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告别孤独抗日,1939年,中国是如何将抗日,...

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全面抗战初期的中国正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刻,如果将视野扩大,此时的欧洲虽弥漫着战争的乌云,但希特勒统领的德国尚未对周边国家发动袭击。而英法也希望通过“绥靖政策”换取对德妥协以谋取虚幻的和平,此时的中国虽与日本开战,但双方却都采取“战而不宣”的方式以在外交上留有余地。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事情才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

德军进攻捷克,图为德军进入苏台德

一、1939年:结束孤独抗战的关键节点

在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到1941年日军突袭珍珠港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分分合合,可谓是世界近代史里国际关系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在战争当中,中、英、美、法、德、苏、日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七大国,他们之间仿佛战国七雄一般,时而分时而合,或中立或战争。经过数年的交锋对抗,大国关系得以在一次次的重要历史事件之后重新组合分化,最终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自此告别“门罗主义”,开始与中英苏等国结盟并向德意日宣战,至此国际上才形成了泾渭分明的轴心国同盟与反侵略同盟。

德国发动闪电战入侵波兰

在这七个国家中,由于中国国家实力相对贫弱,在处理与他国关系的事务中时而处于被动。尽管如此,由于国民政府坚持抗战,将百万日本陆军牵制在中国战场的泥潭中无法脱身,这使中国的身份与一战时期截然不同,相对来说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蒋曾说过中国的抗战局势可以用“苦撑待变”四个字来形容,简单来说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之后便做出一个重要的战略判断,那就是只有将中国的抗战与世界战争“打成一片”,摆脱长期以来单独对抗日本军队的孤立状态,才能加速中国抗战胜利,结束艰难抗争的日子。但在两年前,即使二战已经爆发,中国孤立奋战的局面有了一丝转机,国际局势依然处于相对“朦胧”的局面,中英美苏德意日这七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模糊,而1939年也就成为中国是否能将抗日战争纳入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序列当中的关键抉择时刻。

武汉会战之后中日战争进行相持阶段

二、二战前的欧洲态势

1939年5月,在二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内部便就欧洲的局势展开过讨论,他们就二战后中国应当采取的立场、二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细致研究。但有一点需要明确,那就是中国政府讨论的所有欧战问题,最终着眼点始终在中日关系上,换句话说,他们讨论的不是欧洲的生死存亡而是中国能够通过加入欧战使自己摆脱孤立的境况,以能够尽快击败日军从而取得抗战胜利。

1938年5月,英法与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通过出卖他国换取“和平”,同时希望德国将目光转向东欧以及苏联从而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但德国与苏联又岂能不明白英法两国的小心思呢?为此在1939年8月底也就是二战爆发前夕,苏德两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在中国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国民政府依旧着眼于中日关系来解读此条约,解读结果为此条约违反了德国与日本之间的“反共协定”,等于变相出卖日本,而事实上日本朝野对此协定也确实极为不满。而就在同一年,苏日在远东发生了诺门罕战役,日本大败,这种种现象使中国政府认为,苏联应当是想通过解决西部德国威胁以将力量集中对付日本,这对于中国来说十分重要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总而言之,在二战爆发之前,中国政府通过对欧洲局势的观察得出了苏联可能会与日本爆发剧烈冲突的判断,这对中国来说极为有利。但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这个条约的落脚点其实是在欧洲,德苏签约针对的目标不是日本而是英法两国,这也给外界营造出了一种德苏结盟共同对抗英法的态势,这对于原有的中英法苏四国因对抗德日两国的威胁而关系较近的国际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

三:英法还是德苏?中国面临的关键抉择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正式爆发。二战的爆发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如果能通过欧战使中日战争与世界战争牵涉到一起,中国的抗战压力将会大为减轻。但选哪一阵营对中国来说利益最大呢,就这一点来说,国民政府的最高掌控者蒋的看法是一以贯之的,那便是加入英法阵营,反对德日侵略。

在确定阵营之后,下一个问题便是中国如何加入英法阵营呢?办法有两个,一是对德立即宣战,这一点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带来的苏德之间朦胧的关系而无法进行,因苏联是中国抗战前期最为重要的武器资金援助者,不能因对德宣战而得罪苏联;二是以政府的名义发表一份“反侵略宣言”,反侵略也就是反德国,也就是变相的支持英法,但令国民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在德国之后也对波兰发起进攻,“苏德”联盟这一形象似乎更加稳固,在这种情况下,反侵略宣言会把苏联一块带入进去,同样不利于中苏关系。

1937年孔祥熙曾到访过德国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入英法战线呢?为此中国政府只能等待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以选择合适的机会与英法美结成同盟,同时将苏联拉出所谓的“苏德”同盟。而这一关键时点在两年之后终于发生,那便是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两件事请使得中美英苏四国得以成立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德意日轴心国。中国抗战苦撑待变至第五年,终于实现了将中日战争变为“国际战争”中一部分的愿望。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文史君说: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西方各国由于中国国力衰弱,对日采取妥协态度,放任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入侵,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依旧如此。中国面对强大的日军只得孤身奋战,苦撑待变,而二战的爆发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战略机遇,中国也顺势而为,抓住了这次机遇,国际地位从此有了相当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野:《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2.蔡梓:《变局中的坚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战略》,《民国研究》2017年第01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抗日  抗日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告别  告别词条  孤独  孤独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