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风观念:家道之败有四,有一也衰
文/芨芨草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对于家风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对于家里人的要求并没有因为自身的位置而放松。
相反,曾国藩时常给家里人写信,告诫他们要时时谨记修养自己的行为,不要给家庭抹黑。其中,曾国藩提到关于一个家庭的兴衰问题。他指出,家庭的败落都是有原因的,不是突然而来的,因为这些原因,都是平时的行为修养累积的。
01礼仪全废者败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指出“家败之道”的第一个条件:礼仪全废者败。“礼仪”一词,出自《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意思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而在仪表、言谈、仪容、仪态等方面的修养。
曾国藩提倡曾家子弟,要能“守口业,遵行德”,在言谈举止方面都能有自己的修养,而不是因为说话和行为的不当为家庭抹黑。
这是一代”名臣“所规范和提倡的家风。相比之现在有些位置高或者有钱的人家,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来说,曾国藩的严格治家是很人让佩服的。
其实,日常中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话:“你TM知道老子是谁吗?”这句话,可以说是在多种场合都可以听到,上至重要场合,下至街头市井。
而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都会从内心里生出厌恶。不管你是谁,而到最终,你或者谁都不是。中国是礼仪之邦,但能够像曾国藩那样严谨治家的人并不多。这是一种遗憾。好在,现在学习国学的人越来越多,但愿“礼仪”不废,家不败,国常兴。
02兄弟欺诈者败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指出“家败之道”的第二个条件:兄弟欺诈者败。兄弟欺诈,其实就是指亲人之间心生间隙,彼此之间没有爱心,没有手足之情。这样的家庭,最容易走向败落。
这样的事例不少见。我们经常能从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哪个著名的家族里,因为长辈的去世而闹出的兄弟争家产,或者闹上法院或者大打出手的新闻。
中国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会不过三代呢?就是因为兄弟之间不和睦所致。父辈创下基业,如果儿女多,到第二代的时候,产业就会分开。这时,如果兄弟再不同心,相互猜疑或者设计,彼此离心,家业又怎么能够守得住,发展得好呢?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话不是现在才有的,但往往,真正能够做到兄弟同心的家庭并不多。人都是有私心的,一旦私心起,就很难做到坦坦荡荡。而兄弟一旦离心,手足相残的例子也就常有。这样的家庭,又怎么能够和和美美,团结友好呢?做不到团结和友爱,家庭的落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03妇女淫乱者败
家败的第三个条件:妇女淫乱者败。古时候,都是要求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的。女人需要遵从的规矩很多,大家闺秀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曾国藩说,如果一个家庭里,女人不遵守德行,而做出淫乱的行为,也会危害家庭,让家族蒙羞而从此走向败落。
现在虽然时代变了,对于妇女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苛,但我仍然觉得,那时的道德约束也是一种好事。至少,女人懂得自爱,懂得约束自己。
古时候,女人对于自己的名节是看得很重的,男人更是。你看,潘金莲私通西门庆,就被人们唾骂;也让武松觉得家庭的名声受到了污染,从而想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商周时期,妲己因为迷惑纣王不守妇德,而让天下人唾骂,让苏家一门觉得脸上无光。
04子弟傲慢者败
古有话“子不教,父之过”。一个孩子长成什么样,很大的责任来自于父母。我们总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就表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几率会在孩子的身上得到继承。
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个案子,一句“我爹是XX”让天下人尽知。而这样的孩子所做出来的言谈和举止就是“子弟傲慢者败”最好的例子。一个有教养有礼仪的孩子,必然也会谨守家长的教训,在外面能够遵循各种社会秩序,而不是“口出狂言”,行为不端。
我们也知道,说出那句话的孩子,不仅自己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他的父亲也因此受到审查,他的家庭自然也会受到牵连,好好的一个家庭,不就败了么?
反过来,我们来看下,作为霍家大公子的霍启刚,不仅家庭经济优越,自己也是学霸一类,但他却没有一点公子哥的习性,为人处世恰到好处。特别是当他娶了跳水皇后郭晶晶之后,更是夫妻恩爱,小家庭幸福美满。夫妻俩还经常带着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习付出和奉献。这样的行为就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