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臣喜欢穿旧衣服,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

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即“伴君如伴虎”,所谓臣子,其实就是皇帝的奴才,时时刻刻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你永远也猜不准皇帝的心思,有时甚至会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脑袋就会搬家了,更不用说还有很多人喜欢充当皇帝的眼线,也有人喜欢时不时在皇帝耳边吹吹风,这些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皇帝的心思。所以朝中的官员不好当,尤其是面对的是朱元璋这种对臣子猜忌心很重的皇帝,那官员的脑袋就真的是随时有搬家的可能,君不见朱元璋登基后杀死了多少的功臣。

好端端的大臣都能被朱元璋猜忌,更不用说本身就有问题的大臣了,这样的大臣简直就是自己作死,朱元璋时期还真有这么一个“作死”的大臣,不过这个大臣被处死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登基,还只是吴王,此人就是张昶。

张昶原本是元朝末期元顺帝时期的户部尚书,他才华出众,很受元顺帝重视。当时朱元璋、张士诚等人纷纷发动叛乱,争夺地盘,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元顺帝赶紧派张昶前去做说客,争取让朱元璋投降而放弃叛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换取天下的太平了。万万没想到,元顺帝此举大大失策,朱元璋不仅没有放弃起义,还把能言善辩能力出众的张昶强留在了自己身边。

朱元璋打得一手好算盘,他本就有称帝的野心,而张昶作为元朝的户部尚书,对于律法规章典籍等各个方面都很熟悉,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完全可以在国家草创之际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张昶也不负其望,各项规章制度都十分的完善,工作做得是井井有条。而且张昶十分的清廉,与其他奢靡的官员不同,张昶一直身穿破旧的衣服。朱元璋对张昶的能力和廉洁赞赏有加,而且心中也慢慢得意起来,当初把张昶留下来真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但张昶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思在北方,他为自己这个元朝旧臣却做了叛臣的参知政事而怏怏不乐,不过当时元大都尚在元顺帝手中,因此张昶依旧想着为元朝尽忠,他曾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很难判断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是他说的,但其实他的处境并不好,一来他确实心系元朝,二来他又确实为朱元璋做了不少事,但若说到完全取信于朱元璋是不可能的。

张昶私心里希望元朝能够平定叛乱,然后他重新回到元大都,为此他开始一步步坑朱元璋,张昶撺掇一些大臣为朱元璋歌功颂德,又劝说朱元璋要及时行乐,朱元璋可不傻,他对刘伯温说:“是欲为赵高也。”当初赵高辅佐秦二世继位,就是这样养着这个小皇帝。刘伯温实际上早就觉得张昶不对劲,单从他总是穿着旧衣服就能看出不寻常来,一个人不铺张浪费确实是优点,但若总是喜欢穿着前朝的衣服,这不是怀旧又是什么,这说明张昶的心还是元朝的,那么这个人就留不得。现在看到朱元璋也有警惕心,刘伯温就放心了,还劝说朱元璋除掉张昶。

不过,朱元璋依旧觉得张昶确实是个能力非凡的臣子,处死的话实在太可惜了,只是稍加申斥就把这一页揭过去了。但张昶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计划,他在朱元璋下令编纂《大明律》的时候,“劝上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为的自然是让朱元璋失去民心,不过朱元璋却并没有听从张昶的,朱元璋坚持“钦、恤二字,用刑之本也”。

张昶进行的这些复兴元朝的大计眼看并没有任何效果,这个时候,张昶也害怕了,恰好元朝有使者来到南京,当时朱元璋其实已经有了让张昶回到元大都的意思,但是张昶却自己破坏了,他让使者给元顺帝带回去自己的奉表,并且在其中问自己儿子的事情,说来也巧,正好张昶病了,杨宪去看望张昶,得到了这个书信,然后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完很生气,就让大都督府去盘问张昶,又得到了这么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啥也不用说了,张昶的心思全在元朝,倘若留着对朱元璋已经没有了用处,倘若放归元大都,一定会对朱元璋的事业不利,所以朱元璋下令处死了张昶,有意思的是,第二年,朱元璋就攻进了元大都,然后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朱元璋  朱元璋词条  清官  清官词条  大臣  大臣词条  衣服  衣服词条  喜欢  喜欢词条  
综合

 ​“太太”称呼是从何起源的?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成就了周公的圣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