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个和尚和弘一法师一样著名,这个人就是苏曼殊。相比李叔同的博大精深,苏曼殊实在是太另类了。
他怪诞,身着西服却吃斋念佛,袈裟披身却眠花宿柳;他疯癫,可以无端狂笑无端哭,一生嗜吃又为之送命;他多情,可以偷尝天女唇中露,却又几度临风拭泪痕;他决绝,可以易水萧萧人去也,任它一天明月白如霜……
他集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等封号于一身,却又不属于任何一种人。沈从文说:“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其实,苏曼殊就是性情中人,
甚至可以称之为民国第一性情中人。
他的真实,自由而任性,孤傲也决绝。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活成了不可复制的传奇。
▲ 苏曼殊(1884~1918)
真性情,是只顾痛快,无畏对错
苏曼殊一生交友无数,有超豪华的朋友圈:孙中山、章太炎、宋教仁、陈独秀、蒋介石、柳亚子……他也经常做出看似幼稚的事,让人哭笑不得,但大家都肯释怀并帮助他,因他任性率真,对人真挚。陈独秀说他是不可多得的清白之人。
1903年,苏曼殊到上海任《国民日日报》翻译,与陈独秀、章士钊、何梅士同事。一次,他约何梅士去看戏。戏没开始他就说忘了带钱,要回去拿,结果戏完了还没回来。
何梅士回去后才发现他已收拾行李跑了,还给章士钊留言:“借你30大洋,有钱就还。” 章士钊等人看了哭笑不得,真是个率性又天真的小孩。
▲ 苏曼殊与养母河合仙。父亲苏杰在日本经商时纳河合仙为妾,后又与其妹河合若子暗合而生苏曼殊,由于中日混血和私生子的身份,苏曼殊童年时在家庭中备受歧视和欺凌。
苏曼殊出了名的奢豪好客。他在长沙教书时攒了不少钱,旋至上海后,常在名馆酒楼叫局吃酒。每次吃饭都会叫来很多人。客人到齐了即开宴,宴毕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谢。
苏曼殊虽是僧人,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品尝当地的美食,也常常因为暴饮暴食而得病。
在日本他曾一天饮冰五六斤,肚子痛得动不了。友人以为他死了,去探鼻息时发现还有气,第二天又饮冰如故。柳亚子曾给他20个芋头饼,他一下午便吃完了,第二天腹痛得起不来。
▲苏曼殊与外祖父、外祖母在日本。
一次,易白沙邀他到家中做客,席间他吃了一盘炒面、两盘虾、十个春卷、外加许多糖果。易白沙惊呆了,以为他挨饿多日,请他明天再来。他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说:“不了,今天吃多了,明天会生病,后天肯定难受,等大后天再来吧。”
苏曼殊因为酷爱吃糖,被戏称为“糖”僧。为了买糖,他曾敲下金门牙去换钱,有时还会典当剩余的衣服,搞得自己赤条条不能见客。即便如此,朋友依然很乐意帮他,蒋介石未发迹时,有一次为了给他买糖也当掉了自己的衣服。
▲ 穿西装的苏曼殊。
因为毫无节制的吃喝,他年纪轻轻就身患重疾。但还是有钱就买吃的,没钱了喝水度日。甚至于在病中也不顾医生劝阻,悄悄溜出医院去吃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结果回去之后病情恶化,于34岁病卒。
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贪吃的怪和尚,
但与其说他古怪,不如说这是他的真性情。
真性情的人,不虚伪、不做作,看轻功利。
依照真性情生活的人,
自然懂得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
▲苏曼殊(1884~1918)
真性情,是不掩饰喜怒哀乐
苏曼殊是个不会掩饰自己喜怒哀乐的人,有时还在宴会上笑着喝酒,一想到伤心事,就突然泣如雨下,“无端狂笑无端哭”,像极了魏晋名士。
源于对世间不公的愤怒,他参加青年会、拒俄义勇队、同盟会,大骂袁世凯……有一次他在香港得知康有为假借革命之名敛财后愤恨不已,找朋友陈少白借手枪去刺杀,被陈少白拦下。
苏曼殊是个天才,不仅精通英、法、日、梵诸多文字,还诗画双绝,小说信手拈来;但他也是个怪才。他的画山明水秀,意境深邃,但每每画完便撕掉,但黄宾虹却说:“仅凭那几十幅,就抵得过我一辈子的画。”
▲苏曼殊作《佛说菩提庄严心经》(左)与《金刚经 》(右)。
相传他画画时总是身着禅绸,有妙龄女子侍立在旁研墨铺纸。若画三月桃花,则蘸取女子唇上胭脂入画。他有个奇怪规定,但凡美人来求,只须以自身小照酬劳,若是男子即一概谢绝。
《太平洋报》创办人叶楚伧因向他多次求画不得,索性将他骗到李叔同的房中锁在屋内,并备好他喜欢的雪茄、摩登糖、牛肉等,苏曼殊方才边吃边画,画了著名的《汾堤吊梦图》。
▲《汾堤吊梦图》作者:苏曼殊。
在南京陆军学堂任教时他结识了革命家赵声,两人志趣相投、饮酒赋诗。赵声曾向他求画,鉴于他正要去日本而未画。后来苏曼殊为他画了《饮马荒城图》,但赵声为革命四处奔走,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悲愤而死。
苏曼殊获悉后,极为悲痛,托友人将画带到赵声墓前焚化,以示悼念。他也从此封笔不再作画,以谢死友。就像俞伯牙与钟子期,至情至性。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苏曼殊怪癖满身,却是一深情纯粹之妙人。
带着真性情生活,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雁荡观瀑图》作者:苏曼殊。
真性情,是思无邪,情更真
古往今来,情僧着实不少,然以情为禅的只苏曼殊一人。很多人拿他与仓央嘉措相比,但我觉得他更像是出家后的贾宝玉。
苏曼殊一生半僧半俗,在佛门与红尘之间三进三出,与很多女子成为知己,也在这万花丛中闪耀着自己的思无邪。
1899年,15岁的苏曼殊赴日本求学,遇见第一个恋人菊子。然而情窦初开却遭到苏家反对,菊子被父母痛打之后绝望至极,投海自杀,苏曼殊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即到蒲涧寺出家。
▲《 雪蝶倩影 》甲寅1914年作 作者:苏曼殊。
后来他去曼谷研习梵文,却在斯里兰卡讲经时对华裔女子佩珊一见钟情。他自感六根不净而悄然回国。在南京教书时又与秦淮歌妓金凤情深意笃。但他不愿成家,使得金凤伤心离去。
1908年,他回到日本探望养母,结识了艺伎百助枫子。两人志趣相投,同床一夜竟相安无事。百助枫子问:“你对我心存芥蒂?”他答:“我怕达到沸点也。”后来,百助枫子主动提出订婚,他却说:“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百助枫子黯然远走他乡。
后来他与陈独秀等人从日本返回上海,途中说起百助枫子,众人皆不信此和尚能独占花魁,苏曼殊拿出数件百助枫子赠予的发饰给众人看,然后全部抛进海中,转身痛哭。
▲《古寺疏钟图》作者:苏曼殊。
在佛门与红尘间,他因避爱而遁入空门,内心却又极度渴望得到爱的抚慰。再回上海时,他又爱了更多的女子。与他有交往的歌妓有名有姓的有28人之多,但都发乎情止乎礼,没有肉体之欢,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他喜欢穿着僧袍去逛秦楼楚馆,以至于全上海的青楼女子都认识他。在他眼里,歌妓跟自己都是被遗弃的人,只要有歌妓倾诉身世之苦,他就会认真倾听并慷慨相助。他在秦楼楚馆的开支多达1877块银元,当时一个女仆的月薪才1银元。
▲《璇玑图》1915年作 作者:苏曼殊。
▲ 《润例》 作者:苏曼殊。
他曾对迷恋他的女子雪鸿说:“爱情是灵魂的空气,灵魂得爱情而永在,性欲是爱情的极端。我们互相爱恋而不乱性,方能永守此情。”
苏曼殊坐怀不乱,实际上也痛苦难言。拒绝百助枫子,他成了天涯浪子:“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他流连于秦楼楚馆,却“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他以情悟禅,却“忏尽情禅空色相,是色是空本无殊”……
在情字上纠结一生的苏曼殊,死的时候只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曼殊作《大悲无倦常照我》(左)与《清供图》(右)。
余华说:秉持真性情之人不一定什么都看得开、做得对,但生活跟他们的性情一样真,他们有所守护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无奈也可幽默以对,使种种不幸弥漫着人性的暖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
他或许活得不易,但活得纯粹。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他就是至情至性、率性而为的苏曼殊。
▲苏曼殊。
文字由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在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