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国家记忆》开播啦!
复播后首个系列节目《战“疫”》
致敬中国卫生防疫抗疫事业的贡献者!
今晚(3月31日)20:00
敬请收看
CCTV4《国家记忆》
《战“疫”》之《灭天花》
天花在人间的传播至少有3100年,它流行起来十分猖獗。假设有四个人患天花,就有一个人要死于天花,那么剩下的都要留下麻脸,有的是眼瞎或者是耳聋......
把天花痘痂磨碎了
喷到没有患病人的鼻子里面
......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一场战争之后,俘虏把天花从国外带到了中国。天花面前人人平等,它袭击的对象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也不分贵贱。
当初的紫禁城里同样也笼罩着天花的阴影,大清王朝,先后有顺治、康熙、咸丰、同治四位皇帝遭到过天花的袭击。
为躲避天花的传染,顺治曾不惜打乱正常朝议制度,躲在深宫不敢上朝。但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脱天花的魔掌,最后不治身亡。
十八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在1.5亿以上,而亚洲,天花每年吞噬的人口达80多万。
中国是最早能够对付天花的国家。清代名医朱纯嘏的《痘疹定论》中记载,在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的几个子女陆续死于天花,最后只剩下一个孩子王素,于是他请来各地名医来帮王素预防天花。一位住在峨眉山的神医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吹进王素的鼻孔后预防成功,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人痘接种术。
一次感染,终身免疫。人痘接种术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用毒性较低的天花病毒让人轻度感染,然后产生抗体。这一技术是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起源。
过去人痘术有这么几个方法,就是把天花的痘痂,用棉花蘸了以后,伸到鼻子里边去;有的把痘痂磨碎了,喷到鼻子里面去;还有叫痘衣法的,就是把得了天花小孩子穿的衣服,给未得天花的人穿,这样来预防天花。
1688年,俄国首先派人到中国学习人痘接种,随后引起了更多国家的注意和仿效。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信》中对中国的人痘术有过这样的评价:“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天坛株”,中国造!
如今艾滋病疫苗也是以它为载体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保护了世界各地无数人的生命,但遗憾的是,被接种的人还是有2%的死亡率。
18世纪末,受到人痘接种术的启发,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从牛身上发现了天花病毒的近亲——牛痘,牛痘病毒感染人以后,产生的症状不像天花那么严重,但它产生的免疫反应足以使人能够抵御天花病毒的侵犯。从此,比人痘更安全的牛痘接种法正式诞生并开始在全世界推广。
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而生产天花疫苗的毒种也都全部来自国外。
1926年,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下定决心,要用中国的毒株生产中国的疫苗。他就是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齐长庆。在中国消灭天花的战斗中他居功至伟,同时,新中国狂犬疫苗的研制他也功不可没。
1926年2月,一名天花病患者来到京师传染病医院,齐长庆和他的助手李严茂提取了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接种到猴子的皮肤上传了2代,再接种到家兔的皮肤和睾丸上传了5代,又接种到牛的皮肤上传了3代,经过十代减毒之后,一种免疫力好、副作用小的天花痘苗毒种“天坛株”就此诞生。
现在,“天坛株”已经成为多种重组疫苗的载体,除了天花疫苗、乙肝疫苗外、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进入二期临床实验的艾滋病疫苗也是以“天坛株”为载体重组的。
从齐长庆的“天坛株”出现到新中国成立的23年间,旧中国也曾实行过义务种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天花的流行。1950年1月至8月,中国境内天花患者仍然有44211例,分布在全国广泛的地域,这一年,因天花而死亡的有7765人。
痘苗室的牛
要用高级香皂温水清洗七八遍
1950年8月2日,为时13天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李德全在会议上指出,对天花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前提。
在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就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工作方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0年10月,为了在新中国彻底消灭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的天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于是,全国迅速掀起了普遍种痘的高潮。
解放初期,老百姓的生活还十分困难,为了不给人民群众增加负担,国家承担了种痘的所有费用,还拨巨款先后成立或完善了专门研究疫苗等防疫制品的北京、长春、兰州、成都、武汉、上海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和检定所。
五十年代初,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曾是痘苗最主要的生产基地。生产痘苗的原材料是5岁的雌性黄牛,从千里之外的大草原经过一路奔波来到北京后,还要经过60天的隔离检疫,而后才能用于生产。
送到痘苗室的牛先要洗澡,他们得先用温水和高级香皂给牛洗上七八遍,一点儿糊弄不得。制备痘苗还是一个体力活,仅“剃毛”这一项就要4个男性来完成。接下来种痘、看护、刮痘等等,整个过程要耗费30个人力。
接种天花毒种五天以后,也就到了收获痘苗的日子,粗略地算,一头牛身上刮下来的痘苗大致够10万人使用。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全国各地接种疫苗达五亿多人次,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泛滥和蔓延。但是,这个古老的疾病并没有向人们期盼的那样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国产天花疫苗只能靠牛体培养获得,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培养无污染的痘苗,成为科技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学刚毕业的赵铠参加了痘苗的制作,那时,他负责给痘苗做检定,参与了痘苗生产的全过程。赵铠,毕生致力于病毒疫苗的研究开发,曾为甩掉中国乙肝大国的帽子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消灭天花的一大功臣。
△赵铠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26岁的赵铠主动扛起了天花疫苗革新的大旗。摒弃传统思维,他在借鉴国际经验后,创新提出用“鸡胚细胞”来培养痘苗,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后不久,中国科技工作者又研制出了耐热液体痘苗,延长了疫苗的保存期,满足了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气候炎热而又无冷藏设备地区种痘的需要。
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中国进行了三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两次接种,五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疫苗。为了防止病毒从境外输入,从1961年3月开始,中国在云南靠近边境50公里的范围内对当地居民实行了三年普遍种痘一次的方法,以加强免疫,在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国境线上开辟了一条长达4061公里天花免疫地带。
我们人类的进步史,实际上也是跟传染病的斗争史。解放初的时候,我们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现在我们期望寿命已经到七八十岁了,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吧。一部分传染病,感染病被我们消灭了,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地发生,感染病的这个学科永远要存在,我们这个人员队伍要不断地培养。
1961年6月,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 新生的人民政府只用了十一年时间,就消灭了这个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瘟疫,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的时间整整提前了16年。
1979年12月9号,全球扑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认证书上用六种文字写道:我们证实扑灭天花已在全世界实现。
今晚(3月31日)20:00
敬请收看
CCTV4《国家记忆》
《战“疫”》之《灭天花》
赵铠、李兰娟、张伯礼、王辰、杨宝峰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带您一起了解
中国防疫抗疫历史!
【本期编辑:郭冉】
来源:CCTV4《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