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东汉末年,群雄都在“薅羊毛”,为什么只有...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全天下都知道,朝廷快要完蛋了。

身处乱世之中,各地牧守的第一反应是薅东汉朝廷的羊毛。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说的,一边织毛衣一边薅羊毛,叫“薅社会主义羊毛”。汉末群雄薅羊毛却薅出新高度,开创了一个英雄时代。

汉末群雄争霸,得益于东汉末年天下州郡的“私有化”。面对黄巾起义后的四方兵寇之祸,中平五年(188年),汉室宗亲刘焉就给汉灵帝出了个主意:“刺史改牧,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东汉地方建制是州、郡、县三级。按东汉官制,州刺史是监察官,不常置,而州牧是拥有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当中央衰弱时,有割据一方的权力。

刘焉提出这个建议完全是出于私心,就是为了薅羊毛。史书记载,他眼见天下大乱,早想借机跑到外地另谋发展,一开始选的是交州(今两广至越南中部)。此地在东汉末年不是经济特区,而是落后的烟瘴之地,好处是和中原战乱离得远,可以宅在家避避风头。

可是刘焉本人迷信图谶,听到有人撺掇他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他就找机会跑到益州(今陕西省南部和四川、云南两省)当州牧。益州这个地盘被他的儿子刘璋继承,又在多年后被刘备所夺取。

▲东汉末年,大汉天子失去号令天下的政治权威【剧照】。

刘焉前脚刚走,东汉就迎来至暗时刻。第二年,西凉军阀董卓进京,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就此开启。

1:

董卓当时的官职是并州牧,率领着自己在凉州经营多年的军队,驻扎在河东观察形势。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后,斗争近百年的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又一次在京城干上了。不同的是,这一次双方之中没有赢家,让隔岸观火的董卓捡到便宜。董卓得到外戚何进的命令,率军赶到洛阳,发现宦官和外戚早已两败俱伤,正好让他薅了一把朝廷的羊毛。董卓进京后独揽朝政,才一个月就废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

董卓权倾朝野,也不是没做过好事,为了拨乱反正,他还为党锢之祸中受宦官迫害的名士平反昭雪。但是,他这把羊毛薅得太狠了,大汉就你董老板说了算,天下群雄肯定看不下去,纷纷表示不服,尤其担心董卓“倚王室”而“临天下”。

▲董卓进京独揽大权,擅行废立,引起天下怨愤【剧照】。

东郡太守桥瑁以朝中三公的名义起草檄文,率先发出呼吁:讨伐董卓,起兵救国(“企望义兵,解国患难”)。关东州郡响应号召,团结起来,推选袁绍为盟主。可这帮人表面上同仇敌忾,实则心存异志,只想着趁乱薅羊毛,没几个人敢真正和董卓交手,都在后方置酒高会,瓜分地盘。

在当时被视为阉宦之后的曹操倒是成了大汉忠臣。他放着董卓表荐的骁骑校尉不当,弃官跑到陈留(在今河南开封)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在与关东豪杰结盟后,独自率兵西进解救献帝,欲扶大厦之将倾,结果遭到董卓手下徐荣的大军阻击。自己初次创业,就遭到社会的毒打。

关东声势浩大,硬碰硬恐怕也不是对手,董卓惹不起躲得起,他一把火烧了洛阳,穿过函谷关,劫持献帝迁都到了长安。此时的董卓,只想躲在长安暗中观察,等风波过后再接着找关东群雄算账。董卓筑起华丽的郿坞,这座坞堡高厚各有七丈,囤积了多年的粮食。他还想着,“事成雄踞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终身。”

董卓这第一把羊毛薅得太狠,不仅引起关东州郡的不满,本来从他这里得了不少好处的士族也对他有意见。初平三年(192年),以司徒王允为首的朝中大臣,策反了董卓手下的大将吕布,合谋将董卓杀死。

董卓势力就此分裂,此后,其余党形成多股乱兵,在关中烧杀抢掠。献帝沦为人质,百姓流离失所,正如遭此劫难的蔡文姬在诗中所说: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董卓,就是薅羊毛的失败典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把集体搞垮了。

2:

在董卓之后,想薅东汉朝廷羊毛的,还有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

袁绍也不是个老实人。关东联军起兵时,袁绍与曹操就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袁绍问曹操:“如果讨伐董卓不顺利,我该怎么办?”

曹操就反问:“足下以为该如何?”

袁绍迷之自信,说“吾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并戎狄之众,向南可以争夺天下。你看这事儿能成不?”

眼见董卓废立皇帝,袁绍为了更好地薅羊毛,想另立朝廷与之抗衡(“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他看中的是宗室中颇有名望的幽州牧刘虞。

袁绍就与冀州牧韩馥前去劝说刘虞,说要不请你出来当皇帝,我们为你打call。

刘虞不是羊毛党,是大汉的忠臣。他断然拒绝,厉声呵斥:“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我蒙受国恩,未能一雪国耻。如今诸位各据州郡,理当勠力同心,为汉室尽忠,不应该图谋不轨啊!”

袁绍另立皇帝的计划没有得逞。在扬州称雄一方的袁术,和他哥互相不对付,联合河北的公孙瓒钳制袁绍,袁绍就暗中勾结荆州牧刘表,让他对抗袁术。关东各州郡趁乱拥兵自重,分成两大集团开始斗争,似乎没一个人关心汉献帝的死活。

▲袁绍另立皇帝失败,之后又错失“挟天子”的时机【剧照】。

袁绍还想着另立一个朝廷方便薅羊毛,袁术薅得更狠,眼见汉室衰微,竟然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僭号自立,自己当了皇帝。

袁术的天子梦也没做太久,他称帝后,一时成了众矢之的,前为吕布所破,后为曹操所败,就连曾经投靠他的孙策也与之决裂。袁术割据的江淮之地在天灾人祸下闹得残破不堪,最终酿成士卒冻馁、人民相食的人间惨剧。袁术兵败之后众叛亲离,军粮只剩下麦屑三十斛,出身世家大族的他甚至连想喝口蜜水都没有,心中愤恨难解,呕血而死。

他没把羊薅秃,先把自己气死了。

▲当时有一句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认为,这是称帝的吉兆【剧照】。

3:

汉末群雄中薅羊毛的成功典范,是曹操。

虽说曹操刚一起兵就遭到董卓部将当头棒喝,但他败而不馁,此后几年经营兖州(今山东西部和河南东部)、东征徐州(今山东东南和江苏北部)、平定豫州(今河南东南和安徽北部),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兵马。到了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这头羊送到了他的眼前。

▲曹操起兵【剧照】。

这一年,汉献帝跑了。他从关中几经辗转逃到洛阳,与曹操的地盘不过咫尺之遥。

史书记载,献帝回到洛阳场面那叫一个惨。洛阳宫室早已焚烧殆尽,荆棘丛生,百官只能在断壁残垣之间居住,尚书郎以下的官吏出去觅食,有的饿死在废墟中,有的被乱兵所杀。献帝向各方军阀求助,就连逃亡徐州的吕布也得到献帝的诏书,但是他当时穷得叮当响,实在脱不开身带兵勤王。

曹操听到了献帝的呼唤。他的谋士毛玠早就劝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同时“修耕植,畜军资”,可成霸王之业。此时,荀彧也建议他“奉主上以从人望”。

迎奉汉献帝的过程有几分曲折。曹操要从大本营去见汉献帝,必须经过张杨和杨奉的地盘,他们一个驻扎在河内(在今河南北部),一个带兵驻扎在梁县(在今河南中部),都是护送献帝东归的功臣。

这时,一个叫董昭的人出手相助。董昭本来是袁绍手下,此时刚跳槽,要去投奔中央朝廷,他先帮曹操游说张杨,开通道路,之后又以曹操的名义写了封信给杨奉,说:“现在的形势非一人可平定,杨将军在京城做主,我做你的外援。你有兵,我有粮,我们互通有无,正好合作。”杨奉得书大喜,就放曹操进军洛阳。

到了洛阳,董昭又对曹操说,这里由不得你一个人做主,不如把皇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

曹操就说,这是个好主意啊,可杨奉怎么肯放我们过去呢?董昭说:“杨奉就是个草包,我们写信敷衍他,再送些礼物就行,等他反应过来已经迟了。”次年,曹操迎奉天子到许县,杨奉才知上当受骗,却被曹操大军打得找不着北。

史学家吕思勉对此评价道:“所谓皇帝,在事实上如其略有可以利用之初,想做一番事业的人,还是要利用他的,这不过是政治手腕的一个方便。”不管是挟天子,还是奉天子,受“乃心汉室”的正统观影响,曹操利用汉献帝,也就掌握了最好的平台,不但能对州郡牧守发号施令,还能吸引大量人才。

此后,曹操凭借雄厚的政治实力,以汉相之名征战四方,晚年受魏王之号,位极人臣,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也许,这才是薅羊毛的正确姿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剧照】。

4:

羊毛之心人皆有之。

董卓擅行废立,袁绍图谋另立,袁术自立为帝。这三个枭雄要么错失了最好的平台,要么把大好的机遇砸手里了。

曾经有一个薅羊毛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好好珍惜。

袁绍的谋士多次劝他迎献帝。董卓还没玩脱时,沮授就劝袁绍“迎大驾于西京”,到长安抢皇帝;曹操迎天子都许后,田丰又建议袁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但袁绍呢?不听不听就不听。

曹操教我们如何在乱世中恰到好处地薅羊毛,也告诉我们,一个好平台有多重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末年  末年词条  东汉  东汉词条  群雄  群雄词条  羊毛  羊毛词条  只有  只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