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宰人间瘟疫散播的神灵,它给人间带来的是恐惧,是痛苦、是死亡。
故而,古人有“送瘟”之说,以祈祷五谷丰登、生活康健。
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岳阳风土记》
古代瘟神画像
但实际上,所谓“瘟神”,其实就是瘟疫,亦或者是某种传染性疾病。
在科学认知不高和医学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医者如果找不到疫情发病的原理时,只能归于“瘟神”对人间的惩罚而束手无策,而对那些已经染病的人们来说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
那么这种古代对瘟疫,或传染性疾病束手无策的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人民曾万众一心,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性抗击传染病,并最终夺取胜利的战役,堪称为“送瘟神”的医学奇迹。
这个“瘟神”,就是长期以来让国人谈之色变的血吸虫病。
新中国《送瘟神》宣传画
血吸虫病又称“大肚子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的静脉系统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田沟、河流中的钉螺,以及患者、罹病牲畜粪便中的虫卵孵化入水等方式进行传播,其危害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罕见。
血吸虫的种类大概分为五种,中国的血吸虫在生物学上名为日本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
当然,其名虽为日本血吸虫,但并不是因为此虫是日本带来的,而是近代以来,首次在日本发现此虫体故得名。
事实上,血吸虫病在我国具有很长的历史。
血吸虫的“一生”,从卵到成虫
20世纪7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分别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女尸以及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男尸内发现了血吸虫卵,这表明,血吸虫病至少在我国流行了2100年以上。①
而隋朝医学家巢元芳,在其著作《诸病源候论》中也对血吸虫病作了记载。
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
此病不分男女老幼,得病之人,“肚子像西瓜,脖子像丝瓜,手臂像黄瓜”,痛苦不堪。
一旦患上此病,儿童影响发育,妇女影响生育,男子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有效治疗,最后只能在无尽的痛苦中死去。
血吸虫病患者
在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犹如一个黑色的幽灵,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十几个省份的广大乡村猖狂流行,以致田园荒废、人烟绝迹、枯草杂生。
1948年,《大公报》刊登了一篇美籍华人徐藩的考察报告:
嘉兴步云镇,位于县之东北隅,人口九千一百。据调查所得,该地居民约百分之六十患有血吸虫病……予曾至该镇之墙头村,此村在二十年前,有十余家约百人,现仅剩一家四口。而此四口中,又见一人已有腹水。其人口衰落原因,均系直接或间接因“日本血吸虫病”死亡。其房屋亦因住户死后无人居住,已为江北的船户拆毁,惟余地基上的旧石础,及破毁棺木数具……
在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尚且如此,在长江以南的华中、西南地区,血吸虫病造成的疫情更加严重。
然而在解放前,中国人民根本无力医治和防护此病,放眼望去,尽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②的人间惨状。
血吸虫传染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高度重视血吸虫病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新中国第一场卫生保健战役。
那么如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呢?
在当时,国家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由公共卫生事件上升到了政治事件,建立了国家级的血防领导小组,并组织了一场由科研、医疗卫生人员为主,全民参与的防治吸血虫病运动。
治理血吸虫病,重点在于“防”。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人们的生活卫生观念(主要是农村)还停留在解放前,人畜混居、牲畜放养、生活用水被污染等情况依旧存在,同时又因为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所以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消灭钉螺就成了防治血吸虫的正确手段。
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当然,治理任何一场疾病,涉及的部门多又很复杂,这不仅仅是卫生防疫部门的事,还关系到农业、水利、教育等国家机构的联合协作,所以,国家在建立了国家级血防小组以外,又在血吸虫病疫情严重的江南各省、市、县建立了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实现了对治理血吸虫病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1956年1月23日,国家还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决议,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消灭掉,并提高消灭疾病的时间,如血吸虫病,由原定的15年计划改为7年完成。
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血丝虫病、鼠疫、脑炎、牛瘟、猪瘟等。
有了明确的规划和指导后,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配合地方政府,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如人畜分居,牲畜圈养,保护水源等,为血吸虫病的治理和防护打下了第一条保障路线。
治理血吸虫病宣传画
同时,动员全民参与,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③的清理钉螺运动。
因为钉螺生活在田间的水沟,河流边的水草丛中,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故而,在科学灭螺的指导下,疫区的人们全部被动员了起来,针对当地的地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灭螺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围、垦、填、堵、挖新沟,药杀火烧深耕地。”
具体的方法就是:利用围垦荒地,填埋旧沟,开挖新渠等方式断绝钉螺的栖身之地,同时采取喷洒药物(如石灰)、火烧燎杀(潮湿的河坝,钉螺最喜欢栖息)、深耕泥土等方式消灭钉螺的生存。
消灭钉螺
通过这些有效的治理和防护,疫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血吸虫寄生的钉螺被消灭,血吸虫病的传染被控制,而患者也得到了有效治疗,并恢复了身体健康。
1958年6月30日,曾经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余江县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同时彰显着新中国创造的伟大力量。
喜讯传遍了全国,更加鼓舞了各地消灭血吸虫病的信心!
余江县《送瘟神》纪念馆
为此,伟大领袖还写下了两首七律,名曰《送瘟神》,以表达人民群众在防治此病过程中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七律.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958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送瘟神》
汪郎说:
领袖的《送瘟神》,既是对人民群众在和血吸虫病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伟大力量的歌颂和喜悦,也是对治理血吸虫病的经验从无到有的总结。
六十多年前,在医疗条件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吸血虫病防治的胜利,那么,在医疗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一定可以战胜新冠型肺炎病毒的肆掠!
对于“瘟神”,我们的态度是坚决打击,绝不妥协,这是我们的经验,也是我们的信念!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此文向抗击在新冠型肺炎第一线的全体医疗人员,以及所有为抗击新冠型肺炎做贡献的中国人,和对中国发出援助之手的国际友人致敬!
注:
①《中国古尸寄生虫学研究之综述》
②③《送瘟神》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