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创)和韩非相比,你那点委屈算个啥

文|杜文杰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或“韩非子”。韩非一心钻研帝王之术,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被秦王嬴政重用,但在死后,他的一些治国的法治思想及政治主张,体现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作出了重要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也得益于韩非子的理论指导。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曾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的治国理论。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君主要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以维护君主地位。而韩非则有机地将三者思想紧密结合, 提出并重点宣扬“法、术、势”相统一的治国理念,这一理念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这对当时秦国的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不仅为秦统一六国,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个个能言善辩,史称“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有一个精通帝王之术的韩非,他一心为君主谋划,处处为君王着想,他是儒家大师荀况的学生,也曾与秦朝丞相李斯一道学习切磋过,可谓“同窗师兄弟”。然而,韩非没有继承儒家的传统思想,却去潜心钻研法家的智慧,成为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在那个说客、策士横行的时代,可惜韩非并未深得韩国国君的重用和赏识。因为,他不幸患有口吃的生理缺陷,不善于言谈。他虽不擅长“口辩”,却擅长于“笔辩”,虽不被韩国国君看重,倒引起了秦始皇的重视。秦王为了得到韩非,竟出兵攻打韩国,逼使韩国交出韩非。韩非是得到了,秦王也很喜欢,但没过多久,秦王就不信任他,更谈不上重用。

仅就这点,韩非虽有雄才大略,有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却不仅没被赏识和重用,而且最后还被诬陷,你说冤屈不冤屈?

 

 

韩非深知游说舌辩之艰难,还一生致力于为他人谋划正确的游说方法,其文章写的是气势如虹,锋芒犀利,奔放洒脱,论理精辟。可他却因为自己不善言辩,在受诬陷之时,不能在秦王面前自为辩说,摆脱死亡的厄运。而秦始皇正是读懂了韩非的理论,将韩非“法术势”的思想挥洒得尽致淋漓,终于席卷天下,并吞四海,统一大业,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帝国。

韩非子常劝告君王不要讲空话和假话。他还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人把吃了可以不死的药献给楚王。通报的人拿药上殿。有个卫士问他:“这药能否吃?”当通报的人说能吃的时候,卫士一把抢过来吃了,也想长生不老。楚王大怒,要杀这个卫士。卫士请人代他向楚王申诉:“我问通报的人,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罪不在我。再说,我吃的是"不死之药’,你杀了我岂不成了"死药’?不过,你杀了我这无罪之臣,正好证明别人是在对大王的欺骗。”楚王听了这番话,一想蛮有道理,就没有杀他。心想要是真的杀了他,自己岂不成了一个听信假话的昏君。卫士抓住了“不死”这个话题,让楚王骑虎难下,感觉杀死卫士实在荒唐,而放弃了原来的决定。

韩非用自己的辩术轻而易举地救下了这名卫士,可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却无能为力,任人诬陷和宰割,你说韩非活得冤不冤?

 

 

虽然韩非会写,思维也缜密,逻辑性也强,充满辩证的思想,但就是说不出来。故韩非被秦王冷落,不受重用。但韩非为了君王的统治大业,殚精竭虑,可他却终生并不得志,无人理解,活得很累。而在此时,唯一赏识他且有同窗之谊的李斯却嫉恨他。因为,李斯自认才能不及韩非,怕日后妨碍自己的前途,于是,暗地与对韩非身怀不满的大臣姚贾联合起来,在秦始皇面前诬陷诽谤,将韩非打入大牢,并派人送毒药置韩非于死地。本是同门师兄弟,嫉贤妒能何太急!可惜等到秦王醒悟,欲赦免韩非时,韩非早已含恨自尽,死在狱中了,独留下了一部十余万字的帝王书——《韩非子》。

一代英才韩非子,带着委屈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可能到死他都没明白杀死他的不是秦王、不是他的师兄李斯,也不是大臣姚贾,而是他的绝世才华,是韩非的“帝王之术”让秦王感到恐惧和不放心,是韩非的才华让李斯感到地位和权利受到威胁,说到底,是那个时代,那个不能容忍奇才韩非子存在的时代!

悲夫!韩非,你的委屈实在是太大了,你一心为了帝王的江山社稷着想,不仅不被理解,反而还被陷害,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和韩非相比,你那点委屈又算个啥呢?

 

  

推荐阅读:(原创)精通帝王之术的韩非子

图片来自网络      2019.2.22   书馆首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和韩非相比,你那点委屈算个啥  委屈  委屈词条  相比  相比词条  原创  原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