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黄慎草书的风格特征

原创 翰墨书道 2020-03-07 00:47:03

黄慎草书的风格特征(四题)

【一】黄慎《爱梅图轴》题跋赏析

黄慎《爱梅图轴》,纸本设色立轴,纵159厘米,横85厘米。草书题于画面左上角,现藏于广州美术馆。题跋内容为一首七律咏梅诗,落款“甲辰夏画并书临夏江郡富八月梅花宁化黄慎”,接钤“黄慎”“躬懋”印。

本篇草书题跋为黄慎早期书写,寓劲健灵动于顿挫之中,笔画刚柔并济,跌宕多姿,吸收前人精华为己所用,形成独有的风格,神采动人。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所谓形质,其范畴指点画、使转、结体;而神采当由形质表现出来,又是书者情感的迹象,外在形质与内在情感是彼此关联且不可分的,共同组成艺术美感。这也是一种形神关系的美学辩证法则。从笔法上看,黄慎在这则题跋中主用圆笔,使转自如,故笔墨淋漓。又兼之以方笔,即见笔势沉着,正好协同表现草书遒动的艺术美感。

黄慎本篇草书“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既达到草书简约的要求,又打破了字的重心线与中心线重合的约束,而仅凭重心线的稳定和变化结字。这种变化是产生动感的条件,适于表现书者性情。但动与静对比要求总体要和谐。本篇草书黄慎强调的基调是“寓静于动”,看得出,黄慎运笔力度讲求轻、重、抑、扬;注意结字大小、疏密、虚实及角度变化。通篇书体顿挫分明、生动有致,富旋律感。(本文摘编自古元忠《论清代黄慎草书艺术》)

(图为黄慎《爱梅图轴》,现藏于广州美术馆)

【二】黄慎草书的字形特色

黄慎草书字形变化多端,不规则的线段相互穿插交错,视觉上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虽然黄氏草书并不十分强调草法的来历,但也不是空穴来风。通过对其墨迹的分析,可以看出黄氏尤其心仪明朝诸家——重视点、线这些抽象元素的对比、组合,并将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好看的“画”,其画面丰富而凝重,遒劲而奇逸,整体繁而不乱。

字形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由于每个人的书写习惯或个人追求不同,便有不同的笔画特点和组合方式,由此形成了字的结构特征。

黄慎草书字形结构,整体上说是小草的构架,字字独立,这样就要处理好单个字的形态。孙过庭《书谱》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可见,“使转”之法对于草书多么重要。如王羲之的《七月帖》共50字,其中大部分的字内留白的空间呈圆形,这是用笔使转的结果。而黄氏则强化了折笔的运用,一反传统草书中转多折少的手法。

黄氏还重视线段的分节处理,正如刘熙载《艺概》曰:“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

善于造奇、造险也是黄氏草书字形的特色之一。另外,黄氏能熟练掌握笔画均衡的结构,这是他身为画家所擅长的。其书法用字在轻重、粗细、大小、虚实、疏密上形成比对关系,从而产生视觉冲击力。

(图为黄慎《草书七言诗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黄慎草书的章法特色

章法即布局,是布字谋篇之法。非字无以成行,非行无以成篇章,单字、行、列,这三者对于章法是至关重要的。在草书中,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解决连与断的关系。“连”强调字势的关系,将上下字牵连在一起。虽然草书中每个字与每个字之间都可形成相连关系,但过分强调笔势连绵,甚至将字义毫无关系的字连在一起,势必会造成牵强之感。“断”则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无关连性,达到字字独立的效果。

在处理行与行之间的章法关系上,传统草书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行行分明,属小草惯用的形式。该形式字的开合、疏密幅度较小,线性对比稍弱。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多是如此。第二种是行与行之间的界限模糊,甚至打乱行与行之间的界限,属大草的章法模式。该形式字的变化幅度大,线性对比强,有时甚至是夸张,轴线的变化幅度也强烈,行与行之间互相咬合。如传为张旭《千字文残卷》中的某些局部、祝允明的一些大草条幅、徐渭的一些作品等。而黄氏的草书尤其是立轴作品,在章法上打破了行与行之间的界限,采用的是明朝中后期大草惯用的形式。加之他又善用点、破线,行距缩小,使作品整体上像“乱石铺街”。这方面,没有宏观的掌控能力则无法经营这样的布局,而没有微观的功底也不能成为经典。

黄慎最为生动的书法作品多见于其题画书法。书与画相得益彰,体现了明清以来强调笔墨表现主义的一股强劲潮流。由于画家们广泛参与书法实践和创新,他们把画的造型意识、空间观念和用墨、用水之法付诸书法实践中,因此他们的书法作品比传统书家的作品更有笔情墨趣,被人称为“画家字”。黄慎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经营位置”似乎是黄氏的专长,题款中散落的章法几乎完全依附于画面留白的空间,行与行之间高低错落、虚实相生、散而有连,使画面产生耐人寻味的意境美。由于黄慎的草书字有打散笔画的特点和字形欹正的变化,虽章法“散乱”,但散而统一,仍具有“画”的视觉效果。

(图为黄慎《草书诗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四】黄慎草书的风格特征

黄慎的草书颇具个性,结字奇古险绝,用笔枯劲,折转自如,少连笔,笔虽断而意连,力图追求萧衍《草书状》中的境界——“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弛。及其成也,粗而有筋,似葡萄之蔓延,女萝之繁萦,泽蛟之相绞,山熊之对争”,表现出极强的个性。黄氏同乡友人雷鋐在《瘿瓢山人诗集》有序曰:“其字亦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其草书的“新奇”之处主要与上述字形特色和章法特点有关。

黄慎强调折笔和点画分节的运用,使其字形具有“散乱”的特点。具体在字的位置安排上,忽左忽右、忽紧忽松、忽聚忽散,其笔下极具画面感,这是黄氏书法注重字形结构的结果。黄氏早年对楷书是下过功夫的,书风简朴,笔画古厚,大有魏晋钟繇风范。但细细看来,似乎比钟书更萧散,结字疏疏朗朗,不做封闭式处理,意韵上隐隐的又有些许草书意味。另外,黄慎草书中也略有楷书笔意,尤其是一些没有连带的笔画更为明显。孙过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此观念于黄氏书法皆有体现。

刘熙载《艺概》记载:“……黄山谷于颜鲁公《祭伯父濠州刺史文稿》,谓其真、行、草法皆备,可见稿不拘于一格矣。”这说明颜真卿文稿已达到忘怀法则的境界了,这是艺术上的大自由。黄慎的晚年草书也已达到这种境地,结体虽与其他字形格格不入,但用笔的苍劲、古拙与整体是统一的。仅从形式构成角度看,这些接近楷书、融入篆书的字形却不失整体书风的和谐,反而为作品增加了几分神采,鲜明地体现出黄氏草书的意境之美。(本文摘编自杨娅萍《黄慎草书艺术特征浅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黄慎草书的风格特征  黄慎  黄慎词条  草书  草书词条  特征  特征词条  风格  风格词条  
收藏

 如何判断纪念币的真假

操作方法01: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比大小。由于发行的纪念币都有固定的大小,所以可以通过比大小来初步判断。假币一般比真比要小和薄。02:称重量:早期央行发行的纪念币都...(展开)

收藏

 老银器杂录(一)

除了银质货币外,银制的日用器物被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普遍使用。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贵金属,银器是最普遍、也是最多的,它不仅可以制作成生活用品,还可以用来装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