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馆高清馆藏,展览陶瓷数据,潜心打造在线馆藏陶瓷数据库,方便随时查阅。
清 雍正 哥釉贯耳杏叶壶
高16.1公分 口径4.8公分 底径5公分。扁方形壶,直口,作长方入口式,斜肩,圆腹,腹部二面作杏叶形二阶式凸起,长方形圈足,带贯耳一对。通体施仿哥釉,色灰青莹润,满佈铁灰色开片纹。圈足露胎,涂赭色汁,中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清 雍正 哥釉贯耳杏叶壶
高16.2公分 口径4.7公分 底径5公分。扁方形壶,直口,作长方入口式,斜肩,圆腹,腹部二面作杏叶形二阶式凸起,长方形圈足,带贯耳一对。通体施仿哥釉,色灰青莹润,满佈铁灰色开片纹。圈足露胎,涂赭色汁,中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清 雍正 汝釉盘口长颈穿带瓶
高45.3公分 口径11公分 底径17公分。盘口,直长颈,斜肩,硕腹,圈足,足上有长方形穿孔二。通体施仿汝釉,色灰青光润,面带细密的冰裂纹,颈与腹部共饰弦纹六道。圈足露胎涂棕色汁,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清 雍正 汝釉盘口长颈穿带瓶
高43.3公分 口径11公分 底径16.7公分。盘口,直长颈,斜肩,硕腹,圈足,足上有长方形穿孔二。通体施青釉,色浅青光润,颈与腹部共饰弦纹六道。圈足露胎涂棕色汁,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清 乾隆 钧红釉胆瓶
高47.5公分 口径4.7公分 底径12.3公分。胆瓶,小口,直长颈,斜肩,梨形腹,圈足。通体施炉钧釉,器身呈红、紫色流动,红为主色调,口沿作白色。圈足露胎,涂棕色汁,器底酱釉,中钤印「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明~清 仿哥釉瓷胆瓶
高14.3公分 口径2.3公分 底径4.8公分。胆瓶,小口,直长颈,斜肩,梨形腹,浅圈足。通体施仿哥釉,釉色米黄,密佈黑色与茶色之开片纹,并有呈顺时针之镟线开片。圈足露胎,涂棕色汁。
清 雍正 茶叶末釉贯耳纸槌瓶
高15公分 口径4.7公分 底径5.6公分。纸槌瓶,盘口,直长颈,圆腹,圈足,颈侧双贯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口与耳上沿处露酱色。圈足露胎,中钤印「雍正年製」双行四字篆款。
清 雍正 茶叶末釉贯耳纸槌瓶
高14.9公分 口径4.7公分 底径5.7公分。纸槌瓶,盘口,直长颈,圆腹,圈足,颈侧双贯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口与耳上沿处露酱色。圈足露胎,中钤印「雍正年製」双行四字篆款。
清 雍正 茶叶末釉贯耳纸槌瓶
高15.1公分 口径5公分 底径5.7公分。纸槌瓶,盘口,直长颈,圆腹,圈足,颈侧双贯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口与耳上沿处露酱色。圈足露胎,中钤印「雍正年製」双行四字篆款。
清 雍正 茶叶末釉贯耳纸槌瓶
高14.8公分 口径4.8公分 底径5.5公分。纸槌瓶,盘口,直长颈,圆腹,圈足,颈侧双贯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口与耳上沿处露酱色。圈足露胎,中钤印「雍正年製」双行四字篆款。
清 雍正 冬青釉小缸
高12.6公分 口径18公分 底径10公分。缸,直口微敛,圆唇,深壁广腹下微敛,底内略凹,仅一环形垫圈痕,露胎呈褐色。全器施青釉,呈冬青色,釉色均匀润泽。底施青釉,中央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清 雍正 仿官釉青瓷渣斗
高19.6公分 口径20公分 底径12.3公分。渣斗。撇口,短颈,圆腹,外撇圈足,肩部饰一圈乳丁纹。全器施青釉,器表满佈细密浅褐色开片纹,釉色圆润均匀。圈足底呈黑褐色,底心有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清 雍正 霁青渣斗
高20.3公分 口径22.8公分 底径8.5公分。渣斗。喇叭口外撇,长颈锐收,短圆腹,外撇圈足,造型曲度变化别緻。器表施霁青釉,器内施白釉,釉色圆润均匀,表面有些许缩釉气孔。圈足内及底色白,以青花直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款,外围以双圆框。
清 乾隆 白瓷刑
高26.5公分 口径16公分。明朝以来官窑作坊即烧造太庙或祭坛所需的各类瓷礼器,参照《大明会典》所载,青、黄、赤、白四个颜色的器用,分别用来祭祀圆丘、方丘、日坛与月坛 。清朝沿袭旧制,「庙坛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乾隆十三年(1748),皇帝下诏:「祭品宜法古」,御窑厂烧造的瓷祭器包含豆、登、簠、簋、刑、尊等各类仿铜的礼器。这些瓷祭器分别罩施不同的釉彩,使用于各种祭典,其中白瓷祭器常用于月坛。乾隆十三年颁佈《皇朝礼器图式》,即出现与本器相同的「刑」。刑用来盛装汤餚,作直式椭圆形,器体分作盖与身两部分,盖上装饰山形板稜三片,面锥印卷草、卍字与回纹。器身自上而下锥印卷草、回纹及龟背纹,足部作山形板稜,器身口沿两侧贴饰双牺形耳,盖内及底皆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
清 乾隆 白瓷刑
通高26.8公分 口径16公分。瓷刑,是祭祀中用来盛装汤餚的器皿。形式见于《皇朝礼器图式》,作直式椭圆形,器体作盖与身两部分,盖上装饰山形板棱三片,外饰云纹,内饰卷草纹,盖面锥印卷草、卍字与回纹。器身自上而下锥印卷草、回纹及六角形贝纹,足部作山形板棱,外饰云纹,内饰蕉叶纹,器身口沿两侧贴饰双牺形耳,盖内及底皆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釉色白中泛青,或是用于祭夕月坛的月白色釉刑,有别于祭天神坛的白釉刑。
清 汝釉 瓷百摺鱼缸
高17.4公分 口径19.5公分 底径16公分。敛口,圆唇,丰肩下收束后直腹,平底。全器施淡淡的青白色釉,白中泛青,色匀润,旧记为「汝釉」,为景德镇作品。器表满佈平行细密的直线纹,使外观看来像是细密的百摺花瓣一般。器底外露胎,上护胎汁,呈浅褐色。
明 龙泉窑青瓷划花大盘
高7.7公分 底径20公分 口径36.8公分。敞口大盘,深壁渐收,近底部处弧形收敛,平底,圈足,器内外满施青釉,呈翠绿色。外壁光素无纹,内壁碗心刻画折枝花卉为饰,刻画快速而简练,但因釉层较厚,图样并不明显。圈足内有环形无釉垫烧区。
明 龙泉窑青瓷划花折沿大盘
高6.6公分 底径22.5公分 口径43公分。敞口折沿盘,深壁略外鼓而渐收,平底,圈足。整器施青釉,釉色浅而凝润,外壁光素无纹,主要装饰都在碗内,口部折沿面上刻饰数条平行起伏的阴线卷草纹。盘心以快速、简鍊的刀法,在简单的数笔间呈现出一朵盛开带叶的折枝花。盘内壁以卷枝花叶为饰,刻作手法接近盘心施作的调性,但其卷枝卷叶较细谨。圈足内满釉并有环形无釉垫烧区。
明 龙泉窑 青瓷印花折沿盘
高8.5公分 底径15.5公分 口径41公分。大盘,平折沿,沿边细唇稜立起。敞口,斜壁微带弧形、圈足。外壁光素,近底划弦纹一道。内壁深刻直线菊瓣稜痕,底部周划一道弦纹线,中央印花牡丹花纹一组,纹饰不甚清晰,但花叶布置得宜。釉凝厚莹亮,裹足满釉,足内底部有整齐的褐色环形无釉垫烧区。
清 茶叶末釉大盘
高6公分 底径25公分 口径43.5公分。敞口折沿盘,浅壁下敛,平底,圈足。外壁施以绿色为基调的乳浊釉,凝厚的釉层展现著深浅样貌不同绿色,口沿附近为偏向黄色的绿色调,外壁是浓厚的黄绿色,至于盘内底则呈现鲜绿,釉色不匀。圈足内有环形无釉垫烧区,但环形中尚有薄釉流淌其间。
清 嘉庆 青花白地直口瓶
高18.9公分 口径16.5公分 底径15.3公分。圆口直颈,硕腹下敛,圈足。全器纹样以釉下钴蓝绘饰。口缘绘饰如意云头纹,颈腹外壁绘海上多尾龙翔舞于祥云间,这些飞龙姿势各异,其中数尾以一颗火珠为中心,从各个方向靠近火珠,或吼叫威吓,或注视火珠蓄势待发,或弯曲肢体,如正向火珠高速靠近,表现诸龙争夺火珠的场景。这一种纹样,远承明代宣德朝天球瓶上的龙纹装饰,近接清代乾隆朝的〈直口青花龙纹瓶〉(如中瓷3768),特别是整体的纹样配置,几乎与乾隆〈直口青花龙纹瓶〉相同,只是龙纹的描绘,本器更强调其扭转的细脖子,还将一条龙移入海波间,表现出水嘶吼的勇猛姿态。足牆饰回纹,底外白釉地青花书「大清嘉庆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清 嘉庆 青花白地直口瓶
高33公分 口径9.5公分 底径12.2公分。圆口直颈,硕腹下敛,圈足。全器纹样以釉下钴蓝绘饰。口缘绘饰如意云头纹,颈腹外壁绘海上多尾龙翔舞于祥云间,这些飞龙姿势各异,其中数尾以一颗火珠为中心,从各个方向靠近火珠,或吼叫威吓,或注视火珠蓄势待发,或弯曲肢体,如正向火珠高速靠近,表现诸龙争夺火珠的场景。这一种纹样,远承明代宣德朝天球瓶上的龙纹装饰,近接清代乾隆朝的〈直口青花龙纹瓶〉(如中瓷3769),特别是整体的纹样配置,几乎与乾隆〈直口青花龙纹瓶〉相同,只是龙纹的描绘,本器更强调其扭转的细脖子,还将一条龙移入海波间,表现出水嘶吼的勇猛姿态。足牆饰回纹,底外白釉地青花书「大清嘉庆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明 万曆 青花双鹿海马纹梅瓶
高30.3公分 口径11公分 底径10.5公分。小口,短直颈,鼓肩,下敛腹,圈足。全器纹样以釉下钴蓝绘饰。外壁的纹饰,除了颈部的蕉叶相对疏朗外。其馀部分的装饰多呈现繁密的情调,如肩部满覆的锦地与如意云头内盛开的花叶,以及腹外壁尽量填满空间的纹样。腹外壁的装饰,以一较窄的转枝花叶在中,将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绘二鹿于庭园间,下半部绘在波涛上的天马与异兽,这两类纹样模式,皆可见于宣德朝瓷器。从青花发色较灰,且其纹样满的状况看来,或许是製作于明代晚期。
清 乾隆 青花白地贯耳瓶
高33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11.5公分。四瓣花口,双贯耳,硕腹,方足,器成扁壶形,外型仿自宋代贯耳壶。全器纹样以釉下钴蓝绘饰。口缘、颈部以卷草、花卉装饰,但整器装饰重点,主要在腹外壁,桃形开光中,绘有桃实及蝙蝠,明显可知其意喻「福」、「寿」的装饰目的。而开光外大朵盛开的番莲花,也装饰了「寿」字,呼应了开光中纹样的吉祥寓意,共同表现本器对于长寿的祈愿。足露胎一圈,足内白地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款。
清晚期 青花白地花囊
高31.5公分 口径4.6公分 底径10公分。侈口,束颈,硕腹,圈足外撇,双铺首卸环暗耳。全器纹样以釉下钴蓝绘饰。口缘饰卷枝花卉,器外壁则以缠枝花卉装饰,纹饰虽跨越腹颈两部分,但颈腹间却有一圈白边界开上下,这种分隔的手法,反而更突出了花卉装饰的跨界效果。足缘露胎一圈,足内釉下青花绘双圈,但圈内并无任何款识。本作品附有七孔金属内胆一件,原作为插花器皿。
清 宣统 青花白地出戟双环方瓶
高31.5公分 口径4.5公分 底径10公分。长方口,扁壶是四方器身,两侧带活环,硕腹,方足外撇。器外壁凸起多道脊棱,即模仿青铜器铸造之际,因合范所造成的棱脊效果。全器皆以釉下钴蓝绘饰图样,绘饰主题为兽面,但并未严格对称,隙地则细细描绘回纹为地纹。足缘著地处宽,但不见任何款识。
清 乾隆 斗彩龙纹盖罐
通高21.1公分 口径6.1公分 底径8公分。敛口,短颈,丰肩,硕腹下部敛收,凹足,带平顶盖一。盖及壶身皆由青花勾画纹饰之轮廓线、再填彩,一般称之为「斗彩」。在壶腹两侧各画一行龙,龙身成波曲状爬行于云纹之间,在青花轮廓线内填以绿釉彩,在龙的周间画火焰纹及朵云纹,罐肩饰一圈佛教八吉祥及如意云纹边饰,腹下为莲瓣纹饰,盖面宽平,绘有一龙及火珠纹,隙地间饰火焰纹,盖缘边点以如意云纹。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清 乾隆 斗彩龙纹盖罐
通高20.6公分 口径6.2公分 底径7.7公分。敛口,短颈,丰肩,硕腹下部敛收,凹足,带平顶盖一。盖及壶身皆由青花勾画纹饰之轮廓线、再填彩,一般称之为「斗彩」。在壶腹两侧各画一行龙,龙身成波曲状爬行于云纹之间,在青花轮廓线内填以绿釉彩,在龙的周间画火焰纹及朵云纹,罐肩饰一圈佛教八吉祥及如意云纹边饰,腹下为莲瓣纹饰,盖面宽平,绘有一龙及火珠纹,隙地间饰火焰纹,盖缘边点以如意云纹。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清 乾隆 斗彩龙纹盖罐
通高21.1公分 口径6.4公分 底径7.7公分。敛口,短颈,丰肩,硕腹下部敛收,凹足,带平顶盖一。盖及壶身皆由青花勾画纹饰之轮廓线、再填彩,一般称之为「斗彩」。在壶腹两侧各画一行龙,龙身成波曲状爬行于云纹之间,在青花轮廓线内填以绿釉彩,在龙的周间画火焰纹及朵云纹,罐肩饰一圈佛教八吉祥及如意云纹边饰,腹下为莲瓣纹饰,盖面宽平,绘有一龙及火珠纹,隙地间饰火焰纹,盖缘边点以如意云纹。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清 乾隆 斗彩龙纹盖罐
通高21.4公分 口径6.3公分 底径7.7公分。敛口,短颈,丰肩,硕腹下部敛收,凹足,带平顶盖一。盖及壶身皆由青花勾画纹饰之轮廓线、再填彩,一般称之为「斗彩」。在壶腹两侧各画一行龙,龙身成波曲状爬行于云纹之间,在青花轮廓线内填以绿釉彩,在龙的周间画火焰纹及朵云纹,罐肩饰一圈佛教八吉祥及如意云纹边饰,腹下为莲瓣纹饰,盖面宽平,绘有一龙及火珠纹,隙地间饰火焰纹,盖缘边点以如意云纹。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清 乾隆 斗彩龙纹盖罐
通高21.1公分 口径6.2公分 底径7.8公分。敛口,短颈,丰肩,硕腹下部敛收,凹足,带平顶盖一。盖及壶身皆由青花勾画纹饰之轮廓线、再填彩,一般称之为「斗彩」。在壶腹两侧各画一行龙,龙身成波曲状爬行于云纹之间,在青花轮廓线内填以绿釉彩,在龙的周间画火焰纹及朵云纹,罐肩饰一圈佛教八吉祥及如意云纹边饰,腹下为莲瓣纹饰,盖面宽平,绘有一龙及火珠纹,隙地间饰火焰纹,盖缘边点以如意云纹。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款。
版权声明:本文为递美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