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元年(904)八月十一日,之所以在这里将这个时间单独提出来,并不是这个时间有多么的好,也不是这一组数字多么的吉利,发发发没有,六六六也不顺,但我还是把这个数字单独提了出来。
目的只有一个,这个数字很重要。
因为在这一年,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死去了,原本日薄西山的大唐,随着他的死,彻底凉凉了。
这么说,也许不少书友不服气,在大唐神仙一般的人实在太多,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也不少。
千古一帝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成为明君的典范。
武则天,中国第一位女权主义者,空前绝后。
太平公主、李隆基,李纯等等,哪一个都是跺跺脚,地球抖三抖的人物,正是他他们造就了大唐的辉煌。
可时间一旦放在了唐末,那是一片狼藉。
著名的无能昏君一抓一大把,比猴哥打的妖怪还要多,这样的年份,还有什么左右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不找不知道,一找还真吓一跳。
这样的人物还真有一个——唐昭宗。
这是一个运气不太好的皇帝,大唐这家上市公司交给他的时候,已经千疮百孔,钱没有,人有是有点,工资多年没发,天天除了骂娘要钱,没干别的。
最关键的是还有一帮挖墙脚的狗腿子。
这样的局面,搁在任何一个皇帝的手上,差不多是破罐子破摔的意思,能撑几年算几年吧,该吃吃该喝喝,死后管他洪水滔天与我何干。
这当然是正常人的想法。
唐昭宗的不正常就在这儿了,明明一个乱摊子,他却试图挽救。
效果还不错,历史差一点就被他改变。
但终究是差了一点。
历史对他的评价挺高:“以先朝威武不振,国命浸微,而尊礼大臣,详延道术,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即位之始,中外称之。”
大意是他是个好皇帝,奋斗过,努力过,苦逼过……
今天我们当然的主题当然不是说昭宗的奋斗史,这个过程太漫长,我们还是留个诸位回去自己看。
我们要说的是另外一个。
故事的开始要从上面的数字开始——天佑元年(904)八月十一日。
唐昭宗被军阀头子朱温给杀了。
按说人杀了就杀了,高投资就得承受高风险,做皇帝本就是一个危险活。
可问题的关键是在唐昭宗死后不久,一群人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对这个差点光伏大唐的男人破口大骂,要说骂骂人也就算了反正皇帝老人家已经死去了,听不到,看不见。
可这帮人的可恨在于,他们不光骂,还坏事。
先是有人觉得“昭宗”这个号太高级了,得降低规格才配得上这样一个毫无作为的昏君,应该用“襄宗”。才算是尊重历史。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人认可,可也有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襄还是太高了点了,这样的人应该给个更坏的,比如灵,比如炀,比如闵……能想到的恶词,都可以用上。”
为了这个词,两帮人马争吵不休。
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是因为大唐已经坏到没有任何的希望。
反而是杀了唐昭宗的朱温处处显露出非同一般的领导魅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用一个死人来博取自己的前途,不敢说是天底下最好的买卖,至少不会亏本。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
当朱温要成立新的公司的消息传出来的,当所有人换上了新的服饰,准备进入朱氏集团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始终没表态。
当有人来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站起来说:“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
就算这次不成功,退回来我们也可以保住苏杭,成立自己的公司,何必侍奉一个没有道德的乱臣贼子做老板呢,这是给自己留下千古的骂名啊。
这个很有骨气的男人姓罗单名一个隐字。
如果你对他不熟悉,没关系。
他的诗你一定说过,前提是你会喝酒。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如果还没印象,那就再往下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熟悉么?
还不熟,那再看。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曲江春感》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黄河》
还不熟悉,回去问问儿子去。
有人问,今天怎么想着写罗隐了。
答案只有两个,其一,罗隐很有才,我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有人说,不能因为你是他的粉丝就说他有才。
这话要这么说,我只能说很无语。
有没有才,不是我说了算,我们看历史。
说是宰相令狐绹的儿子考中进士,作为好友罗隐写了一首诗表示祝贺。
令狐绹拿着诗心急冲冲的回家,老爹却对他的高中视而不见,反而是一把抓过罗隐的诗读个不停,边读边对儿子说:“你考中进士我没啥好兴奋的,但是因此骗来了罗隐一首诗,我还蛮高兴的。”
如果说这个还不足以彰显罗隐的才华。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看。
说是当朝
宰相郑畋的小女儿很喜欢罗隐的诗,幻想罗隐一定如他笔下的诗一样美得让人流泪,有心想见一见真人。
这天,罗隐来郑畋家做客,那小女儿一听大喜。
趁着老爹陪吃的时候,偷偷的躲在帘子后面偷看他,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酒桌上的罗隐比后世的包拯还要包拯,只有一个字能形容,那就是——丑。
虽说见了罗隐的真容的小女儿终身再也没有读罗隐的诗了。
但另一个方面足以说明罗隐的诗才无敌了。
当然了,单说诗还不能说明,写诗,没人写得过李白,杜甫。
罗隐的才华侧漏更多的是体现在小品文上。
落在纸上,皆是嘻笑怒骂,涉笔成趣,展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
对此鲁迅先生十分的赞扬,说他的文章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如果说要弄个大唐才子榜的话,李白一定是第一,王维第二,罗隐就算排不上第三,也应该入前是十位。
其二,罗隐很有个性,很有节操。
个性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都能展现,更多时候是被现实打磨得忘记了自己原来有个性。
罗隐不同,现实的残酷,反而越发彰显他独具魅力的个性。
这一点从他科考就可以看得出来。
世人都知道杜甫的科考是一把辛酸泪,却很少人知道罗隐的科考之路比杜甫还要惨。
其差别犹如唐伯虎点秋香的旺财了。
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罗隐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没考上。
没关系,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就是了。
但接下来的悲剧在于罗隐历七年不第。
好不容易到了第八年,再考却因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考官所憎恶,结果只有两个字——落榜。
这一年罗隐四十一岁,换做寻常人估计也没什么勇气考下去了,打鬼子才用了八年,这比打鬼子还难。
可我们的罗隐不是一般人。
八次的落榜并没有让他灰心,继续了第九次。
中了没,答案是没有。
这下总该放弃了,你啊,天生就没高中的命。
但问题的关键,罗隐却不这么想,没高中,那是考官没眼力,没能发现优秀的人才。
我接着考就是。
四十五那年,他进行了十次高考。
这次他充满了信心,觉得可以了,十年磨一年,也该差不多了,他自嘲自己是"十二三年就试期"。
结果仍是两个字——落榜。史称"十上不第"。
放弃吧,做点什么不好,非要弄这点破事。
这当然是我的想法。
罗先生依旧没有放弃。
这场看不到尽头的科考,他一直考到了胡子花白,头发花白,甚至两眼昏花的年纪,他依旧在考。
不就是考试么,我有的是体力,怕啥。
当然了,除了考试之外,罗隐还能写点文章,诗是看家本领这个不说,断断续续这么多年,写了也不少
他最得意的是在唐诗之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副业。
写讽刺小品。
这些文章的灵感一半来自科考,所以写起来比较顺手。
这些东西写得很大胆,比如有一篇叫《题神羊图》的文章,就是对社会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
说的是"尧的时候有神羊,是触不直辨是非的。后人却将羊角的形状画得怪异,以为这样才是神羊。哼!尧的羊和今天的羊本来就是一样的。原来的羊纯朴,现在纯朴之风已经败坏了,羊也变得贪婪狠毒,人也堕落了。所以现在的羊角歪了,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触不直辩好坏之人了。"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罗隐生活在现代,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儿童文学家,出色的隐喻,很好的展现了过人的才华。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唐昭宗在的时候,因喜好看杂技,所以身旁都随时跟着几个艺人,其中有一个耍猴的,他把猴子训得能在朝上站班。
唐昭宗看着很高兴,就给耍猴人穿了红袍,还给了官名号孙供奉。
地位可不低,正儿八经的五品官。
当年李白就被玄宗皇帝封为翰林供奉,还不如这耍猴的。
罗隐也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小道消息,听了就写了一首诗。
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 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 一笑君王便着绯。
这诗对唐昭宗是大大的讽刺了一番,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我高考考一次黄一次,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我把大好青春都浪费在进京赶考上了,平日里也没去旅游看个杂技什么的。
本想着报销朝廷,哪知还不如一个耍猴,把皇上弄开心了上来就是五品官,早知道高考这么辛苦,还不如去做个耍猴的。
这首诗在当时入围了年度十佳诗歌,一时之间传遍大街小巷。
大大诋毁了唐昭宗的光辉形象。
这样的事,罗隐干了不少,这样直言直语的个性,当然不讨当局者的喜欢。
可以说,他的十三年高考不中,与他写讽刺文章不是一点关系没有。
按说这样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对大唐应该是充满了恨意。
可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个最应该恨大唐的人却是最忠诚的。
朱温杀了唐昭宗后,有招用罗隐的意思,特意派右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来。
当大家以为罗隐必然会屁颠屁颠的来上班的时候,他毫不在乎的拒绝了。
非但决绝,反而建议钱镠讨伐后梁,灭掉叛逆唐朝的朱温。
为唐昭宗报仇。
国仇家恨,他选择了国仇。
吴王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北伐,但对罗隐更器重了。
他知道,这是一个重道义,轻生死的人。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李世民当年留下了四句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唯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唯有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一个叫罗隐的诗人很好的恪守这份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