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红釉胆瓶
高27.4公分 口径3.7公分 底径7.5公分。小圆口,细直颈,梨形垂腹,圈足。器内与底白釉,外壁施红釉,釉色莹亮,全器光素无纹。足端露白胎,底中央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明 黄瓷盖罐
高52.5公分 口径21公分 底径21公分。圆口有唇,短颈,丰肩下敛,近足处外撇,平底内凹成足,底面宽平。带宝珠钮盖。全器光素无纹,器内白釉,器外壁施黄色釉,釉色亮黄。器底露胎,无款。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2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器底施米白色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6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6.3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其先高温烧成器胎,后上釉于低温中烧成,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2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3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其先高温烧成器胎,后上釉于低温中烧成。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2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6.1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5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但似乎含有杂质,故多处呈铁褐色。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6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3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但似乎含有杂质,故多处呈铁褐色。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2.2公分 口径4.2公分 底径6.3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但似乎含有杂质,故多处呈铁褐色。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1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6公分。唇口,长颈,双云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米白色釉,但似乎含有杂质,故多处呈铁褐色。底心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9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7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6.2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7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5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7公分 口径4.2公分 底径5.7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但此件颜色较深。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2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1.6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6.3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款 炉均釉双耳小瓶
高22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5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钧红釉,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多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仿钧窑变釉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採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呈色偏红者,称「火焰红」,偏蓝者,称「火焰青」。
清 乾隆 炉钧釉双耳小瓶
高21.5公分 口径4.3公分 底径6.3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斜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炉钧釉,色作钧红,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
清 乾隆 炉钧釉双耳小瓶
高21.8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2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斜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炉钧釉,色作钧红,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
清 乾隆 炉钧釉双耳小瓶
高21.6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6公分。小唇口,长颈,双耳,斜折肩,腹部下敛,撇足。通体施炉钧釉,色作钧红,呈红、靛、紫、月白等多色深浅混杂流动窑变釉,口内与云形板耳则作浅月白蓝色。器底施酱釉,底心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