花落都是动的物体,而静与闲是修养工夫。人的心智能到学静的境界,就不会受外界动境的影响而改变。
一五五、心地平静青山绿水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水,性天中有化有,触处见鱼跃鸢飞。
【译文】
心湖没有波涛巨谰,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本性保存受心善意,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自由自在。
【注解】
性天:本性、天性。
化育:本指自然蜀生成万物,此处指先天善良的德性。据《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鱼跃鸢飞:鱼跃萝飞比喻自由自在的乐趣,《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房天,鱼跃于渊。”
一五六、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鱼得水逝而相忘今水,鸟乖风飞不不扑有风,识些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水。
【译文】
鱼有水才能优哉游哉的游,但是它们忘记自己置身于水,鸟借风力才能自由自在翱翔,但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置身风中。人如果能看清此中道理,就可以超然置身于物欲的诱惑之外,获得人生的乐趣。
【注用】
逝:行、游。
一五七、求心内佛却心外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太平道人!若骑驴义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译文】
刚跳上竹筏,就能想到过河后竹筏没用了,这才是懂得事理不为外物所牵累的道人;假如骑着驴又在另外找驴,那就变成既不能悟道也不能解脱的和尚了。
【注用】
筏:一种竹制的渡河工具。
无事道人:指不为事物所牵挂而已悟道的人。
不了掸师:不了掸师是不懂佛理的和尚。
一五八、彻见真性白达圣境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东,是圣危自臻。
【译文】
终日被物欲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留恋于本性纯真的人,会发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之后,世俗的怀怀可以立刻消除;明白留恋于真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崇高境界会自然到来。
【注解】
羁锁:束缚。
夷犹:留连《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今夷犹。”
臻:到达。
一五九、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忖?在世了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若,听吾侪善自修待!
【译文】
不受任向事物的迷惑保留一片纯真,心中却无示排除所有物象;执拗于某种形象虽然不能得到其理,不可破除所有形象仍然不能得到真理。请问佛如何解释?置身于世又想超脱世俗,拚命追求物欲是痛苦,断绝一切欲望也皋痛苦,如何应付痛苦只凭自己的修行了。”
【注解】
真空:佛家语。真,实在;诸法无实体叫空。真空是不为任何事物所迷惑但留一纯真。即佛教认为达到涅粱境界时,就离开了一切迷情所见之象,故叫真空。而”“不空”是涅粱境界,是超脱世间一切烦恼的清净境界,是对生死诸苦及其要源的彻底断灭。因为这个境界绝对真实,故称不空。《行宗记》:“真实即灭谛涅粱(指不为情迷归真返本),非伪故真,离相故空。”
执相:执是执着,相是形象。执相,固执于个别形象。佛教把可以分别认识的一切现象称作相。
世尊:佛家十号之一,此处指释迦牟尼佛。据(佛说十号经》:“天、人、凡圣出世间,咸皆尊重,故曰世尊。”
发付:发表意见。
徇:拚命追求。
一六零、欲望尊卑贪争无二
烈士让千乖,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飨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译文】
一个重视道义的人,能把千乘大国拱手让人;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连一文钱也要争抢。就人的品德来说真是有天渊之别,而喜欢沽名钓誉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当皇帝治理的是国家,当乞丐为的是讨一日三餐,就地位而言确实有天渊之别,但是当皇帝的苦思真想和当乞弓的哀声乞讨,其痛苦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
【注解】
烈士:重视道义节操的人。
千乘:古时以一车四马为一乖。
星渊:星星高拴在天空,渊是深潭,形容差别极大。
饔飧:饔,早餐。飧,晚餐。泛指食物。
霄壤:霄是天,壤是地,比喻相差极远。
焦:苦。
一六一、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译文】
本性纯真的人,饿了吃渴了喝,无非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一个心地沉迷物欲的人,即使整天讨论佛经,谈论禅理,不过是在玩弄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而已
【注解】
性天“即天性、本性。
康济:本指安民济众,此处作增进健康讲,据《书经.蔡仲之命》:“康济小民。”
演偈:偈在梵语是伽佗,又可译为“颂”,有一定字数,四句为一节,是演法义赞佛德的一种诗句,演偈就是解释偈语。
一六二、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这。”晃氏云:“不如改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猩狂,改者入于枵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改放自如。
【译文】
白居易的诗说:“凡事本如新放心大胆去作,至于成败一切听凭天意。”晃补之的诗说,“凡事不如小心谨慎去作,以期能达到坚定不移的境界。”主张放任身心容易使人沈于狂放自大,主张约束身心夺易使人用于枯福死寂。只有善于操纵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注解】
晃氏:昂补之,宋野人,字无咎,善于书面,因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
寂定:断除妄心杂念而入于禅定状态。
一六三、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同。
【译文】
在雪花飘落的月夜,天地间一片银色,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清朗明澈;在和风吹指万物一片生机的春季,人的情绪自然也会得到适当调剂,可见大自然和人的心灵是浑然一体的。
【注解】
心境:指心中的情绪。
意界:习意的境界。
造比:创造化育。
一六四、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贸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译文】
真理静止事物也随着静止,排除事物而执撤于道理的人,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体那样不通;内心空虚环境也跟着空虚,排除齐境的干扰而想保留内心宁静的人,就像聚集一大堆膻味东西却想排除蚁蝇一样愚蠢。
【注解】
理:宇宙的原理。
遣事:排解、排除、放弃事物。
一六五、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日“观心”重增其障;物木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日“齐日“方物”方,自剖其同。
【译文】
心中假如没有忧虑和杂念,又何必要下内省观察工夫呢?佛教所说的“反观内省”,实际上又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万物本来一体,又何必等待人来划一平等呢?庄于所说的“消除物我界限”,等于分割了本来属于一体的物性。
【注解】
心无其心:第一个“心”字指心的本体,后一个“心”字指一切思考与忧虑。心无其心是心中没有任何邪念或思虑。
观心:即哲学上所谓的“内观”,也就是自我省察。
庄生:庄子,名周。
剖其同:剖是剖天,万物本为一体,而“齐物一却是分割本来相同的事物。”
一六六、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笙歌正浓处,便自指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译文】
“当歌舞盛宴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广阔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深入静仍然忙着应酬的人,已经附人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注解】
笙:乐器名。
拂衣长往:毫不留恋。
更漏已残:古代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漏是古代用来计时的仪器,更漏已残是形容夜已深沉。
夜行不止:此指应酬繁忙。
苦海:据《法华经,寿量品》说:“我见诸众生没在苦海。”
一六七、修行绝尘悟道涉俗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本乱,以澄悟吾静体;操持即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意志还没有控制把握之时,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让自己看不见物欲就不会心神迷乱,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色;等到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时,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心神迷乱,借以培养自己成熟质朴的灵性。
【注解】
把握未定:意志不坚,没有自控能力。
澄悟:澄是形容水清而静,澄悟就是静悟。
静体:指寂静之心的本性。
风尘:风起尘扬,喻人世扰壤。
圆机:佛教语,谓因机为圆顿的机根,一念开悟即得佛果的根性。
一六八、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译文】
喜欢清静讨厌喧器的人,往往离索居来求取安宁,却不知道远离人君只是为了自我,而一心求静的结果一旦遇到喧器就会成为烦躁的祸源。人我本是一体的,只知整洁味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安宁境界呢?
【注解】
我相:佛家语,是佛教四相之一。
动根:动乱之源。
人我一视:我和别人属于一体。
一六九、山居清洒入都俗气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漳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偏物不相磁,即此身亦属赘诜矣!
【译文】
隐居在山间胸怀自然开朗洒脱,所接触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佳思;看见孤云野鹤,就会引起超尘脱俗的观念;遇到山谷溪间的流泉,就会引起洗洁一切世俗杂念的思想;抚摸耸立在风霜中的老桧寒梅,心中不由会涌起伞法它们威武不,屈的刚毅气节;终年与温和的沙鸥和麋鹿在一起,勾心斗角的邪念就会全消。假如再度走回烦嚣的都市,即使木跟各种声色环境接触,中会觉得自己就像旗帜的飘带而毫无用处。”
【注解】
胸次;次,中。”孤云野鹤,都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之物。刘长卿《关分外上人》诗有“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伍。”
澡雪:澡是沐浴,雪在此处当动词用,作洗涤解,澡雪是指除去一切杂念保持纯洁的心灵。《庄子.知北游》有:“澡雪而精神”。
麋鹿:麋,大鹿,性温柔。《孟子.梁惠王》上“顾鸿雁麋鹿”。
寰:世界。
旒:当形容词,是多而无用的意思。旒是旗下所垂之穗,引申为多余的装饰物。
一七零、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若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遣成,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是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伎火海变成乐园;”可巩意识观念略有下同,人生埃界就会全面改变,所以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注解】
火坑:佛家语。极其的境界。
贪爱:指贪着爱恋五欲之境而不能离舍。《法华经,方便品》“探着五欲如爱犁牛之尾,以贪爱自蔽。”烈焰成池;烈焰和火坑的意思相同。
彼岸:佛家语,即成正果的意思。
一念:佛教认为思念对境一次叫一念。
一七一、机息心清且到风来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若海人世,心远处自力车尘马迹,何须疾丘山。
【译文】
心中停止一切阴谋诡计之后,就会有明月清风到来,因为从此不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后,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车马喧器之声,也就不一定眷恋山野林泉的隐居生活。
【注解】
机息:机指心机,息是停止。
心远:指思想超越尘业。
瘤疾丘山:痼疾形容特殊的喜好,丘是小山,痼疾丘山是指对山状有特殊的爱好。
一七二、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心旷刺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译文】
心胸阔达的人,即使是一万钟优厚奉禄也会看成像瓦罐那样没价值;心胸狭隘的人,即使是如发丝细小的利益也会看成像车轮那么大。
【注解】
万钟:古量器名,万钟形容极丰的俸禄。
瓦:古代用来装酒的瓦器,形容没价值的物品。
第十三章
一七三、以我转物物勿役我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参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译文】
大地如果没有清风明月和花草树木永不成大自然,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望和生活嗜好就不成真正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万物,绝对木可以物为中心来奴役自己,如此,一切嗜好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天赐,而一般世俗情欲也都就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
【注解】
以我转物:以自我为中心,将一切外物自由自在的运用。
以物没我:以物为中心,而人成了物的奴隶为物所驱使。
天机:天然的妙机。《庄子,大宗师》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七四、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方了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才能也世间于世问。
【译文】
能跳出自我来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据自然法则使万物按照本性去发展而各尽其用;能把天下还给天卞万民菜有的人,躯体虽然生存于世间思想却超越凡人。
【注解】
了:明白、了解、觉悟付:赋与、托付。
一七五、处处真境物物真机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人的心灵大半是从浮动处才失去纯真本性。假如任何杂念都不产生,只是自己苟坐腔思,那一切念头都会随着天际白云消失,随着雨点的滴落心灵也舍有披洗清的感觉,听到鸟语呢喃就像有一种喜悦的意念,看到花朵的飘落就会有一钟开朗的心情。任何地方和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机。
【注解】
澄然:清澈,也就是心无杂念。
悠然:闲静自得。
潇然:豁达开朗,无拘无束。
真机:指接触真理的抄机。
一七六、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耳根似谷投音,过而不留,则是蜚具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译文】
耳根假如像大风吹过山谷一般,经一阵哼啸之后什么也不留,这样所有流言蜚语就都不起作用,心灵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那么心中自然也就一片空明而无物我之分。
【注解】
耳根:佛家语,佛家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耳根为六根之一,耳对于声尘而生耳识(识就是判别的意思)。
谷:是自下急上的风暴。飙谷是大风吹过山谷。
月池浸色: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所映出的月色。
物我:外物和自我。
一七七、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日尘世苦海。不办公白山表、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译文】
由于一般俗人都被虚荣心和利禄心所困扰,因此一开口就说人间是一个大苦海。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世界的另一面是白云笼罩下的青山翠谷,奔流河水中的奇岩怪石,迎风俗展的弃丽花卉,呢喃歌唱的可爱小鸟,以及樵夫歌唱时的山鸣谷应之声,这时才会恍然大悟人间既非尘嚣万丈,世界也非苦海一片,只是人门使自己的心落人尘嚣堕人苦海而已。
【注解】
谷称椎讴:讴,齐声同唱,谷答是指山谷间的回音,樵是樵夫。谷答樵讴是说樵夫一边砍柴一边唱歌。
一七八、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
生长在山间的蔬菜根本不必人们去灌溉施肥,生长在野外的动物根本不必人们饲养照顾,可是这些野菜和野兽吃起来味道却特别其美可口。同理,假如我们人不受功名利禄所污染,品德心性自然显得分外纯真,跟那些充满铜锈味的人有明显区别。
【注解】
山看:肴本指荤菜,如鱼肉熟而可食都叫肴。此处的山肴似指香茹、木耳、竹笋等山产。
豢:饲养。
例:味强烈。
世法:指世俗的功名利禄,即世间一切法。
迥:相异。
一七九、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人么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拢,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译文】
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交际交酬减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聪明替智减少,就可保持纯真本性。假如不设法慢慢减少以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千方百计去增加这方面的活动,就等于是用枷锁把自己的手脚锁住一生。
【注解】
愆尤:愆,错误、过失。尤,怨恨。
耗:消耗、损失。
混沌:指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原始状态,在此指人的本性。
桎梏:古代用来锁绑罪犯的刑具,引中作束缚。
一八零、口耳嗜欲但求真趣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译文】
喝茶不一定要喝名茶,必须锥持壶底不千;喝洒不一定要叼名酒,但是必须维持酒壶本空。无法之琴虽然弹不出旋律来,然而足可调剂我的身心;无孔的横笛虽然吹不出音调来,却可使人精神舒畅。一个人假如能达到这种境界,虽然还不能算超越伏羲氏,但是起码也可媲美嵇康阮籍。
【注解】
燥:干涸。
樽:盛酒的器具。
羲皇:即伏羲氏,为上古时代的皇帝。
匹俦:匹敌。匹恃在此作媲美解。
嵇阮:嵇是嵇康,字叔夜,资性高迈不群,官拜中散大夫不就,常弹琴咏诗以自娱。阮籍,字嗣宗,好老庄,嗜酒善琴,对俗士以白眼而待。
一八一、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经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
耳中假如能经常听些不爱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像是敦品励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一样。反之假如每句话都很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药中了。
【注解】
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孔子家语.六本》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拂心:不顺心。
砒石:是一种磨石,粗石叫碗细石叫砒,此处当磨练、教训解。
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人喝了酒后立即死亡。
一八二、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烘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译文】
粪士里所生的虫是最脏的虫,可是一但蜕化成蝉,却只喝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本来毫无光华,可是一但孕育成萤火虫,却能在夏天的夜空中闪闪发光。由此可知,洁净的东西常常是从污秽中得到,光明常常在黑暗中产生。
【注解】
秽;凡是脏臭的东西都叫秽。
烘虫:烘指烘土或尘土,烘虫是尘芥中所生的蛆虫,此处指的是螬(金龟子的幼虫),而蝉就是从蛴螬蜕化而成的。
蝉:又名知了,幼虫在土中及树根汁,蜕变成肾后而登树,再蜕皮成蝉。
饮露于秋风:蝉不吃普通的食物,只以喝露水为主,古以此为高洁这象征。据《淮南子.附形训》篇:“蝉饮而不食。”又陆土龙《寒蝉化赋》说“蝉含气而饮露是清。”
化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传统说法,据《礼论.月令》篇:“季夏三月,……腐草为萤。”又《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其实莹火虫是产卵在水边的草根,多半潜伏在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这就是萤火虫。
一八三、事悟痴除性定动端
饱后思味,则浓谈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译文】
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看,所有的甘美味道都已经全部消夫。房事满足之后再来回味性欲的情趣,鱼水之欢的念头已经全部消失。所以假如人们常用事后的悔悟,来作为另一件事情开端的判断参考,就可以消除一切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做事就算有了原则,一切行为自然都会合乎义理。
【注解】
痴迷:心中只想一事一物叫迷,痴迷是指见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对事物做全面的明智的判断却又全身心投入。
性定:性是本然之,性,亦即真心;定是安定,不动摇。性定即本性安定不动。
一八四、原其初心观其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对于事业失败陷入困境而心灰意冷的人,要思索而不是责难,回想他当初奋发的精神:对于事业成功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考虑结局如何。
【注解】
蹙:穷困的意思,或精疲力竭。
功成行满:事业有所成就,一切都如意圆满。
末路:本指路的终点。古语云:“行百里路半九十。”
一八五、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插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态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乡言之为躁。
【译文】
站在低处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在暗处然后才知道置身光亮的地方会刺眼睛;保持宁静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
【注解】
居卑:泛指处于地位低的地方。
处晦:在昏暗的地方。
霭:云层聚集处叫霭。此处当显现、显露用。
躁:不安静、急促。
守静:隐居山材寺院的寂静心理。
养新:沉新寡言。
一八六、放得心下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译文】
能丢开追逐功名京贵的思想包袱,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才能进入呈贤超凡绝俗的境界。
【注解】
脱凡:脱是脱俗,即超越尘世外的意思。
入圣:进入光明伟大的境界。
一八七、超越天地不求名利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群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译文】
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君于绝对不会被君相的高官厚禄所束缚或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大自然,思想意志可以转变自己的感情气质,所以君子绝对不受命运摆布。
【注解】
彼富我仁:出自《孟子》一书:“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谦乎哉?”
牢笼:牢的本义是指养牛马的地方,此含有限制、束缚等意。据《淮南子,本经》篇:“牢笼天地,弹压山川。”
人定胜天:指人如果能艰苦奋斗,必然能战胜命运而成功。
志一动气:志是一个人心中对人生的一种理想愿望,一是专一或集中,动是统御、控制发动,气是指情绪、气质、秉赋。《孟子,公孙丑》上:“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
造化:命运。
陶铸:陶是范士制器,铸是熔金为器。
一八八、有木石心具云水趣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仓头,若一方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附危机。
【译文】
磨炼心性提富道德修养,必须有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假如一羡慕外界的荣华富贵,那就会被物欲包围困惑。治理国家服务社会,必须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一样的淡泊胸怀,假如一有贪恋名利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地。
【注解】
修道:佛家语中“谓见道之后,更修习真观”,泛指修炼佛道两派心法。
木石:木柴和石块都是无欲望无感情的物体,喻无情欲。《孟子.尽心篇》中“与木石居,与鹿游”。
云水:佛家称行脚僧为云水,这种和尚手待三宝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毫无牵挂,行迹飘忽有如行云流水。他们不受物欲束缚而具淡泊雅趣。
贪著:对富贵等欲念的执著。
一八九、吉人安详恶人杀气
吉人力论作用安样,即梦寐神钧无非中气;凶人无论行事狠度,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译文】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言行举止总是镇定安祥,即使在睡梦中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祥和之气;一个性情凶暴的人,木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甚至在谈笑之间也充满了让人恐怖的杀气。
【注解】
吉人:心地善良的人。
作用安样:言行从容不迫。
梦寐神魂:指睡梦中的神情。
声音笑语:言谈说笑。
浑是杀机:言谈间流露着害人的迹象,杀机是指令人感到有杀人的恐惧感。
一九零、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怒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无扰心的琐事可牵挂,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宁静安祥的人,才知道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注解】
少事:指没有烦心的琐事。
一九一、崇俭养德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文化教育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奢侈无度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怎么比得上虽然贫穷却生活节俭而感到满足的人呢;有才干的人假如由于心力交瘁而招致大众怨恨,哪里比得上笨拙的人由于安闲无事而就能保全纯真本性。
【注解】
劳而府怨:劳苦而怨谤集身。
逸而全真:安闲而能保全本性,本为道家语,因为道家把完美无缺的人称为真人。
一九二、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译文】
在困苦的逆境中能把握方向不屈奋斗,常常可以感受得到内心奋斗的喜悦,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骄纵狂妄,往往会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导致痛苦的悲剧。
【注解】
苦心:困苦的感受。
悦心之趣:使心中喜悦而有乐趣。
失意之悲:由于失望而感到悲哀。
一九三、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得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文】
当春天到来时阳光和暖,就连花草树木也争奇斗艳,在大地铺上一层美景,甚至连飞鸟也懂得在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里宛转动听地鸣叫。士君子假如能侥幸出人头地列入杰出人物行列,同时每天又能酒足饭饱过上好生活,却不想为后世写下几部有益的书,做一些有益于世人的事,那他即使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注解】
好色:美景。
时和:气候和暖。
啭:鸟的叫声,发出宛转悠扬声。
头角:指气象峥嵘,比喻才华出众,据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虽年少,己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一般说成“崭露头角”。
一九四、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不一定有根响亮的名声,那些到处树立名誉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注解】
大巧:聪明绝顶。
一九五、居安思危天也无法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译文】
君闭而生变化,因此就用机缄来比喻气运的变化,支配事物变化的力量。
【注解】
抑而伸:抑是压抑,伸是舒展。
播弄:玩弄、摆布。
一九六、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译文】
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他的言行如烈火一般炽热,仿佛跟他接触的物体都会被焚烧;一个缺乏同情心刻薄寡恩的的,他的言行就像冰雪一般冷酷,仿佛任何物体碰到他都会遭到残害。头脑顽固而呆板的人,像死水朽本,已经完全断绝了生机,这都不是建功立业为社会人类造福的人。
【注解】
中和:不偏不倚叫中,不刚不柔叫和。
凝滞固执:凝滞是停留不动的意思,比喻人的性情古板。固执是顽固不化。
一九七、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译文】
一个人只要心中刹那间引出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就容易把原本刚直的性格变得很懦弱,聪明被蒙蔽得很昏庸,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很污浊,结果是毁灭了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零,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一生。
【注解】
一念:一刹那所引起的观念,《二程遗书》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变恩为惨:恩,惠爱。惨,狠毒。
度越:超越的意思。据《汉书.杨雄传》: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心度越诸子矣。颜师古曰:‘度,过也。’”
一九八、保己成业防末来非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己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译文】
与其谋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侮以前的过失,不如好好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注解】
业:指基业、事业,据《孟子.梁惠王》篇:“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失:错误。
非:过失。《礼记.礼运》篇:“鲁之郊缔,非礼也。”
一九九、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译文】
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木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后竹林并不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潭会倒映出雁影,但是雁飞过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没有留下雁影。由此可见,君子遇事其本性才会显现出来,事后其本性也就恢复了原来的空虚平静。
【注解】
寒潭:大雁都是在秋天飞过,河水此时显得寒冷清澈,因此才称寒潭。
二零零、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客,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译文】
清廉而有容忍的雅量,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不防害细察,刚正而又不至执撒,这种道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即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缸里却不过分的咸,一个人要能把持住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处人做事的美德。
【注解】
伤察:失之于苛求。
蜜饯不甜:蜜饯不过分甜。
懿德:美德,例如《诗经》中有“民之秉彝,好施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