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2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5
第42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大道善贷且成,创生养育成就了天地万物,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运转的?道就是看不见的规律,支配着无始无终混沌一体的宇宙太初,是为“道生一”。宇宙不断地演变,又生成了太阳系的天地两仪,是为“一生二”。宇宙万物都分阴分阳,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两种元素在天地间不断交流,达到了一种最和谐的状态,是为“二生三”。万物在这个太和的环境里得以生生不息,是为“三生万物”。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分阴分阳,所以万物既背负着阴又怀抱着阳,阴阳二气既对冲又和谐相处,故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达到了一种最和谐的平衡状态,但世俗之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多不够强不够亮,厌恶别人说自己“孤寡不谷”,而得道的王公却认为这是一种赞许,常常这样称呼自己。
为什么?因为阳消阴息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致就要转向反面,不可过强过盛过多,适当地减损反而能得道增益,贪得无厌不停增益最后必然受损。为人处世先舍后得吃亏是福,贪小便宜反而吃大亏。这就是“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先损后益,先益后损”的道理。
这些都是往昔得道之人教给我的道理,我把它也转告给世人,故称“人之所教,我亦教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太过刚强,就像房子的大梁如果过于粗壮沉重,那么不用外力,它本身的重量就会把房子压塌,自己把自己压死。如果一个人过于强横,那是自己想找死,并且死无葬身之地,故称“强梁者不得其死”。
中国人常说母生父教,母亲养育了我,父亲教我做人。行走于尘世间如果时时有道保护,即使老师和父亲不在身边,也可时刻保我安然无忧,故称“吾将以为教父”。
【解读】
4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描述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和顺序。
上一章说,大道善贷且成,创生成就了天地万物,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运转的?道就是看不见的规律,“一”指的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无灭无生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而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14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tuan)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e),故混而为一”,道是无极,宇宙是太极,无极生太极,无形的道支配着有形的宇宙,故称“道生一”。
“二”既指太阳系的天地两仪,又指万物的阴阳两种属性。宇宙是本来就有的,而我们生活的太阳系是后天才生成的,天地日月也是我们熟知的最大的天象,故称“一生二”。
天施才能地生,如果天之阳高高在上,地之阴卑微在下,两不搭界不相交流,那么万物何以生生不息?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达成了非阴非阳又负阴抱阳的第三种境界,故称“二生三”。
42.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揭示道对冲的运动方式,最后达到太和的状态。
1/3
《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圣人将万事万物划分成阴和阳两种元素,既有斗争的矛盾一面,又有交融的和谐一面,就像《周易》中的太极阴阳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并且阳消阴息相互转换,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是指气体的冲撞对冲,也是道的运动方式,第4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和”是中和融和和谐,“和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大特色。《周易》第1卦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最和谐的一种状态,故宫“太和殿”的名字就寓意期盼天下和谐安宁,故称“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中共有8处“和”的描述,尤其是第55章说“终日号而不嗄(sha),和之至也”,婴儿整天大声啼哭,但他的嗓子却不沙哑,这是因为中气充足和谐之至的缘故啊。
42.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由此引申到人道上,并借鉴了《周易》损卦益卦的哲理。
第39章刚刚说过“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在本章又重复了一遍,是要强调人不能贪得无厌。“恶”是厌恶,“称”是赞许。
老子从《周易》的损益两卦得到启发,《周易》第41卦是损卦,第42卦是益卦,孔子在损卦《彖传》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在益卦《彖传》中说“损上益下,民说(yue)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从天地的损益,讲到为人处世的损益,再上升到治理天下的高度。比如舍得舍得,先舍才有得,吃亏是福,占小便宜吃大亏,还有财务上的“损益表”。
万物达到了一种最和谐的平衡状态,要守持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但世俗之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多不够强不够亮,厌恶别人说自己“孤寡不谷”,故称“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得道的王公却认为这是一种赞许,常常这样称呼自己,故称“而王公以为称”。
为什么?因为阳消阴息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致就要转向反面,不可过强过盛过多,适当地减损反而能得道增益,贪得无厌不停增益最后必然受损。为人处世先舍后得吃亏是福,贪小便宜反而吃大亏。“故”是本来如故的意思,天地万物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些都是往昔得道之人教给我的道理,我把它也转告给世人,故称“人之所教,我亦教人”。
42.4“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借鉴了《周易》大过卦的哲理。
《周易》第28卦是大过卦,“过”的繁体字为“過”,与“漩涡”有关,既有激流漩涡之危险,也有闯过险难之希望。大过卦描述极为刚健之人掉进了河流湍急的漩涡,象征刚健大才陷入了巨大的险难,也好比刚刚壮大的国家遭遇到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情势万分危急。中国目前就处在大过卦的状况,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家国有难,阳刚君子须挺身而出,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中流击水力挽狂澜,只有闯过了这个激流险滩,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复兴。
“梁”从“木”是指房子的大梁,“强”是过于粗壮沉重。周文王《大过卦卦辞》曰“大过,栋桡(nao)”,分析了陷入大过的根本原因,大过卦的卦形像是房屋的结构,所以周文王用房子的横梁作形象的比喻。整个房屋的重量主要由大梁来支撑,但如果栋梁本身过于粗壮沉重,不用外力干涉自己就会向下弯曲,导致房屋倾塌,这就是“栋桡”。房子塌了,人也就失去了住所,连死都不得其所,第73章也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故称“强梁者不得其死”。
2/3
接下来老子把道当成老师和父亲的教育之道,中国人认为母亲养育孩子,那么如何教育就是老师和父亲的责任了,《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也说“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大意是,只要遵循大道而行,即使没有老师和师傅的保护,也如同师傅和父亲时刻在身旁护佑。老子也有同感,所以他说“吾将以为教父”。
外国人也说“教父”,但跟中国人不一样,好莱坞有一部电影叫《教父》。天主教东正教以及一些新教宗派,在婴儿或幼儿受洗礼时赐以教名,并保证承担其宗教教育的人称为教父,是其男性监护人或保护者。
张武忠2017.8.26于北京。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