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波兰历史上为何多次被瓜分?这与波兰的体制有什么关系?

在16世纪的时候,波兰已然成为了欧洲诸国当中的强大国家,其领土面积排在了欧洲的第三位,包括如今的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等大片地区。然而就从1772年到1795年这短短的20几年时间里,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进行了三次瓜分,最终导致分割殆尽,正式灭国。知道100年后的1918年借助这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得以复国。然而好景不长,才过20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波兰又被德国跟苏联瓜分了,再一次灭国。在欧洲历史上波兰为何总是被别国瓜分,为何总是被打灭国,这就要从波兰的政治制度说起了,被灭国那是一点都不冤的。

1.自有选王制

1572年,国王奥古斯特死了,此时国内外局势十分紧张。对外,波兰和俄国的战争还在继续。对内,则更加混乱不堪,中小贵族和大贵族各自推选出自己的代理人,互不相让,争得头破血流。最后按照大多数贵族的意见,由全体贵族在全国议会期间“选举国王”。

更为荒唐的是,选国内的都不满意,外国人还好控制,那就选个外国人。法国人亨利(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的弟弟)成为第一个被选举为国王的外国人。波兰贵族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力,迫使亨利签订了所谓的“亨利王约”,限制国王权力,如果国王违反,那国民就可以不服从国王的命令。

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能够控制国王,选外国人当傀儡,够荒唐!1572年到1795年,总共11位国王中有7名外国人。可是,国王们也不是傻子,不甘于做个摆设。1587年,出身瑞典的齐格蒙特三世出任波兰国王,试图拉拢大贵族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中小贵族们不满,发起了反抗,就这样掀起了内斗。最后大贵族们取得胜利,形成了“寡头政治”。

到了17世纪上半叶,波兰同土耳其、乌克兰的哥萨克、克里木鞑靼汗国及瑞典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国家受到严重消弱。与此同时,波兰共和国内部的分崩离析也加剧了,又造就了另一项奇葩的制度。

2.自由否决权

1652年的议会上,多数议员通过了延长会期的决定。立陶宛大贵族的代理人西青斯基反对这一决定,他的否决虽然受到众多议员的谴责,但仍被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开创了波兰历史上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议案就无法成立的先例,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否决权”。

自由否决权是操纵朝政的大贵族不顾民族利益,为了谋求私利而实行的一种政策。自由否决权使议会瘫痪,国家机构陷于瘫痪状态,便于外部势力进行干涉。1763年,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三世病故,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趁机扶持亲俄势力,迫使波兰议会选举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新国王。

1795年,俄、普、奥将波兰瓜分干净,波兰亡国,俄、普、奥三国的欧洲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许多波兰的诗人、政治家、贵族、作家、艺术家被流放,成为19世纪的革命者。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也成了波兰浪漫主义定义的一部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波兰  波兰词条  瓜分  瓜分词条  体制  体制词条  多次  多次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