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要杀死首富胡雪岩?
胡雪巖能從壹個放牛娃逆襲成為清末首富,得益於兩個貴人,其中壹個是王有齡,還壹個是左宗棠。
胡雪巖打小放牛,父親去世後,13歲的他只得出外謀生。
胡雪巖聰明勤快,做事又踏實。因此,在他19歲時,得到杭州阜康錢莊老板的賞識和信任。
阜康錢莊老板把他收為學徒,並把錢莊裏的許多事情,交給他打理。
(胡雪岩与手下画像)
就在此時,胡雪巖認識了“候補浙江鹽大使”的王有齡。
王有齡出身官宦世家,但在他這壹輩時,家道已經落。由於沒有錢上下打點,所以他在仕途上很不如意。
胡雪巖見王有齡風流倜儻,又頗有文采。認為他將來大有作為,於是私挪了錢莊500兩銀子給他,讓他去奔遠大前程。
有銀子開道,再加上王有齡的確很有才幹,所以他很快便升任浙江巡撫。王有齡投桃報李,利用職權為胡雪巖廣開便利之門。
胡雪巖借著王有齡的權力,從壹個小小的錢莊做起,生意越做越大。不僅開起錢莊分號,還涉足了許多別的行業。商號亦是越來越多,很快便成了浙江壹帶有名氣的生意人。
然而,隨著太平軍攻破杭州,沒能保住杭州的王有齡,羞愧地自盡而死。
官場上沒人了,生意做起來自然不如以前順當。就在胡發巖犯愁時,清廷命左宗棠接替了王有齡的職務,並負責督辦軍務。
為了拉攏左宗棠,胡雪巖斥資購買了壹些洋槍洋炮和糧食送給他。由於戰備充足,左宗棠很快收復了杭州。
捷報傳到清廷後,左宗棠被升為閩浙總督。
(左宗棠)
左宗棠感念胡雪巖的傾囊相助,任命他為軍中總管,讓他負責杭州城的善後事宜和整個浙江省軍隊錢糧、軍餉和武器購置等事情。
自然,官賬上的錢糧軍餉,都存入了胡雪巖的錢莊。
胡雪巖在為清軍購買槍炮時,與洋人多有貿易。於是,他謀得有能力的洋人幫助左宗棠,訓練了壹支槍炮齊備的常捷軍,以攻打太平軍。
由於胡雪巖和左宗棠關系不壹般,清軍中的官兵在收復浙江後,都把所掠的錢財等物,存入胡雪巖的錢莊裏。胡雪巖利用這些錢到處開商號,像滾雪球壹樣,獲利不菲,很快躋身為清末首富。
除了賺錢,胡雪巖還做壹些公益事業。
比如,清廷收復浙江後,胡雪巖設立粥廠、善堂、義塾,以及收斂因戰爭死去的遺骸等。他的善行,不僅為他換來好名聲,還大大提高了他的信譽度。
因此不論錢莊還是商號,生意都非常興隆。
1873年,左宗棠奉命收復新疆。
清廷入不敷出,籌不出打仗的經費。想要向洋人銀行借款,也告失敗。
無奈之下,左宗棠再次讓胡雪巖充當了他的後勤部長。
由於胡雪巖在與洋人貿易時聲譽很好,再加上他又以江蘇、浙江、廣東海關收入做抵押。於是,他分次貸得1870萬白銀,為清軍西征解了燃眉之急。
胡雪巖擔心清軍到新疆後會水土不服,於是又私人捐贈了大批藥材,以備不時之需。
(慈禧)
左宗棠收復新疆歸來後,極力向慈禧舉薦了胡雪巖。
這樣,胡雪巖不僅得到面見慈禧的殊榮,還因輔助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賜黃馬褂壹件。另外,還允許他可帶二品紅色頂戴。
可以說,胡雪巖憑著過人的鉆營能力,先後倚仗王有齡和左宗棠,僅僅幾年時間,便成了人生大贏家。而他和左宗棠亦是相互成全,最終獲得雙贏。
不過,左宗棠越是風光,他的政治對手李鴻章越是覺得不痛快。
李鴻章深知,左宗棠之所以能建立功勛,離不開胡雪巖這個取款機。所以,想扳倒左宗棠,就先要除掉胡雪巖。
1882年,胡雪巖不願意坐視中國絲農的生絲價格,壹直受洋人操控的局面。
為了奪回生絲價格權,他在上海開了壹家蠶絲廠。並以高於洋人的價格,回購生絲。
起初,胡雪巖盡收生絲百萬余擔,讓洋人陷入被動的局面。眼看勝利在望,誰知卻趕上了中法戰爭。再加上歐洲和意大利紛紛宣告生絲豐收,如此壹來,生絲價格大跌。
李鴻章趁機利用職權,鉗制胡雪巖,導致他的工廠不能正常運動,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損失。萬不得已,胡雪巖只得把收來的生絲賤賣,結果虧掉了上千萬兩銀子。
(李鸿章)
然而這只是開始。李鴻章得知由胡雪巖為中間人的壹筆80萬的清廷貸款到期了。按理,清廷經手官員把錢打給胡雪巖,再由他把錢還給匯豐銀行就行了。
但李鴻章卻和經手官員邵友濂打招呼,讓他先不撥款給胡雪巖。另外他又讓洋務總辦盛宣懷,鼓動匯豐銀行向胡雪巖催款。
因此匯豐銀行這邊使勁催款,那邊別家銀行又不肯借款給胡雪巖。無奈之下,胡雪巖只得賣了部分私產,才還上了這80萬兩銀子。
接著,李鴻章又利用商賈四處散布胡雪巖鬧錢荒的消息,同時又上奏清廷,說胡雪巖虧空無數。為避免社會動蕩,應凍結他的產業,以務抵債。
各地官僚富商早已聽聞消息,紛紛提款。由於資金量太大,家產又被凍結,招架不住的胡雪巖,最後只得宣布破產。
可以說,在李鴻章的設計下,胡雪巖再難翻身。
但李鴻章並不因此就放過胡雪巖,他又給胡雪巖上了最後壹道藥。
他向慈禧上呈了壹份奏折,稱胡雪巖當初為收復新疆貸款時,吃了洋人的回扣。這讓慈禧好生惱怒,於是下令,把胡雪巖革職查辦,務必壹查到底,讓胡雪巖補清虧空。
李鴻章接二連三的打擊,讓胡雪巖很快從清末首富,跌到了貧病交加的境地。
1883年,胡雪巖終於支撐不住,郁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