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陶澍
“论道光末人才,当以陶澍为第一。”
——张佩纶
嘉庆年间,有个穷书生,家中贫困,以至于幼年定的娃娃亲,都要悔婚了。
未婚妻黄氏颇有姿色,这天被一户财主看上了,对方许诺只要黄家悔婚,从此一家人就能衣食无忧,一辈子有花不完的金银财宝。
黄氏和父亲都动心了,只是古代订婚不像现在,退婚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没有办法,只能狸猫换太子,用家中丫鬟来顶替,与穷书生结为连理。
后来,这个穷书生官至两江总督,丫鬟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当初悔婚的黄氏,财主丈夫因抢夺别人的土地,惨死,她也流落街头。
多年后,书生丁忧回乡,得知此事后,以夫人的名义还赠她50两黄金。
这个故事出自《北东园笔录》,故事的主人公叫陶澍。
陶澍官至两江总督,相比“湘军三杰”却实在是冷门人物。
而他光辉熠熠的一生,注定是研究清史绕不开的一段传奇。
01:
1779年,湖南安化小淹镇一个男孩出生了。父亲陶必铨喜出望外,给他取名为陶澍。
陶必铨科班出身,一腔抱负,等到长子陶澍六七岁时,便将他带在身边,两人一同在岳麓书院求学。
为了争取书院的月课奖励,父子二人不论严寒酷暑,均披星戴月地读书。
小小年纪,陶澍就十分上进,白天旁听讲课,晚上随父读书,也因此赢得山长罗典的赏识。尽管他并非书院在册学生,却因虚心受教,一并被列为罗典门生。
勤恳好学的陶澍,自幼也天赋过人。
十岁那年,乡里一家油坊开业,四处寻人写对联,一众秀才纷纷挥笔,大展拳脚,却都不入主人法眼。
陶澍毛遂自荐,拿起毛笔,一挥而就,写下: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乡里人看后都交口称赞,就连父亲陶必铨也对他刮目相看。
陶必铨屡次乡试不中,转而在私塾授课教学,常年在外,恐陶澍课业荒废,就将他带在身侧,近身教导。
1790年,陶澍母亲病逝,家中余下弟弟妹妹,父亲有心无力,难以照料,只好忍痛将幼子陶溍托付给兄长,又将幼女嫁与他人做童养媳,后来幼女夭折,这也成为父子二人心中的不愿回首的往事。
陶澍六岁起随父四处漂泊,十一岁丧母,继而失去妹妹,而这正是乾隆中后期万千家庭悲剧的一角。
时年,社会弊病丛生,“官不肯虚心察吏,吏不肯实心恤民,遇事则念及身家,行法不计及久远”。
陶澍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越发刺激了他渴望走上仕途、改变社会现状的决心。
02:
1801年,陶澍进京赶考,参加会试,名落孙山,父亲陶必铨鼓励他继续温习。
一年后,陶澍考中,成为家乡安化的第一位进士。
此后,一直在不起眼的职务上,忙忙碌碌。
直到1815年,陶澍仕途上第一个转折来了,他被朝廷钦定巡漕大臣。
嘉庆年间,江南各省要供应粮食给北方,将粮食押送至京这个过程,就称为漕运。
由于途径多地,经手官员众多,往往到京,粮食就所剩无几了。
陶澍任巡漕大臣一职,就要明察私访,探查官员贪污情况,而贪官们相互勾结,多为老油子,整治起来实为艰难。
刚到巡漕衙门的陶澍,就感受到了至高无上的礼遇。
朝廷大臣初来乍到,下级官员来参拜,也是情理之中,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参拜的人用金银珠宝、玉石古玩、名人字画,把衙门几乎堆成了金库。
礼都收了,人呢,陶澍却一个也不见,只对外宣称旅途奔波,身体疲累。
拜访的人络绎不绝,陶澍也不闲着,他安排手下随行的人一一登记这些礼品。
等大致摸清了每个送礼官员贪污的底细,十天后,陶澍终于露面了。
这天,衙门口高悬着一副他亲手写的对联: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送过礼的官员也一头雾水,收了礼物还挂出这样的对联,看来这位巡漕大臣还想做做样子啊。
官员到齐了,陶澍端坐在堂中,不发一言,现场气氛越来越严肃,直到师爷当堂掏出一沓清单,开始逐个诵读,上面记录的正是送礼明细。
读完,陶澍厉声喝道:“你们薪俸不高,要养家糊口,哪有上千银两和珠宝玉石、珍贵礼物送上司?显然是来源不明。所送礼金礼品,全部没收归公,交地方作为修建书院(学校)之用,解决失学儿童入学问题。各地所欠漕粮,限在一个月内,全部交还清楚,违者从严惩办。”
余波未平,一个月后,所有漕官都被他分为了三品:
未送礼且漕粮任务完成好,为上品,申报朝廷,官升一级;
送礼但漕粮任务完成好,为中品,将功抵过;
另有两名官员,贪污严重,多次贿赂朝廷,定为下品。
虽有背景,但陶澍还是革职处理了,一并没收了来路不正的财产,充缴国库。
这样的铁腕执法,对肃清漕运的贪腐之风,几乎是立竿见影,后来江南一带都称陶澍为“陶清天”。
《清史稿·陶澍传》记载:“陶澍巡漕仅半年,办500万石之米运抵燕京,为前后十年所未有。”
改变社会现状,陶澍做到了年少时许下的诺言,而这只是第一步。
03:
1820年,道光上任,欲招徕更多贤人。随即发布谕旨,命各地保举人才。
天下之大,兆民之众,岂无遗才?
当然有!
时年8月,四川总督蒋攸铦入京觐见,上奏称“陶澍治行为四川第一,可大用。总督才也。”
10月,当时身为安徽布政使的陶澍,被召进京。
这位耿直的布政使直言同僚们玩忽职守、鱼肉百姓,一副声色俱厉的架势,道光却怀疑他惺惺作态,不过是想在他面前博取注意。
于是,暗中命安徽巡抚孙尔准考察陶澍,结果巡抚的回奏是“陶澍为能员干将。”
道光还是不信,“卿不可为其所愚”,令孙尔准继续查。
这位巡抚大人只好罗列出陶澍的业绩,力荐陶澍。
11月,陶澍就当上了山西按察使,这封突然的诏令,陶澍自己都吓了一跳,他说“感悚莫名”,还写了首诗:
登元诏下矞云开,忽奉除书万里来。
圣主旁求关异数,微臣资浅愧非才。
一年似借应惭寇,三馆初延竟使隗。
旧德新施俱感切,一时悚惕倍低回。
12月,等到他再次入京,道光给了他三桩案子去审理,等到陶澍圆满完成“钦交三案”,替他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多。
1822年,两江总督孙玉庭向道光密陈,“陶澍才识优长,持论公正,皆有根底,洵堪委任之员”。
孙玉庭是元老,深得道光信任,再联系孙尔准的评价,道光也对陶澍放下心来。隔年,就将他升为了安徽巡抚。
身为巡抚,他当时的独子保贤依旧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一日有客人来访,逗保贤说:“大臣的儿子怎么能穿成这样呢?”
保贤不卑不亢回击:“我正因为是大臣的儿子才穿成这样,假如通身穿得华丽光鲜,那与大商人、盐贩子的子弟,又有什么区别呢?”
04:
九年后,陶澍兼任两淮盐政。
自古以来,盐税都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但到了道光年间,两淮盐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陶澍一到任,就雷厉风行查处贪官,享惯了清福的贪官污吏自然反对,好在陶澍背后有道光的大力支持。
果然陶澍不会令他失望,任职盐政八年,为朝廷创造了2400多万两的盐课税金收入。
1832年,他还与时任江苏巡抚发林则徐相互配合,一同治理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水利,名副其实的水利专家。
1835年,陶澍再次回京,感念之极,道光先后接见了这位能臣14次。
有天,道光问及陶澍家乡,陶澍讲述了幼年与父亲在资水河畔寒窗读书时,毗邻水畔,水中有块方正的巨石,极像一枚方印,陶澍给它取名为“印心石”,他们的书房则叫“印心石屋”。
道光听闻,兴之所至,便挥笔亲赐两块匾额——“印心石屋”。
臣子被皇帝御赐匾额,历来荣耀之至,这件事,一时朝野相传,旁人莫不羡慕。
如此,旷代之荣,苦心栽培的陶父泉下有知,也该含笑了。
05:
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途经醴陵,下榻至此。
县令为他准备的馆舍前有一副楹联,深得他心。
春殿语从容,廿载江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气势恢宏,妙用典故,陶澍喜不自禁,当即召见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24岁的左宗棠,他当时还是渌江书院的山长,对陶澍的经世致用之学,早有仰慕,才写下这副文采飞扬的对联。
两人相谈甚欢,“一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陶澍特意推迟了一天动身,隔天与左宗棠相游醴陵。
一年后,左宗棠进京第三次参加会试,依旧未中,灰心丧气之余,绕道南京拜访陶澍。
对于这位忘年交,陶澍格外看重,留他在府中住了半个月,有空两人就讨论时事,好不合意。
一日,陶澍开口要将儿子陶桄与左宗棠的长女孝瑜订婚。两个孩子虽说都是五岁,但两位亲家却差了不止一星半点,陶澍60了,左宗棠还不到30岁,何况陶澍官居高阶,左宗棠连连推辞。
最终陶澍说:“左君不要介意,以君之才,将来名位一定高于吾人之上。”
两人就这样达成了儿女亲家。
此事并非第一回,早在多年前,胡林翼7岁时,陶澍就看中了他,赶紧定了娃娃亲,要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后来,陶澍将左宗棠留在陶家,教陶桄读书,一住就是八年。
左宗棠和胡林翼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个是陶澍亲家,一个是陶澍女婿,辈分有差,也无妨,以兄弟相称罢了。
和陶澍一样,胡林翼也坚信左宗棠是做大事的人。
后来胡林翼在湖北做巡抚,举荐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幕府里做师爷,因为上司不作为,左宗棠一手包办府中事务,打得太平天国落跑湖南,想去湖北,又怯于胡林翼,只好去了江西。
06:
1838年,陶澍染病去世。
道光痛失良臣,晋赠太子太保,追加谥号“文毅”。
在他眼里,陶澍:“有守有为,允副股肱之倚赖;任劳任怨,倍殚心力之勤劬。眷东南财赋之邦,永怀良弼。”
此话莫过于一个臣子能够获得的最高评价了。
淮商更以“清德谢恩”的名义,要赠四万两黄金给陶澍的妻子黄德芬,黄氏拒不收受,“夫君生无亏,死无欠,不要污染吾夫子。”
一出此言,掷地有声。
要知道陶澍是出了名的清廉,《陶文毅公行状》载:“陶澍为官数十年,起居于寒素,拒盛宴。”
他从来不坐轿,一次去吴淞江水利验收工程,步行回到馆舍,都深更半夜了。接待官员早早设宴,慰劳总督大人。
陶澍一看到满桌佳肴,就大发雷霆,“这是谁在搞铺张阔绰?是鱼肉百姓,吾吃不下。吾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撤掉!”
馆吏见总督大人如此动怒,始料不及,忙解释道,“素来如此,并非为总督大人搞特殊”。
宴席是不撤了,规矩得立下。
陶澍:“从今往后要禁止这样的大吃大喝的不良之风,吾下次来,就简便,以吃素为好。”
多年后,曾国藩创立湘军,想让富户募捐,心思动到了陶家陶澍身上。他想陶澍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十余年,陶家少辄有千万两白银的家产吧。
便找到自己的女婿陶桄,令他捐款,陶府管家偷偷交代说,陶家房产、地产、物件加起来还不足上百万两白银。
左宗棠听后直摇头,“寒酸、寒酸,实在太寒酸了!十个盐政,有九个是巨富。历代以来,唯独陶澍一人是清官。”
后来,左宗棠也升至两江总督,特意拜访了南京陶澍、林则徐二公祠,为陶、林写了这么一副对联: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卌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07:
清代评论家张佩纶说:“论道光末人才,当以陶文毅(澍)为第一。”
而以陶澍为源头,又能分为三派:
一是“讲究吏事,考订掌故”,以贺长龄、魏源为代表;
二是“综核名正,坚卓不回”,以林则徐、蒋攸铦为代表;
三是“以天下为已任,包罗万象”,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为代表。
陶澍以一没有任何背景的汉人,任两江总督长达10年,直到逝世,在清王朝历史上,仅此一人。
但以他为源头,所影响的湖南人才,却不下几十位。
可见,陶澍拉开了湖南人才崛起的序幕,是中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