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发展到宋朝,不像古人,只是穿着树叶做的裤衩用陶烧饭煮汤,已经到了陶瓷美学的境界。而它们的顶峰代表便是几大名窑。
那么,到底是几大名窑呢?古籍《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内府所藏名贵瓷器,以柴、汝、官、哥、钧、定六个窑口并称。直到民国时期,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还说:“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
从上面这一段看得有点玄乎的文字来看,是六大名窑,但为何与今天熟知的五大名窑数量对不上?因为“柴窑”太神秘,神秘到什么都没有,很多人认为是胡说八道。柴窑据说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最先命人烧造的一种瓷器,到现在既找不到窑址,也不知道它在宋代还生不生产,更没有可靠的器物流传下来。
于是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但是五大名窑扭转了这一局面,它们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汝窑,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河南汝州市而得名,形成过“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汝窑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质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说,色泽素雅自然,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外底多留有细小支烧钉痕、釉面一般开有细碎冰裂纹。
官窑,顾名思义,专为官家而造,就是这么势利。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哥窑,有哥是不是要有弟?这是真的!而且据说还是亲兄弟。弟弟因为妒忌哥哥烧的一口好白开水,不是好窑,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结果最后阴差阳错,反而烧出了绝世好瓷。
钧窑,“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这句话说明,钧瓷很有可能换取北京二环内一套学区房,当然前提是有一件,还得外加北京户口……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
定窑,宋朝时由于窑口在定州而名,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胎薄而轻,质坚硬,釉色多白中泛黄,呈现象牙白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