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人数有多少,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资料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究竟有多少呢?据统计,中英双方伤亡人数比例在600:1,英国军队参战人数为19000,中国军队参战人数为200000,英国死亡人数523人,中国死亡人数22790人。

鸦片战争图片

第一次战争:厦门战役,清军死亡9人,16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第二次战争:定海战役,清军死亡13人,13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大角沙角战役:清军死亡282人,462人受伤,英国军队38人受伤。

虎门战役:清军死亡250人,100多人受伤,英国军队5人受伤。

广州内河战役:清军死亡446人,英国军队8人受伤。

广州战役:清军多数炮台被毁,43只战船、32只火筏被毁,英国军队死亡9人,68人受伤。

三元里战役:英国军队死亡5-7人,二十余人受伤。

第二次厦门战役:清军死亡70余人,37人受伤,英国军队死亡1人,16人受伤。

第二次定海战役:清军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和王锡鹏战死,英国军队死亡2人,27人受伤。

镇海战役:清军总督裕谦投水而亡,损失兵力百人,英国军队的死伤数目一种说法是死亡16人,数人受伤,另一种说法是,死亡3人,16人受伤。

浙东反攻战役:清军死亡340余人,200余人受伤,英国军队死亡3人,22恩受伤(另一说,16人受伤)。

乍浦战役:清军死亡287人,英国军队死亡9人,55人受伤。

吴淞战役:清军死亡88人,英国军队死亡2人,25人受伤。

镇江战役:清军死亡加失踪人员为300余人,240人受伤,镇江战役是英国军队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死亡39人130人受伤,另有3人下落不明。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人数差距悬殊,足以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国力的的差距。

以上就是对鸦片战争双方伤亡这一问题的解答。

鸦片战争中的英雄

‍‍‍‍‍‍‍‍‍‍‍‍‍‍‍‍‍‍‍‍‍‍‍‍‍‍‍‍‍‍‍‍‍‍‍‍‍‍‍‍‍‍‍‍‍‍鸦片战争期间,出现了无数反抗侵略者的英雄儿女,他们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他们用热血保卫祖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关天培画像

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里,关天培最为耀眼。他曾经负责镇守镇远和威远两座炮台,面对英军如狼似虎的进攻,兵少将羸的他镇定拒敌,指挥若定,一次次地将冲上炮台的英军击退。无奈孤弱无援,英军又如潮水般不停地发起冲锋,他吩咐手下带走提督大印,自己发出了“人在阵地在”的怒吼之后,与英军进行肉搏战,最终不幸去世。

陈化成也是鸦片战争中的英雄,道光二十二年,英军入侵长江口岸,陈化成亲自指挥炮台对侵略者打出了第一炮。在与英军激战的两个多小时里,陈化成指挥部队至少击中了几十次英军战舰。正当战局胶着不下、胜负难分时,侧翼的将领竟然可耻的临阵脱逃,导致陈化成被英军包围。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然指挥大炮轰炸英军,无奈敌众我寡,陈将军最终壮烈殉国。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不乏八旗将士,海龄就是其中最令人敬佩的一个。他以八千老弱将士抗击两万英国精锐,却越战越勇。在镇江城即将陷落之际,他发出了“宁可自杀,决不投降”的铮铮誓言之后,纵身跳入火海,英勇就义。这些英雄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悲歌,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他们将受到后人的永恒怀念。‍‍‍‍‍‍‍‍‍‍‍‍‍‍‍‍‍‍‍‍‍‍‍‍‍‍‍‍‍‍‍‍‍‍‍‍‍‍‍‍‍‍‍‍

鸦片战争签署的条约

‍‍‍‍‍‍‍‍‍‍‍‍‍‍‍‍‍‍‍‍‍‍‍‍‍‍‍‍‍‍‍‍‍‍‍‍‍‍‍‍‍‍‍‍‍‍‍‍‍‍‍‍‍‍‍‍‍‍‍‍‍‍‍‍‍‍‍‍‍‍‍‍‍‍‍‍‍‍‍‍‍‍‍‍‍‍‍‍‍‍‍‍‍‍‍‍‍‍‍‍‍‍‍‍‍‍‍‍‍‍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与西方国家签订过许多条约,许多签署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这些条约都毫无例外的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南京条约》签署现场画像

两次鸦片战争签署的条约多达二十余个。其中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影响最深远。从表面上看,这些条约的签订过程是经过中外双方相互交涉,多次谈判,最后共同宣布的平等协议。实则是侵略势力借着战争上的胜利势头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屡次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清政府在谈判的过程中所谓的选择只有两个:接受还是不接受,并且清政府派出的谈判大臣都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根本就无视国家的利益和中国百姓的福祉。而其他的如中法《北京条约》和后来的中日《马关条约》不过是其他侵略势力照葫芦画瓢逼迫清政府,以及对之前条约所不包含的利益的又一次补充和索取。

鸦片战争签署的条约使五千年中华尊严尽失,领土大面积沦陷,文化上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百姓的日子更加苦不堪言,为了履行条约中的赔款,各层官员巧立名目,无尽的税收尽数摊派到这些无辜百姓的身上,让他们苦不堪言。鸦片战争签署的条约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华民族永远难以抚平的伤疤,也是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屈辱史。

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

第二系鸦片战争后,政府官员内部矛盾层出不穷,殖民者的压迫统治和掠夺,可以说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整个政府内部分化为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两个派别。一部分思想开明的官员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号召效仿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抵抗外来侵入,这些被称作“洋务派”,而并一部官员则墨守成规,只知道一味的求和忍让,这一部分被称作“顽固派”。

鸦片战争画像

“洋务派”在皇室内部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则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这些人共同发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张的洋务运动,提倡学习西方的各种先进技术,例如;光、电、声和火车等等。同时他们还打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提倡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兴办办工厂,制造器械,以达到抵御外来侵略的目的。

“顽固派”主要以倭仁和宋晋为代表,在加上一些地方官员,他们的思想比较守旧,认为守住国之根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洋务派和顽固派因为立场不同,从而导致相互之家的矛盾不断加深。但是洋务运动对于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对当时的经济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先决性的作用。另外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日后中国向现代化迈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上就是对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这一问题的解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词条  伤亡  伤亡词条  战役  战役词条  双方  双方词条  人数  人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