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邦04:初涉江湖

初涉江湖

文/南山乔松

16:

刘邦成名之前的史料是很缺乏的,所以我们也弄不清楚,他是怎么变成混混流氓无赖样的,然后一生都这样,改不了!

不论从正史还是野史又或者民间传说,刘邦一生都比较不堪。

刘邦从小好逸恶劳,好高骛远,整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吹牛,混吃混喝,不务正业;成年后,刘邦还是好吃懒做,不事劳作。

但是对于饭点,他倒记得挺准。时间一到,他准回家吃饭。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耕时代,普通老百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耕作,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是在现在,人们也不喜欢好吃懒做的人。

好吃懒做,好吃往往就懒做,懒做往往就好吃,如此恶性循环。好吃与懒做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刘邦如此好吃懒做,哥嫂实在看不下去。

刘邦还有一项本领:脸皮厚。他可不管嫂子的白眼。也许人穷志短吧!

关键刘邦天天如此。别人劝说也没有用,他依然故我!

好吃懒做的我行我素,可不是个性!不宜提倡。

放在现在,刘邦真渣!

17:

好吃懒做的人就想不劳而获的法子。

有段时间,刘邦想投入魏国信陵君门下。因为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养的门客,数以千计,且他们礼贤下士。

传说他们门下均食客超三千,还互相攀比。

食客们整天动动嘴皮子、不用干活、就被混吃混喝供养着,还倍受公子哥尊重。

充个数呗,刘邦做梦都想过这样的神仙日子。

刘邦有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哥们卢绾,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于是刘邦就去和卢绾商量。

卢绾眼珠子一骨碌,咕噜着说:“不是兄弟不陪你,实在是家里有六十岁老母要…”

“别整那事,你有老母,我没有老父吗!”刘邦有点生气,打断了卢绾的话。

“兄弟不要生气嘛!”卢绾顿了顿说:“要不这样,你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站稳脚跟通知我。到时我再去。”

刘邦心想:真是好兄弟,拣现成的谁不会!这算盘打得真精。好了,不跟你计较。

“行!那你拿点路费先。”

“这个…这个…,兄弟最近手头有点紧。”

“拿来吧你!扭扭捏捏的干哈。”

刘邦说着,一把拽走卢绾手上的一串铜钱,“口袋里还有没有?”

“没有了。这一串也不行,那是我家这一个月的米钱啊!”

“我不管!咱们既然同年同月同日生,不说同年同月同日死,但说好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对吧?”

卢绾默然。

刘邦说:“信陵君那你真不去?那我走了。拜拜!”

于是刘邦快马加鞭去魏国投奔传说礼贤下士的信陵君

18:

刘邦千里迢迢赶到魏都大梁时,没曾想到信陵君死了。这下刘邦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这个落空了,很要命!

因为:一,这是刘邦第一次出远门,家穷,路费本就不多,现在已经用光,今后怎么生活?

二,自己从小好吃懒做,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打工没人要,卖艺没有武功,怎么办哪?

三,自己长期混迹于沛县这小地方,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也没有多少江湖经验,魏都大梁当地混社会的也不要他入伙呀。

四,这是魏都大梁,能人一抓一大把,自己那点靠吹牛骗吃骗喝的招数不灵。

五,想来横的吃霸王餐或抢,但横不起来;即使没招了想干点干偷鸡摸狗的勾当,但大梁不熟悉。

苦呐!这走投无路的日子苦啊!

刘邦这时很窘迫。

19:

初涉江湖的刘邦碰了钉子。

幸好信陵君门客张耳也在召纳门客,于是刘邦就投入到张耳门下。 

那真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时代!他们两人竟然成为知己。

危难之中,刘邦总算有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226年,秦灭魏。这样,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而门客自然作鸟兽散。

有吃有喝的日子,才刚刚却又结束了。

时事,运也,命也!

哎,没办法!刘邦只好依依不舍又失魂落魄地返回家乡沛县。

20: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刘邦重回沛县,接下来怎么混哦?

以前,刘邦靠天天吹牛说要干大事,从而混吃混喝;这次好了,先前杨言要去大城市、干大事,结果呢,还是灰溜溜地回来了。

这一番灰头土脸的操作,怎么向众人交待呀!

好在老流氓刘邦脸皮厚,不在乎,大不了一切重头再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

就是这个张耳(及其子张熬),与刘邦还有故事呢。

是什么故事?请看下集《一ye情》。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邦04:初涉江湖  刘邦  刘邦词条  初涉  初涉词条  江湖  江湖词条  
综合世界

 印度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说起印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一个迷之有趣的国度。也许是政治原因,我们大多数对印度的印象不算很好,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说印度的缺点,我们可以说出一大堆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