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原解放区6万部队突围,仅3万余人到达陕西...

——中原突围时,为何突围部队最后分布如此广泛

1945年抗战胜利后,根据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最后双方商订的《双十谈判》规定,新四军分布在广东、浙江、苏南、安徽等地8个相对独立的解放区全部收缩,撤往长江以北地区。但是位于中原解放区的6万余部队由于对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已经形成包围态势,战略意义极端重要,没有轻易撤离。

6万部队中有近万人提前转移或复员

因为中原解放区的重要地位,国民党军不断集中兵力,加紧对其进行包围和蚕食。至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丢失9/10的面积,仅剩下以宣化店为中心的鄂豫两省交界处东西长约200里、南北宽约50里的狭小区域。此外,外围的国民党军部队已经达到11个军约30万部队。

为了保存力量,中原解放区请示中央后,决定实施主力突围计划,当时所属6万部队中,除先期转移的伤病员和就地复员的人员外,仍有5万余人,分兵多路向东、西、北三线进行突围,防止敌人集中兵力堵截。6月26日夜晚,各路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分别急速突围

主力部队分两路突围进入陕西

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人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约3万人,分南北两路,隐蔽前进向西突围,至30日已经全部通过国民党军号称“钢铁防线”的平汉路封锁线。蒋介石知悉中原解放军分路突围后,既派重兵在其后紧追不舍,又令驻军西安的胡宗南部南下陕南进行围堵。

北路军也分成了左右两翼,李先念、郑位三亲率中原局和4个团作为北路军左翼,在胡宗南大军围堵下未能渡过丹江防线,转向进入陕南腹地,由于这里处于秦岭、巴山之间,为鄂、豫、陕、川、甘五省之战略枢纽,因此,李先念部奉命留驻此处,创建豫鄂山根据地。

王震所率第359旅和干部旅作为北路军右翼,成功强渡丹江进入陕南和秦岭山区,并于8月突围北返陕甘宁边区。后来,359旅扩充为1个军,参加了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艰巨斗争。

王树声将军所率南路军两个旅约1万人突破敌军围堵后,先是进入武当山地区,后又转战在川鄂陕边广大山区,在8月下旬与江汉军区部队会合后,共同创建鄂西北根据地。

皮定均旅7千人声东击西、突围至苏皖解放区

突围之初,李先念、郑位三等人曾分析情况,向南突围有长江之隔;向东突围,国民党军在津浦线上布有强大兵力,难于通过;北渡黄河,由于不能徒涉的河流很多,危险极大;因此,只有由豫西南和鄂中向西突围的两条路比较安全。为了将国民党军引向相反方向,皮定钧旅7000余人奉命向东前进。

追击的国民党军果然上当,在他们看来,西面尽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行军困难,我军向西突围不太可能,因此将主要兵力布置在东线,皮定均旅向东机动正中敌人下怀,以为中原解放区主力真的要撞入她们的埋伏圈。不料,不但中原解放区主力没有落网,连皮定均旅也七绕八绕的走出了包围,转战20多天后归属粟裕的华中军区建制。

张体学部6千人留在大别山打游击

中原解放区主力突围后,为了迷惑敌人,制造主力部队仍在宣化店的假象,原本驻防鄂东军分区的张体学部独立第2旅约6千人紧急赶到宣化店地区接防,待主力部队突破平汉路封锁线后,才迅速撤离。但由于各条突围路线已经全部暴露,只能进入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此外,鄂豫边游击支队机动转战,巧妙越过长江天堑,抵达湘鄂边界地区,在周围10余县开展游击战争。

至1946年7月底,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经过1个多月艰苦转战后实现了突围的目标,并分别在陕南、豫西、川东、鄂北、鄂东、皖西等地站稳了脚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原  中原词条  解放区  解放区词条  万余人  万余人词条  陕西  陕西词条  突围  突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