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核心不单是笔法 、技巧 、形似的问题 ,更多的是它包含了更深的文化在里面 ,称为华夏文明的核心 ,历经数千年没有变异成符号 ,也正因为如此 。
如果非要这样提的话, 应该是笔意 , 学一本帖要充分了解作者当时的环境 、心情。大家知道 ,古代书家们大多不是靠买字画为生 ,他们都有一定的官衔, 俸禄 。甚至好长时间把书法当成一种小技来看待 ,写字只是为了消遣, 或赠友人, 完全是自己心情的一种流露 。《兰亭》 《祭侄文稿》为什么会有涂改 ? 试想一下, 王羲之一个人在亭子里写 ,其他人在外面把酒言欢 ,匆匆写完算了, 回头誊抄一遍就行了 ,他哪里想到会成为 “天下第一行书”, 可谓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
颜真卿的哥 、 侄 都被杀了 ,悲愤 ,悲痛的心情油然而生 ,持笔疾书 ,还有心思去考量笔画的精到 ?如果不了解这些 , 只是一味地照着帖楞抄 ,形似了, 但神没了 ,到头来也只是东施效颦 。
至于风格问题 ,从你提笔写字开始 ,你专属的风格就伴随着你, 而且直到永远。 因为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 ,临的再像 ,还是有区别的。 简单的一个横画 ,都会有藏露 、提按、 力度、粗细的不同 , 不然签字为什么会生效呢 ?司法的笔迹学不白设了吗? 正如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说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最后要说的, 写好自己的字 , 风格不是别人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