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大涌(chong)红木家具产业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自由生长、市场选择、跨越发展、升级创新等几个阶段;初始阶段主要是从1979年到1999年间,这是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在积累沉淀、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步发展壮大的20年。红木家具产业在此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初具规模阶段,由家庭小作坊生产发展成标准厂房式生产,红木家具品种逐渐齐全,款式不断创新,工艺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中山市鸿发家具有限公司(简称鸿发)。
鸿发于1982年成立,是大涌镇成立最早的红木企业,从生产规模到年产值、从厂区建设到展厅展示等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如今已建立起了先进的第五代全电脑智能化木材干燥系统,安装了最先进的锅炉烘干设备等。其在中山红木家具发展中一直扮演着“老牌”企业的重要角色。
创业路上 无捷径
回忆起发展之初的情景,董事长萧照兴非常感慨,他说:“如今的发展,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他回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年,他进入中山一家家具进出口公司锻炼,每天从大涌踩单车单程一个多钟,来回近三个小时,期间他带了好几个徒弟,这些徒弟如今都成了本地区的红木企业家。之后鸿发成立,从最初做杂木到开始做坤甸木(红木)家具,一天天壮大起来。因为沿海的优势、开放的便利,有很多人到大涌。开厂之初鸿发吸收了一些外来技工,由于生产条件所限,他并没有随意安置,而是让工人们住自己家,与家人同吃同住,俨然一个大家庭。一直到4年后岐涌路有了厂房和门店,修起了专门的职工宿舍为止。
创业之初,原材料采购是一个难关,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财力有限。做一套家具出来后,萧照兴就用自行车载着去市场卖,然后再买一两块木头回来做下一件家具。从大涌出发,采购、开料,到回厂要用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为了节约成本,后来又到广州番禺一根根采购,如此循环。路途异常艰难,运输是最大的坎,运一根木材直径一米左右的木头要过6个船渡,期间要自己挑自己运,一程大约花费8个小时,回到家基本上都要到晚上12点左右。经过4年的积累,1986年鸿发开始了规模化生产,并率先做生漆家具,在大涌是第一家。届时,鸿发工厂人数由创业之初的十余人增加到了三十多人,第二年翻了一番,此后人员与生产量一路增长,所产家具更是供不应求。
产业传奇亦是人的传奇。一个人,既要有强大的内心精神指引,又要有自己的战略格局,还要有细节上的耐心和恒心。这一切,萧照兴都做到了。鸿发由小到大,一路斩棘,步履稳健,根基扎实,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产品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毫不含糊,不仅赢得了市场,被消费者追捧,还得到政府和相关主管单位的高度肯定和嘉奖,1991至1999年,连续9年被中山市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91至1996年蝉联“中山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1996年、1998年被中山市评为“百佳个体工商户”和“百佳企业”;2000年、2003年两次荣获“大涌镇红木家具十大名牌”称号。
千禧年至 六“第一”
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萧照兴身上尽致体现;从创业之初至2000千禧年,鸿发在中山及大涌红木家具发展中创造了诸多传奇,六个“第一”成就了行业标杆。
大涌第一个开办红木家具的企业(1982年),也是40余年来中山仅存的几家老牌企业之一;中山第一家采用PU喷漆技术的红木家具企业,该漆附着力强,封闭性能好,避免了材质的热胀冷缩,其的应用使得红木家具一改过往单一的表面处理模式,让家具更美观、易于保养、更加符合当代消费者的使用要求;1997至1998年鸿发连续两次参加广州家具展会,是第一个走出中山、展示品牌、展示红木家具的大涌企业;鸿发产品从此四面开花,走向了全国,开拓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鸿发亦是第一个将大型T牌展示在道路上的红木企业,鸿发品牌意识由此得到充分呈现,品牌深入人心。
多年来,南方红木家具无法进入北方是个大难题。从1997年开始,鸿发应用了蒸汽锅炉对木材进行烘干,2000年起,鸿发率先采用木材智能化烘干技术,是中山第一家使用该项技术的红木企业,这项高投入为鸿发产品穿江过河,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解决了北方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为南方企业及红木家具走向全国做出了引领和贡献。2000年1月,鸿发正式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众多企业还不知道ISO族国际质量体系为何方神圣时,萧照兴已经默默地做了诸多工作和准备,成为大涌第一个通过ISO族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红木家具企业。该系列质量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框架,其有力的证明了鸿发生产优质产品的过程控制能力、专业程度和诚信标准,以及服务过程的质量保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