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陕西渭南市韩城市梁带村芮国M26号墓主人胸腹部。青白玉,受沁有棕褐色斑纹,玉质细腻,半透明。整体作花蕾状,花蕾下左右各饰一凤鸟首部,两鸟身躯共用。花蕾亦作为鸟冠。鸟身下端为一近方形凸起,其上有圆形单面穿孔。双面饰纹,花蕾饰有花瓣纹和平行阴线纹,鸟身是兽面纹,整体构思巧妙,花鸟完美结合。高5厘米,宽4.2厘米,厚0.6厘米。
图片放大发现,西周阴线的锉磨与春秋战汉阴线的砣碾方式不同。这个佩青白玉质地,硬度6.0,制作阴线先用锐利的石英、玛瑙、黑曜石、燧石等硬度6.5的石片或石核直接推、刮、蹭出粗浅基本形状。
再用石片或石核进行精细锉磨,可看到入刀处尖锐阴线较长且直;沟边较陡峭挺拨,略带弧形状,几乎不出现后期砣碾工艺导致的沟边忽宽忽窄、忽浅忽深似波浪起伏的变化,沿因反复锉磨比较光亮;沟底尤其是一面坡满布晶团状凸脊和凹洼,散布长条状凸脊,转弯位置宽深缺乏规律,破碎的砂痕感强烈;长凸脊和凹槽必须同时并存,长长的凸脊细看还不是连续的,成断续状。
在切割成形、阴线塑型的基础上,再用细晶、粉晶质矿石或其它硬质工具如铜、现代磨刀类的细腻砂石等,直接对玦表面进行磨平、磨细的抛磨;也可用硬质软质的矿石、铜、兽皮等,加抛光粉晶、微晶质的矿石,滴水的同时对玦表面进行抛光,形成如和田籽料那磨砂状毛孔、散发珍珠光泽的皮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