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草书书法的形质与性情

欣赏书法,人们都喜欢独具形质与性情的书法作品,因为这类作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有自己的个性、情感的融入,以及自我审美理想的寄托表达也就是往往能够以情感人,以心动人。而对于那种不清不楚,作品显得一片混沌的作品嗤之以鼻。

从纵观历史那些经典书法作品无不如是,个性鲜明,特色突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也因此形成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时代特征。

现代书法家刘小晴在解读虞世南的《笔髓论》时也认为“学行书必以楷法为形质,方能下笔有源;以草书为性情,方能使转有法。迨纯熟之极,天机所至,自然生发不穷。”

关于这个问题,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中是这样说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可以想见,一千多年前,书法理论家们就认识到了,书法的形质与性情在书法的艺术性中的作用与地位。

孙过庭所说的“形质”是指构成字形结构之物质基础,指点画形态和质感。“情性”则指构成字形结构之精神基础,指字形的精神与情趣。

一、行草书点画的形质与情性是唇齿相依的共生体

在古代书论中有许多的谈论书法点画意象的言语,这些言语表达了欣赏者从书法作品和字形、点画中获得的感受。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说: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或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可见,作品中这些意象即来自书法作品的观感,也都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或物。这些意象与感觉,不仅仅向我们描述了书法作品中点画的形之所感,也记录了点画线条的所包含的质感意趣。

楷书的点画线条本身是有形的,而技法却是内涵于点画线条之内的。对于行草书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现代书法家刘小晴是这样认为的:草书只见使转,不见点画,然点画未尝不寓于使转之内。并引用包世臣《艺舟双楫》话说:“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为不传也。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箸画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可见,行草书的点画线条仍然是形质与情性相互并存的。

故草书之使转虽属有形,形气俱贯,然必寓点画于使转之中则肆逸飘洒,用笔精到。若写草书只是一味使转,不见点画,则诚如慎伯所云:“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无定则,毫端之转换,又复鲁莽,任笔为体,脚忙手乱,形质尚不具备,更何从说到情性乎?

二、行草书字形、形质与作品的精神与情趣是书法家的内在美,借助书法语言的外化

书法作品的精神与情趣的展现,即是书法家对经典书法继承层次的展现,也是书法家自身涵养、阅历、学识、的综合体现。从书法家自身的精神与情趣在书法作品中的表达看书法,能够佐证的莫过于最经典的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他们基本上代表了书法的三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和对宇宙的认识观。

在进一步更细致具体的来谈书法作品对书法家的主观情绪的表达,我们看一下孙过庭在《书谱》中是如何论述王羲之作品的主观情绪的表达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诚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可见成功的书法作品,必定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阶段性的精神内涵。书写内容不同,感情亦随之而有所变化,或书写时感情不同,内容亦随之而有所反映。同时,书法家在某一阶段的阅历和思想观念也会影响书法家的作品的风格表达。这种情况在后来书法创作越来越自觉的意识下,表现的更加突出,从创作选择文字内容到作品的风格与意韵的取向,概莫例外。

这种在作品中的寓情寄心到特点,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被后人奉为神品和书圣的原因之一,以及书法艺术永远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

其他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有这个特点,唱歌和演戏要进入角色,书法也同样如此,否则浮光掠影,泛泛之作,是不值得人们称道。

在孙过庭的《书谱》中除了对创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或情绪不同能对书作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有所论述外,还对作书者的性格和书风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总结:“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孤疑者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可见,书法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性情与精神面貌,实际上是书法家内在精神美的和个性的审美理想的表达与展露。这正与古人所说的“字如其人”、“字乃心画”不谋而合。

三、行草书书法中的形质表达技法与情性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行草书点画形质的表达首先是对经典技法的驾驭与运用的结果。不难发现,行草书在笔法表现上,多用中锋、圆笔,但也间有侧锋。我们知道,中锋、圆笔,是篆书的遗法,侧锋是隶书和楷书的方法,所以要想写好草书,不学点篆书和楷书是不行的。

(学习任何一门东西,都须循序渐进。所以,在学习草书以前,最好先写行书,这样总觉顺便些,也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方法。)

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草书的笔法同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求更熟练、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在草书快速的运笔中达到高度的自由、灵活,又法度严谨。

从张旭《古诗四帖》中,不难看到那超脱自如的运笔所达到的浑劲、凝炼而又含蓄自然的笔墨效果,怀素《自叙帖》中的线条如钢丝快速盘绕,转折处“如折钗股”,清刚疏荡,圆劲流美,其作品所达到的优美境界,正是在提按顿挫、圆转回旋的高超技巧中产生出来的。只有雄厚的积累,才可能做到大胆、果断、高度自由的纵情挥洒;只有千锤百炼的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高度自由灵活的纵情挥洒中,达到精稳沉著,不失法度。但是,草书尤其是大草确有着不同于篆、隶、楷、行的特点。

那就是在草书作品中,从全局的角度看,其点画、结构、章法的浑然一体,无从分割。亦即何为用笔,何为结体,何为章法,浑然不可分。

点画之间,呼应极其密切,各自独立的字几乎不复存在。用点和线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交响乐章,烟霏露结,生动妙美,朦胧而又具体。

节奏和韵律是其它书体所无法比拟的,成为无比优美的抒情诗。

行草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书体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形质与性情。这主要得益于草书的特点是比行书更加流动、放纵,尤其是大草,运用更加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表现中使思想感情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速度和节奏更快,起伏变化更大,使作品具有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因此,行草书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的性情特质。如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苦笋帖》、《自叙帖》,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作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草书书法的形质与性情  草书  草书词条  性情  性情词条  书法  书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