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值得收藏】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汉书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

◎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

◎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

◎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

◎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词条  千古  千古词条  名言  名言词条  值得  值得词条  收藏  收藏词条  
国学

 家谱凡例(范本)

凡例(范本)一、本谱为繁衍于□□省□□地区的□□林氏支谱。二、本谱资料来源:一参考□□□等主修《□□林氏□修族谱》编纂一参考□□□等主修《□□林氏支谱》编纂三、...(展开)

国学

 《菜根谭》经典64句,处世箴言,...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文章做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