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200年间最传奇的才子死了,比岳飞还惨!

 

文/予舍先生

公众号:文史范儿(wenshifan2017)

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压抑,沉闷,如一张巨网裹得人喘不过气来。

断头台,无情刀,镣铐,铁枷,一位披着灰色单衣,骨瘦如柴的老人拖着千斤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来。

蓬头,垢面,连日的折磨已经使人看不清他的面容,只有那双眼睛,那双深邃坚毅的眼睛,还能令人想起他的傲骨,他的满腔热忱,他的特立独行

……

他是于谦,是曾经为大明王朝延续近两百年江山的“救时宰相”。

然而,这个曾经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救时宰相”又为何会刀斧加身,被推上断头台呢?

这个为什么,还要从1398年说起。

这一年,注定是明朝历史上不可遗忘的一年。

那一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应天病逝,举国大丧。

而另一颗光芒夺目的政治新星却在不远处的浙江杭州横空出世,冉冉升起。

他就是于谦

于谦从小便喜欢读书,而且天资极高。

有一次,他一身红装,骑马过市。

小小年纪便如此“招摇”,自然引来满街的人驻足留意。

这时,一位老者拉住他的马,捋须道:“红孩儿,骑黑马游街”

于谦当即答道:“赤帝子,斩白蛇当道”

他的回答不仅敏捷果决,而且对仗工整,自有一番豪气。

还有一次,有个和尚自于谦家的门前经过,

和尚见他有异人之相,大呼曰:“此子,他日救时宰相也!”

一时间,于谦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而且,宰相之志也渐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

于谦在23岁那年高中进士,后来又身兼晋豫巡抚之职。

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在三晋大地与中原古城之间往来穿梭,获得于青天的美誉。

十数年的艰苦岁月不长不短,却足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牢铸一个人的信仰。

这一年,于谦在外省政绩卓著,奉命回京就职。

英宗时,宦官乱政,朝中王振当权,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仰其鼻息。

当时,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

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打击和排挤,渐成风气。

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权当人情,以免遭打击。

于谦却不以为意,“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他笑着说:“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百姓们自己的东西,未免他人非议,我不如就拿这两袖清风,稍作留念吧”

为官十数载的于谦怀着一份赤子之心,北上赴京。

可是迎接他的,却是一纸诉状。

百姓们的担忧被言中了。

这是于谦人生当中第一次入狱,而第一次便已是杀身之祸。

可这一切却都源于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理由。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

但在于谦回京之时,“三杨”已然去世,太监王振掌权。

当时,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

于谦这一回京,便刚好撞在了王振的枪口上。

于谦遭到弹劾,被判处死刑,关入狱中。

好在于谦的青天之名远播在外,晋豫百姓和大批官员纷纷上书为他请求。

王振为平息众怒,便将其贬官释放。

这场无妄之灾以笑料开始,以于谦死里逃生而结束。

很快,于谦迎来了自己一生最重大的转折点。

公元1449年秋,北方的也先大举进犯。

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进言,执意御驾亲征。

留下郕王朱祁钰监国后,便奔赴前线。

战局瞬息万变,不久之后,经土木堡一役明军全军覆没,英宗亦被俘入狱。

消息传来,引得一片震惊,满朝文武一时皆束手无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三百年前北宋王朝的靖康之变犹历历在目,三百年后的大明江山也正危如累卵。

就在满朝文武一时间惶惶无措之时,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应当迁都南京。

一言既出,乱作一团的朝堂顿时静了下来。

突然间,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者,该杀。”

徐珵一时间哑口无言,匆匆离去。

此时此刻,群臣的目光都无一例外地注视着他,而历史的焦点也正式汇聚在这位天命之年的老者身上。

最终,郕王朱祁钰肯定了他的说法。

于谦奉命统领兵部,全权主持戍卫京师的工作。

自古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然而,尽管于谦成功获得一众大臣的支持,可此时的一番大义凛然,却将自己立于众矢之的。

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达成一致抗敌的共识只是小小的第一步。

所谓“天子守国门”,而现在大明王朝的天子却已成为敌人手中的人质。

朝堂又再一次陷入了沉寂。

此时,摆在大明群臣面前的路只有一条。

唯有新皇登基,才能名正言顺。

但是却没有人感冒天下之大不违。

这时,于谦第二次站了出来。

不久,郕王朱祁钰在于谦的用户下登基称帝,是为景帝。

……

夕阳如火燃烧着半边天际,瑟瑟秋风吹得四下树影婆娑。

城上一抹清瘦的身影独立城头,影子不断被夕阳拉长。

城下兵士正列阵九门,严阵以待。

这次,历史慷慨地向于谦伸出了橄榄枝。

一场事关明朝生死存亡的京师保卫战在于谦的指挥下大获全胜。

深谙利弊权衡之术,进退得宜的人可以成为不错的政客,却无法成为真正优秀的政治家。

于谦注定属于后者。

京城一战的胜利让北方的也先彻底打消了灭亡明朝的野心。

于是,已成阶下之囚的英宗朱祁钰也如鸡肋般被释放回国。

一次战略性的胜利本该换来满堂喝彩,然而,摆在于谦面前的却是另一番生死抉择。

英宗获释,景帝怎么办?

于是,朝野上下围绕着是否该接回朱祁镇再一次争论地不可开交。

最后,朝野的目光还是落在了于谦身上。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于谦投出了赞成票——英宗应当被接回。

所谓“功满一身,谤满一身”

于谦两次历史性的坚持,两次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英宗回京后,徐程,王振余党一举扶持英宗复辟。

与此同时,二人挟私报复,诽谤于谦想要拥立外藩。

于谦再次被下狱论罪。

有人劝他据理力争,奋起反抗,他却说:“亨等意耳,辩何益。”

这里的亨是石亨,当初于谦兵出九门,力抗也先时曾重用此人。

彼时的知遇之恩只换来如今的构陷污蔑。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句“意欲拥立外藩”本就和“莫须有”同出一辙。

此时,复辟的英宗朱祁镇也曾说“于谦实有功也”

不过他更知,不杀于谦自己的复辟之举便师出无名。

于谦被绑赴刑场的那一天,史书记载“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

历史总是充满遗憾。

直到三十多年后,于谦案才得以平反。

而历史也终究不会让人失望。

他的墓被建在杭州西湖的边上,与南宋名将岳飞遥相而望。

正如袁枚那句“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一生一心为公的最佳写照。

......

风起云涌的大明王朝从来不缺牛人。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

写了第一宰相张居正,

写了第一廉吏海瑞,

写了第一名将戚继光......

却唯有于谦担得起“两袖清风”四个字。

他坚持原则却屡被下狱,

他挽救了明朝却死在了一场欲加之罪。

那一天,

满街的人望着断头台前的老人,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不惑之年的于谦双鬓微霜,往日健硕的身躯也不再挺拔。

但匆匆岁月却始终无法消磨他的一身正气。

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双臂仍旧有力。

▲END

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才子  才子词条  年间  年间词条  传奇  传奇词条  200  200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