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异姓王
刘邦在称帝之后,将昔日为他谋得大业的一干异姓诸侯王全部废杀,仅实力十分弱小的长沙王幸免于难。
当初,刘邦与项羽共争天下,但是刘邦的实力与项羽相比,还是落在下乘。为了能与项羽一较高下,刘邦不得不与其他的诸侯王联手,形成反楚的联盟。而当刘成功得逼死项羽,夺得胜利之后,对诸侯王之间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七个异姓诸侯王: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
可是刘邦登基之后,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异姓诸侯王的实力过大。这些诸侯王占地很大,甚至还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可以在自己的王国内有自己的行政主张,虽然名为臣,实际上却是独成一国,这直接就威胁到了汉朝的统治,对刘邦来说犹如肉中刺,不除不快。
之后,刘邦灭臧荼,诛利几,逼反韩王信,废赵王,平陈豨,诛杀彭越,消灭英布。在短短的六年之间,刘邦就将多位异姓诸侯王废杀殆尽,只剩下势力最小,对汉朝统治绝对无法构成威胁的长沙王幸存。
在刘邦废杀异姓诸侯王之后,将异姓诸侯王的封地收回,彻底地解决了异姓诸侯对汉朝潜在的威胁。可能会有人觉得刘邦过河拆桥,但当一个人成为了帝王,他的心境总是会发生改变。他的出发点将不会是恩怨情仇,而是一个国家的利益了,所以说帝王都是孤独的。
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
卢绾与刘邦,他们俩人是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当初刘邦醉酒误事,开始逃亡,卢绾也对他不离不弃追随左右。刘邦举兵起义,在楚汉之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刘邦的身边也总是可以看到卢绾的身影。刘邦称帝之后,对卢绾的宠信程度更是无人能及。刘邦待卢绾不薄,卢绾又为何要背叛刘邦呢?
卢绾的背叛其实是为了自保。当时陈豨谋反,卢绾当时是异姓诸侯王,奉命攻打他。于是陈豨向匈奴求助。卢绾就派通晓匈奴之事的张胜前往匈奴,让匈奴不要增援陈豨。这个时候的卢绾还是一心向着刘邦的,他只想着能顺利平定叛乱。
但是张胜考虑到自己能够得到重用是因为通晓匈奴之事,燕能存在的理由是其他诸侯的不安定,于是擅作主张,让匈奴增援陈豨,希望以此让朝廷重视燕,并不能轻易对付燕。
后来卢绾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张胜说得很有道理,为了使燕地长存,卢绾就让张胜做了他与匈奴之间的桥梁。
后来,卢绾让陈豨逃跑,然后自己再去追他,做出一副难分胜负的样子。可是这件事被人密告给了刘邦,刘邦大为震怒。刘邦又得知张胜奉卢绾之命留在匈奴,于是断定了卢绾已经谋反,于是派兵攻打他。
等到卢绾想入宫向刘邦请罪之时,刘邦却病重去世。卢绾恐惧于吕后的手段,于是投奔匈奴。
其实卢绾并无背叛刘邦之意,只是想要在异姓诸侯王之间自保。可惜,他用错了方法。哪怕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势在必行,但念在他们从小的情分上,只要卢绾安分,刘邦一定不会为难他。
刘邦的功臣
刘邦登基后,对功臣大方封赏,不仅封王封侯,还根据功劳赏赐不同等级的食邑。他一共分封了145位王侯,其中有八位异性王,六位刘氏家族中人,三十位是沛县老乡,出了九位丞相。
刘邦功臣中排第一的是萧何,受封酂侯,食邑在万户以上,被封为丞相。他是刘邦的同乡,早在沛县时就多次出钱出力帮助刘邦,起兵后就一直跟随在左右,隶属刘邦嫡系,负责财政事务,几次为处于危难的刘邦送去粮草补给,后来还帮助刘邦除掉韩信。
八位异性王是刘邦最为忌惮的功臣,包括燕王臧荼、韩王信、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以及后来继任燕王的卢绾。他们都有各自的封地,手握兵权,对刘邦的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刘邦筹划了铲除计划,并立下“白马之盟”,不是逼迫就是诬陷他们谋反,除了势单力薄的吴芮,其他的一一除掉,就连早前去世的张耳也被剥夺了王位。最惨的功臣应该是彭越了,本无造反的意图,死后还被做成肉酱。
不过刘邦对其他功臣还算不错。郦食其曾经为刘邦当说客,助其拿下了齐国的地盘,最终死在了齐地,后来刘邦封赏时也封他的儿子为高粱侯。一个不知名的小卒,只因在刘邦起兵时为他开了城门,就被封为戴侯。另外,刘邦还封了首个女侯,此人为奚涓的母亲。他念及奚涓曾立下极大的战功,封她为鲁侯,位列功臣榜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