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个字看懂汉朝

如果问有什么建筑能代表一个国家?

埃及肯定是金字塔,罗马肯定是古斗兽场,而中国这里,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还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恐怕不太好说。

但有什么颜色能代表一个国家?埃及罗马是啥,我们不知道,可是中国是什么颜色,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异口同声一致回答:

红包春联,红灯笼红丝巾,百元红钞,一个个都红得咔咔的。为啥我们中国人这么迷恋着红色呢?

这种略显独特的审美,其实都特么怪汉朝啊。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一场六月的雨,把一群人困在了丰西泽。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一个想家的人,偷偷地跑回了家。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一个浓眉大眼的苏北青年,一下子就哭了。

按大秦律令,赶工期的人要齐齐整整,少一个当场抓捕。

跑一个是死,跑十个也是死,等死……苏北青年刘邦想到这里立马豁然开朗,不,我不等死。

刘工头把手中的小皮鞭一丢,索性把一群人都松绑了,又喝了一口二锅头,大家逃吧,各回各家。

随后摸着自己起伏的胸脯,指着十米几外的那只白蛇:来十个好汉,咱们一起去嫩死它。

一个小时后,刘邦擦擦额头的冷汗,长舒一口气:切成小块,洗净焯水,不放香菜,红烧。

这就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打那之后,刘邦就官宣了,白蛇是代表秦始皇,而自己则是“赤帝之子”。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我刘邦,红孩儿,打钱。

自从刘邦得了天下后,他自己也开始反思自己,开始写检讨,我他么究竟是何德何能啊。

看着楚河汉界,看着红色的“帅”棋,喃喃道:可能红色,真是我的保护色。

于是,作为汉朝的头号锦鲤,红孩儿刘邦,掀起了一波红色的浪潮。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也是设计师最幸福的时代。根本不要什么五彩斑斓的黑,你红就完事了。

“而衅鼓旗,帜皆赤。”旗帜要红的,车子要红的,连皇帝的龙袍都是红袖、红裤、红鞋子。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看到皇帝这么喜欢红,大家都开始争红斗艳。祭祀、婚嫁、金榜题名,只要是大事,主色调统一安排红色。

当时红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之后一旦有什么新潮流新流行,大家脑海里就一句话:这东西走红了。

所以,在初代红孩儿的领导下,大家都活成了红孩儿的模样。

红到这里就够红了吗?

刘邦摇摇头,写下了一条家规:不要停。

三代红孩儿汉景帝,念叨着“深入”两个字,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于是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一边摘花瓣一边数着数,削他,不削他,削他,不削他。

三代红孩儿遇到了一个麻烦,一个整个古代史的最基本矛盾,那就是皇帝和王爷之间的矛盾:

王爷太多了,江山不够分了。

一般朝代也就是三四个王爷,但汉景帝面对的是,是七个葫芦娃。而且,这七个葫芦娃一合体,军队加起来不虚皇家护卫队,地盘也是当时汉景帝的3倍。

所以,一听说汉景帝在数花瓣,七个葫芦娃拍着脑袋决定了,不一个一个送了,我们七个一起上吧。

“对方太强,估计打不过”,“臣有一个小建议,和平共处”,“猥琐发育别浪,后期我们能赢”,那天皇宫里都乱成了一锅粥。

汉景帝看着全体下跪的大臣,缓缓地站了起来,下达了一道圣旨:

结果仅仅花了三个月,就平息了叛乱,葫芦小金刚全部狗带。

这是什么样的操作?大家可能不太能理解,我举几个例子吧。

西晋闹八王之乱闹了7年,西晋给闹没了;唐朝闹安史之乱乱了8年,盛唐直接没了;明朝平燕王之乱,花了4年,结果朱允炆被干掉了。

武力削藩哪家强,唯有汉景帝“见效快、时间短”。

所以,三代红孩儿也留下了一个纸条:办事就要红红火火的。

四代红孩儿汉武帝一把抽走这个纸条,嗖地一下丢进垃圾桶,头也不回:老爸,ojbk。

我们知道经过二代三代红孩儿红红火火地努力,汉朝强大起来了,满脸写着富裕两个字。

富归富,总睡得不太安稳。因为汉朝有个邻居,匈奴

匈奴到底有多凶猛?

大秦帝国虎狼之师,横扫六国平天下,就两个字:流弊。后来项羽打败了秦军,而刘邦又打败了项羽。

赢了天下后,初代红孩儿刘邦很骄傲,作诗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王老子都不怕。但是,但是,最后一句你来瞅一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守四方,其实就是守北方啊,就老老实实地在长城边守着。去打匈奴,那是个十百千万万万不敢的。

所以基本上是这么排的,匈奴>>刘邦>天王老子。

这么一说就好懂了吧,为啥人们总是说“被揍的找不到北”啊,而不是找不到南啊?这TM都是经验所得啊,已经被匈奴打出阴影了。

那天,朝堂之上,刘彻望着北方,说我想去北方流浪。大臣在底下瑟瑟发抖,不,皇上,你不想。

这哪里是流浪啊?这就浪啊。

汉武帝一听,忍不住鼓掌,爱卿言之有理。

但我不听。

揣着汉文帝和汉景帝攒下来的家底,汉武帝捋起袖子,写下了一道圣旨:

于是一声令下,汉武帝派了三十万大军直奔雁门。好巧不巧,里面有两个人,一个叫卫青,一个叫霍去病。

匈奴也是个十百千万万万没想到,汉朝军队这么红红火火,这么雷厉风行,这么的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被一顿猛锤后,匈奴捂着胸口,退到了祁连山。再被锤,又退到焉支山,最后一看追上来的是霍去病,算了算了,直接回了漠北老家。

而在老家的匈奴,看着这冷锅冷灶,悲从中来,不禁嘤嘤哭泣起来: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后一百年,是匈奴不凶的一百年。后人有句话形容这个,“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揍完匈奴揍朝鲜,揍完闽越揍南越后,四代红孩儿刘彻在“办事红红火火”的纸条下一行,又添了三个字:要深入。

大汉本没有红孩儿,又或者每个人都可以是红孩儿。而在这一群红孩儿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那是公元74年,一个收复失联65年西域的好日子。组织派一个叫耿恭的人,留守西域都护府。没想到一年之后,老朋友匈奴又回来了,两万骑兵把西域都护府围个水泄不通。

看着外面的包围圈,耿恭淡淡一笑:不投降。

匈奴直接黄种人问号脸,你这还不投降。于是捧着一本《打持久战》,下令扎营结寨,就在城外住下了。

耿恭继续倔强,每天带头节食,食物吃完了,煮树根草皮。匈奴那边看不下了,写信给耿恭:我求您了,您只要投降,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耿恭继续不投降。在匈奴的继续攻击下,耿恭这里从千把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二十多人。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终于来了,救兵也哼哧哼哧地赶来了。

虽然解了围,但匈奴一直咽不下这口气,时不时地来骚扰两下。耿恭的这支队伍里,最终走到玉门关的,只有13人。

个个都是一条汉子。这段故事的一个结尾,史书上总结得妙极了,叫“不为大汉耻”。

没给汉朝丢人,这才是真正的“归来仍是少年”。

这种热血书生的故事,还有很多版本,比如说,张骞出使西域,十年而归;苏武出使西域,十九年而返。

而好汉之所以是这个汉,汉字之所以是这个汉,甚至汉民族之所以也是这个汉,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这种血性,这种刚烈,也许就是大汉的底色。这种底色,自然也贯穿了整个大汉朝。

我想东汉末年,蜀汉的那些人,从刘关张三人,到诸葛亮,再到写出那句“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的姜维,骨子里都有着大汉的气息。

在天塌地陷的时候,在夹缝中他们左冲右突,在一块小地盘上,为汉朝撑到了最后一口气。

代表着汉朝的红色,后人自然也心向往之。

盛唐百年,万朝来拜,但他们觉得只有汉朝才能算朝代,其他的包括唐朝自己都只能算列国。于是唐朝爱红色爱的不得了,表示要延续这种大汉风骨。

而到了宋代,更是把红色当成了祖宗,皇帝百官都是身着红装。而明朝也不甘示弱,表示全部要红,门要红墙要红啥都要红。

对了,春联也就是那时起,才统一用的红色。

所以说,国人爱红,自汉朝始。在这个农家乐审美的背后,不光是希望自己强盛,更是对一种叫气节的东西的向往。说到底,神州不灭、中国还是中国,就是因为有气节的人还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个字看懂汉朝  汉朝  汉朝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一个字看懂汉朝词条  
综合世界

 柬埔寨为何感谢越南侵略

同一种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出来的结论也是迥然不同的,1978年越南军队武力入侵柬埔寨,直到1989年的之后才开始撤军,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