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包括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这是特定经济时期下的产物,主要是由于物资的缺乏和供应紧张而采取的计划分配措施。如今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收藏品。图为1965年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伍市斤”,可以购买5斤粮食。
粮票于1954年在某些市、县进行试用,1955年11月全国正式发行粮票,标志着我国进入粮票购粮制度。除了国家(粮食部)发行外,各地省人民政府也根据情况有计划的发行地方粮票,但只限于省属区域使用。图为各地的粮票、油票、布票等。
由于物资供应不足,每家每户的粮食基本都是定量供应,所以粮票的购买力也并不高,一张粮票通常只有几斤的量。图为各个时期发行的粮票。
到了1961年,在市场需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约150多种。图为1971年江苏省发行的布票,分别为:三市尺、四市尺和七市尺。三市尺约为1米,可能刚够做一件衣服之用。
在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做为先行兵,在全国率先取消票证,粮食、食油、猪肉、棉布等商品价格全面放开、敞开供应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图为1974年北京市地方粮票,二市两,一顿饭就用掉了。
除了买粮需要粮票,买油也得要油票才行。图为1972年浙江省流动人口食油票,旁边还印有语录,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大豆的购买也需要用到专用大豆票,图为1968年福建省军用价购大豆票,“壹拾市斤”。画面为守卫海疆的两名战士,仿佛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岁月。
在那个时代,吸烟的人应该很少,因为买烟也得拿出烟票才有用,这可比现在的控烟措施严格和有效得多了。图为1965年洛阳市服务局的烟票,括号里写着:干、工,可能只限干部、工人使用。
以前是没有打火机的,吸烟离开不火柴,那就再发行火柴票。为了控制吸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可以说是操碎了心。图为1972年赣南商业局盖章的火柴票,一盒,并在一九七二年底前才有效,过期不候。
结婚是人生大喜事,自然能享受到一定的特权,在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时一床棉被是少不了的。图为1983年江苏省结婚补助棉胎专用券。
以前没有各式的纸巾,出门在外是要准备好一条手帕的,但是手帕也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图为1962年福州市商品购买票,手帕,一条。
1970年代,汽车并不普及,但也因应时代发展推出了汽油票,提醒大家节约用油。图为1970年昆明市人民汽车公司的汽油票,贰拾公升,不知道加一次油能跑多远。
做为“三大件”的自行车,自然也需要有票据才能购买。图为上海自行车三厂的自行车券,可以购买当时的超级名牌:凤凰牌自行车。这一张购车票拿出去,保证羡煞旁人。
锌做为一种重要物资也是有计划供应的。图为1978年,国家物资总局发行的锌票,100公斤。
票据年代,除了购买各种物资需要用票,各地还根据情况发行了各种票据。图为1964年,南京市江宁县上峯人民公社,干部会议误工工分票。应该是给参加会议误了工的人员补工分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