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指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斩杀的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然而事实上,所谓“戊戌六君子”,唯有谭嗣同一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因何而死,且确实愿意为之而死。
戊戌六君子”为何被杀
所谓“戊戌六君子”,系指在戊戌年被慈禧勒令杀害的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此六人均与当年之维新运动有关,其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四人乃光绪皇帝戊戌年新任命之军机章京;杨深秀乃山东道监察御史;康广仁乃康有为之胞弟。
1898年9月28日,朝廷下达杀害“六君子”之上谕,称:“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着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次日,内阁所奉硃谕将“六君子”之“大逆不道”的罪名具体化。硃谕称:
“主事康有为首倡邪说,惑世诬民,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包藏祸心,潜图不轨。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康有为实为叛逆之首,现已在逃,著各直省督抚,一体严密查拿,极刑惩治。举人梁启超与康有为狼狈为奸,所著文字,语多狂谬,著一并严拿惩办。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实系与康有为结党,隐图煽惑。杨锐等每于召见时,欺蒙狂悖,密保匪人,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前经将各该犯革职拿交刑部讯究。旋有人奏,稽延日久,恐有中变,朕熟思审处,该犯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傥语多牵涉,恐致株连,是以未俟复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
通观这份谕旨,“六君子”之罪行,总结起来不外乎三条:1、康党谋围颐和园诛杀慈禧;2、“六君子”与康有为结党;3、杨锐等人任职军机处期间“欺蒙狂悖,密保匪人”——所谓“匪人”,其实就是康有为梁启超一干人等。换言之,“六君子”乃因其康党身份而被杀。
“六君子”当日被当作“康党”而被杀;后世亦长期将其归入“康党”,说他们围绕着康有为,为了戊戌年的维新变法事业而不惧牺牲。但事实绝非如此,“六君子”中,杨锐、刘光第二人对康党甚为厌恶;康广仁、林旭二人曾努力撇清与康党的关系;杨深秀情形如何,笔者尚未见可靠资料,唯谭嗣同自命与满清为敌,故而口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语,从容赴死。
“六君子”被捕前,康有为因全盘参与筹划戊戌年围园杀后等内幕,并对其成败有所预判,已提前遁走天津。“六君子”被杀后,康党为维护其“维新派”面目,以争取国际、国内之同情与支持,又不惜种种作伪,掩盖“六君子”被杀之真相。
1、篡改杨锐、刘光第等与康有为的关系
如前所述,杨锐、刘光第二人对康有为及“康党”的基本态度是厌恶和不满。但二人被杀后,康党刊布了许多回忆、纪念文章,将二人打扮成了康有为的忠实拥趸。如康有为之《六哀诗》谈杨锐,说杨氏“与我志意同,过从议论熟”;梁启超之《杨锐传》声称:杨锐“久有裁抑吕(后)、武(则天)之志”,于是“奉诏与诸同志谋卫上变”——实际上,杨锐根本不知道康党的“围园杀后”计划,其对光绪所言,乃是要调和帝后关系,绝无什么“裁抑吕、武之志”。
再如,康有为在《六哀诗》里说刘光第:“我不识裴村,裴村能救我”,说的是康有为被人弹劾“保中国不保大清”,刘光第与谭嗣同联名担保康有为忠心不二之事;梁启超之《刘光第传》则记载,刘光第称此举是奉君命而为,同时又慷慨表示:“即微皇上之命,亦当救志士,况有君命耶,仆不让君(谭嗣同)独为君子也。”但实际情形,据胡思敬披露,刘光第之所以署名,乃是被一同值班的谭嗣同百般缠扰的结果,“谭嗣同与同班值宿,邀与联名,以百口保之,不能力拒,故及于难。”谭氏对康党“保中国不保大清”一事知之甚详,其力邀刘光第联名,乃是故意拉刘下水。类似此类篡改者甚多,此不赘述。
2、篡改谭嗣同绝命诗,掩盖其革命党之真相
康党对“六君子”之死真相,最重大的掩盖,是篡改了谭嗣同的绝命诗。谭之原诗《题壁狱中》,有两种流传版本。其一是:“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其二是:“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前者系非康党人物所记;后者则是康党所着力宣传之版本。
这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后两句。“欧刀”乃刑人之刀;“公罪”,如前所述,谭氏《仁学》中有谓:“谋反,公罪也”。如《仁学》中所述,谭氏认为满清皇室残害“中华”数百年,乃罪大恶极者,故在谭氏看来,“围园杀后”乃是代表千万“华人”对满清最高领导层实施正义的刑罚,故有“欧刀”之说;所谓“手掷欧刀仰天笑”,乃系指“围园杀后”计划失败,未能如愿刑罚满清皇室。谭氏认为:“谋反,公罪也。……公罪则必有不得已之故,不得任国君以其私而重刑之也。且民而谋反,其政法之不善可知,为之君者,尤当自反”,也就是说,“留将公罪后人论”一句,乃是谭氏自承谋反,且不认为谋反有什么不对。康党戊戌年之后,传播谭氏绝命诗甚力,但这两句,绝不见于其宣传读物,而被置换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与康党在戊戌年后竭力否认自己曾有“围园杀后”计划及“保中国不保大清”等谋反行为,是相一致的。
至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否康党杜撰,目前还存疑。一种很大的可能是:这两句其实也出自谭氏之手,只不过被康党移花接木嫁接到了绝命诗中。证据就是:谭氏应诏赴京时,唐才常为之饯行,谭氏曾口占一绝:“三户亡秦缘敌忾,勋成犁扫两昆仑”——所谓“三户亡秦”,乃明言此行目的,是阴谋推翻满清之暴政,“昆仑”非独指高山,亦有“华夏”之意。
除篡改绝命诗之外,康党还捏造了一份谭氏的绝命血书。内有“伤心君父,……告我中国臣民,同兴义愤,剪除国贼,保全我圣上”、“受衣带诏者六人,我四人必受戮,……千钧一发,惟先生(指康有为)一人而已,天若未绝中国,先生必不死。呜呼!……嗣同为其易,先生为其难……”等语。浑不顾谭氏毕生仇恨满清皇族之政治立场,必欲将其打扮成光绪之忠臣烈士;更无视谭氏心知肚明康氏早已离京之事实,反杜撰出“天若未绝中国,先生必不死”等肉麻语。与康党一同逃亡的王照后来披露,这份血书,是梁启超、唐才常、毕永年三人密谋捏造的。
谭嗣同被斩百姓为何拿菜扔他
谭嗣同是慷慨就义的。但是菜市口斩“六君子”可不是像后来电影拍的那样老百姓对之报以同情,而是拿大菜梆子往谭嗣同脸上扔啊,鸡蛋是舍不得,大菜帮子有的是。恨死他了,改革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张口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可是不行。开中国风气的这几个人真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容易,包括李鸿章。这得承受多大的压力一步步走?曾国藩也是,但是他的“中庸之道”搞得好,镇压完太平军之后他辞官不干了,他想:弄不好什么都没有了。
曾国藩这个人他有几个字啊,其中第三个字“早”,早点起来。第四个字“扫”,是扫地。他不能用别人给打水,他自己倒水,这就是夹着尾巴做人。我不让别人找着破绽,明哲保身啊。他真是懂得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但是后来大清国越来越衰败了。后面说如果李鸿章自己能否独支危局?不行。为什么?因为国家的生命力不行了,国家生命力就是近几年西方的一个国际政治理论,就是国家的生命力像一个曲线走一个S型,一开始发展很快。到后来慢慢的慢了下来。这是国家的生命力不行,国家的制度已经不行了。李鸿章难以力挽狂澜,所以中日甲午战争又战败了。甲午战争1895年1月12号那是一个历史的刻度。这个历史的刻度标志中国开始走向了封建帝制的尽头。
“戊戌变法”的推动者也都是很有才华的人,还有那么多的背景,他们最后决策的时候孤注一掷,寄全部希望于袁世凯身上确实是失策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出身都是秀才,他们没有更多的政治经验。戊戌变法我个人认为康、梁、谭这些人做了一个最不应该做的事,就是挑战当时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西太后开始是支持变法的,如果西太后不支持变法能有那个6月18号的变法吗?西太后是何许人也,她不是一个退休的老太太,她一直控制着政权呢。那个时候要是拥戴西太后做为变法的主将就好了。我说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一定不能挑战当时那个霸权国的核心利益。如果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他马上就打压你,因为你的羽翼还没有丰满呢。第一个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的强势地位。所以前几年中国说如果台湾独立,中国将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美国表态一旦台海有战事,美国将介入。作为对美国的反制,中国的一些学者说要大量抛出美元,因为我们买了很多美国的外债。大量抛售,让美元贬值。马上小布什就发表谈话,说:“中国有一些人建议抛售美元来反击美国对台海的干预,这个说法很不明智。”第二个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海洋,所以谈发展航母的问题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发展航母是否会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的问题。在国家实力还处于弱势的时候,我们应该韬光养晦,中国有句俗话“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咬人的狗不露齿”。
我们回到戊戌变法,袁世凯是知道戊戌变法的隐情的,要不怎么说袁世凯聪明呢?他1859年生人,后来一直在官场上混着呢,官场上的这些东西他熟悉啊。绝对不能挑战以西太后、刚毅为代表的满族贵族的核心利益。你可以改良嘛,你哪能把他们一下子全架空呀?他们确实是变法的阻力,但消除阻力得慢慢来。兵法讲究迂直、虚实、奇正,把兵法用到现实当中的官场上,是很有味道的。你可好,恨不得像牟其中一样一下子把喜玛拉雅山炸出一个五十公里的大口子,让印度洋暖风吹来。那么青藏高原是好了,东南五省就成泽国了。
戊戌变法的那几个文人秀才做了一个最不应该做的事就是挑战满族官僚的核心利益。很多人把这事的失败归结为荣禄和袁世凯的两面派,现在看来不只是他们两个,就算是换了别人也会倒向西太后。这事说明什么呢,就是以西太后、刚毅为代表的满族统治的核心利益你不要捅,不要挑战他,你可以在他允许的范围内去做方方面面的改革。你比如成立京师大学堂、编练新军、迁都、变法维新等等,这都可以,但你别挑战核心利益。光绪是翁同龢的学生嘛,从宫廷长大的,他的统治经验也不丰富。变法的时候不是把六部堂官一下都给撤了,一撤之后他自己没办法善后。康、梁、谭那些人更没有政治经验,是他们找的袁世凯。为什么找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有军权。我们假设历史往回走,如果不挑战核心利益的话,袁世凯还是会支持变法的,因为袁世凯是变法的直接获益者。但是你挑战核心利益了,袁世凯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一定是站在西太后那边而不站在康、梁、谭这一边。戊戌变法的失败本身就是戊戌变法的推动者策略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