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剑经》原文释义:棍法总论篇 (总歌诀一、...

说明:

1、《剑经》原文本系采用《中华武术文库》古籍部、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纪效新书·短兵长用说篇·剑经》;

2、每条原文前,用()标出原文排列次序,以便查找;

3、对原文本中有明显错字,如(32)条文中的“戒之戒之”错写成“戎之戎之”,或断句中有明显错断的,如(53)条文中的“我后手略高牵,就进步杀”错断成“我后手略高牵就,进步杀”等类似情况者,在条文录出时,就直接改正过来,不再加注明。

第一篇:棍法总论篇

原文(1)

用棍如读《四书》①,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②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③之法,从此得矣④。

词解:

①《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②《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是儒家的经典。

③ 各利器:指各种有锋、刃的兵器,如枪、剑、刀、戟等。

释义:

棍无尖无刃,能长能短,不像其它器械受到锋棱的限制。而且,各种器械的运用方法,棍都能收纳而变通用之。因其多法,而有“诸艺之源”的称誉。能明此棍理,则各种带有锋、刃的兵器的主要技法也就能从中领悟到了。

原文(2)总歌诀(一)

中直①八刚②十二柔③,上剃下滚④分左右,打杀⑤高低左右接,手动足进参互就。

词解:

①中直:指练棍要做到中平正直。中平者,置棍于身之中段而要求平正,正直者,指身法要做到头直、颈直、身直。《国技大观》:“中直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谓。”

②八刚:指八种硬攻的方法。《少林衣钵真传》释曰:“八刚者,一刚泰山压顶,二刚迎面直克,三刚顺步双掌,四刚叠肘硬攻,五刚贴门靠壁,六刚硬崩伏底,七刚左右双拐,八刚摔捋两分。”

③十二柔:指十二种以柔制敌的方法。《少林衣钵真传》释曰:“十二柔者,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棍手而扇手,直手而勿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

④上剃下滚:棍的两种削法。棍从里向上削为剃,棍从外向下削为滚,故曰上剃下滚。

⑤打杀:打者,打来,击也。杀者,杀身,灭也。此处均属攻击之法。所以说从高低左右等不同的位置去接招。

原文(3)(二)

刚在他力前①,柔乘他力后②。

彼忙我静待③,知拍④任君斗。

词解:

①刚在他力前:刚,劲道之一端。一般把明劲、阳劲称之为刚劲。力,局部之能,缺乏变化方向及大小的余地,较之善于变化,擅聚全身之能发于一点,并能与武术技法紧密结合的劲相去甚远。前者,彼力未发之时也。刚劲对力,优劣已判。且在他力未发之时,胜败不须言矣。《国技大观》:“所谓力前云者,即:《剑经》中所谓新力未发之意。吾师王志群曰:彼未动时,我不动,彼欲动时我先动,亦是刚在他力前之旨。”

②柔乘他力后:柔,劲道之另一端,一般把暗劲、阴劲称之为柔劲。后,彼力发生略过之时也。乘,趁也。《国技大观》:“彼旧力略过,不必更扼其劲路,当以柔乘之也。胜败全系前后几微之界,故刚曰在,而柔曰乘。”

③彼忙我静待:此即孙子之“以逸待劳”之术也。《尉缭子·攻权第五》曰:“兵以静胜。”彼忙而未乱,故不宜攻,只宜静待,静待者,静观其动以待其乱也。《国技大观》曰:“一忙一静,不必交手,胜败已分矣。彼不忙,我当以计诱其忙,彼知静,我当以计乱之使不能静。我则常在静中,不受诱,不受乱,审机观变,伺隙而动,靡不济矣。无数妙诀皆在静中生出,唯静然后能待,待守亦极妙,不知静之义,不能与人较,不知待之义,亦不能与人较,盖较时无所不用待也。”

④知拍:拍,原为歌曲中之节拍,节奏。这里引申为交手时攻防的最佳时机。即对手第一次攻击基本结束而第二次攻击尚未开始的空当。亦即后文所说的“当”字,也就是对手在“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时。知拍者,指知道和掌握了双方交手时攻防的最佳时机。

释义:

此段文字中心全在“知拍”二字上,知拍者,力前,力后毫发之间,欲知拍则必静待,而忌忙乱,静则神清志定,方能审机观变而合拍于攻防。

俞大猷著 李良根注解 《会武堂》整理编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歌诀  歌诀词条  释义  释义词条  总论  总论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国学

 古诗词全解 | 孙子兵法 · 用...

想阅读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在本公众号回复“孙子兵法”即可  孙子兵法·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①,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②,日费千金,内外...(展开)

国学

 《千字文》全文拼音翻译

千字文全文,共250句,每句4字,总1000字【解释】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