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户人家都有个户口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户籍卡,民国时也是如此。
小编手中有本《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披露了大量难得一见的民国户籍卡。这数百张名人户籍卡,是从20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中遴选出来的,而这200多万张户籍卡却是尘封半个多世纪后才重见天日的。
2006年,在南京浦口石佛寺的一个公安部门下辖的仓库里,有人无意发现了200多万张民国时期的户籍卡。经过档案专家研究,这是1947年-1948年间,当时的南京市民政局和首都警察厅开展的“户口总清查”与“户口总复查 ”的成果。
有专家推测,这批户籍卡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公安局从原“首都警察厅”接收的,后来一直尘封在石佛寺的这个仓库里。
从2006年起,南京市档案馆的专家对这批户籍卡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整理和加工,并从中选出宋美龄、陈立夫、白崇禧、于右任、宋美龄、吴有训、戴季陶、傅斯年、吴良镛、傅抱石等100位“大腕级”人物进行编纂,形成了《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一书。
户籍卡上有姓名、别号、年龄、出生日期、本籍、寄籍、教育程度、职业、特征、家属人数、身份证号、户主姓名等栏目,信息极为丰富。大部分户籍卡上都贴着照片,但也有例外。比如,宋美龄女士的户籍卡上就没有贴照片。
“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户籍卡上,教育程度是留学,因为她是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的高材生。户主自然是“蒋中正”,身份证号码很“霸气”,是“1字111112”号。有点可惜,这批户籍卡中没有蒋介石的,但可以想见蒋介石的身份证号码应该是“1字111111号”。
宋美龄的住址是“黄埔路国防部院内”,也就是“憩庐”,说明“憩庐”才是蒋宋夫妇的第一住所,美龄宫相对住的少一些。
白崇禧家的户籍卡中,能找到著名作家白先勇。当时他才九岁,“业别”是学生,身份证号是“1字90210号”。她的母亲名叫马佩璋,“业别”是“理家”。
父亲白崇禧时年53岁,一家人住在“大悲巷雍园一号”,那是两栋中西合璧的洋楼,至今还在。白崇禧的身份证号是“1字90201号”,由此可见,白家人丁众多,至少有十个身份证号码落在他家。
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当时在南京的住址是宁夏路2号(这房子现在还在)。其实这房子是于老爷子从一个名叫冯云亭的退役军人手中租下来的。户籍卡上,于右任的教育程度很有意思,是前清的“进士”。
这次户籍调查时,蒋碧微已经和徐悲鸿离婚,正与张道藩生活在一起。在南京,蒋碧微的住址是傅厚岗六号,户主也是她本人,而这里正是徐悲鸿以前的住宅。
过去,蒋碧微的名字有“蒋碧微”、“蒋碧薇”两种写法,有人认为第二种写法是错误的。蒋碧微本人的户籍卡则显示,她的正式姓名是“蒋碧微”,别名是“碧薇”,可知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
户籍卡上的傅抱石先生面相清癯,神情凝重。他在南京的住址是四牌楼1号,这里正是中央大学所在地。
和傅抱石一样,杨廷宝、高济宇、陈之佛、潘菽、梁希、聂华苓等名人的户籍卡上,户主都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教授,因为吴有训时任中央大学校长,这些人是中央大学的教授或者学生。大家的住址也都是“四牌楼一号”,也就是中央大学的校址。
从户籍卡上看,这些中央大学的著名教授如同一家人一样。难怪有人调侃:“首都民国教授,半数尽在吴有训门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江西人,但他少年时代也在南京呆过。从袁隆平的户籍卡看,当时袁家旅居南京,住在“梅园新村49号”。袁隆平家的户主是他的父亲袁兴烈。
袁隆平的户籍卡上记录,他当时才19岁,是一名中学生,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
张灵甫当时在南京的住址是青石街33号。其实,张灵甫并非他的原名,他本来叫“张宗灵”。
1936年,张宗灵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而入狱。抗战爆发后,经王耀武保举才出狱带兵。从此,他改名为“张灵甫”,与过去彻底拜拜。那段因为杀妻入狱,出狱改名的经历,没有在户籍卡上体现。户籍卡上也没有填写其曾用名“张宗灵”。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吴贻芳女士,她的教育程度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
时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的邵力子先生,他也是南京名校力学小学的创办人之一。“力学”二字,“力”指邵力子,“学”指邵力子的夫人傅学文女士。
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他是这批户籍卡名人中不多的几位“老南京”之一,地道的南京人,师从吴梅先生学习词曲。
享有世界盛誉的作家聂华苓女士,当时还只是中央大学外文系的一名普通学生。
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早年就在南京求学。传说,他10岁那年,和同学去夫子庙看赛龙舟,桥塌了,同学溺亡,这激发他立下学习桥梁专业,建造坚固大桥的志向。
罗家伦先生,曾经长期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当时他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中央执行委员。
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当时他在南京的住所,也就是办公的地方——鸡鸣寺1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戴季陶,户籍卡上的名字是戴传贤,长期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现在的华侨路81号大院内是他曾经的公馆。
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南京人,他是担任第一位担任教会大学校长的中国人。
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陈立夫。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在民国时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兄弟俩在常府街30号留有公馆,从户籍卡看,当时的门牌号是常府街48号。
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时任参谋总长的陈诚。去台后,陈诚曾经当选为“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陈诚在南京的住所位于普陀路。
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户籍卡显示,当时24岁的吴良镛供职于中央卫生实验院。1948年,吴良镛赴美学习建筑,后成为一代建筑宗师,江宁织造府出自他的手笔。
户籍卡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能勾勒出1948年南京居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各种特征。比如,户籍卡记录了部分民国名人的官邸旧址信息,对于研究民国建筑史有参考价值。
南京市档案馆专家根据200多万张户籍卡,对1948年南京人口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完全用数据说话。
以受教育程度为例,1948年2月,南京市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3.9%,高中文化程度的仅有7.5%,文盲人数则多达35.4%。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男女比例也极不平衡,达到了3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