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人的鞋子为何鞋尖往上翘?

鞋尖上翘,这是中国古鞋的最典型的特征。

史称,我国鞋翘始于先秦。其实,鞋翘的起源时期还可提前。青海出土的氏族时期的陶器上画有一人.足上不仅已着鞋,而且鞋尖上翘。这应被视为我国最早的鞋翘形象资料了。’

此后,1935年第十二次发掘殷墟时,在侯家庄西北冈HPKM1217墓发现一件石刻,是一无头人像之右半身,肩以上截断,着裹腿和翘尖鞋。史学界认定这是商代一部分人的装束,说明鞋翘已十分普遍。

春秋时,已对履头前翘十分重视,并有专门记载。《仪礼·士丧礼》曰:“蒸结于附,连绚。”绚是古时鞋头上的装饰,有孔,可以穿系鞋带。

至汉代才见履头绚有分歧,称为歧头履。湖南长沙马王堆工号墓和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均出土过双尖翘头的歧头履。

南北朝时,鞋饰丰富,款式各异,主要也表现在鞋翘上。如:晋有凤头履、聚云履,梁有分梢履、立凤履、翁头履,陈有玉华飞头履,西晋永嘉间又有鸠头履。其中,凤头、立凤和玉华飞头履为妇女所穿,.其他一般为男子所着。

其时,女鞋鞋翘还有多瓣形的,一般鞋头都很高。

起源较早的展,古今通用蒲草,麻葛,其鞋头也以凤头,伏鸠和鸳鸯为饰纹。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迁葬的王斡墓内发掘出陶鞋一双,鞋翘也呈如意状。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唐代绢画,图中妇女着高头绚履。唐二代妇女的履式区别主要在鞋头上,或圆,或方,或尖,或分为数瓣,或增至数层,但又都为高翘形式。

此类鞋饰可从唐代诗词中找到印证。如王涯诗曰:“云头踏殿鞋”。元稹诗日:“金蹙重台履。”凝词曰:“丛头鞋子红编细。”

唐代多采多姿的鞋翘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实物。如:吐鲁番出土的一双高头锦履,帮用变体宝相花锦,前端用红底花鸟纹锦,衬里用六色条纹花.鸟流云纹锦缝制,极为绚丽。

古时,这种有高头鞋翘的云岛是这样制作的:以白布为鞋,青布作高,挽云头鞋面,以青布作条左右分置,每边横过六条,以象十二月意。

始于五代的尖足鞋,即“三寸金莲”,到了宋代,便产生了翘尖小脚鞋。宋人所画《女孝经图》中女像即着这种红翘尖履。南宋墓甚至还出土了鞋翘高达七、八厘米的尖足银鞋。

明代受元朝服饰的影响,靴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明制严格规定了穿鞋等级,故一般土民仍以穿鞋为主,其制鞋技艺水平的提高也仍以鞋翘为标志。苏州市郊虎丘乡明代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王锡爵夫妇合葬墓出土过一双云头如意纹白布底黄缎面男鞋。

在小说《西游记》中关于云头鞋等明代鞋饰的鞋名描述也不少。如:“麻经葛纬云头履”,“步云履”,“云尖凤头履”,“云鞋堆锦绣”,“云履缀黄棕”,“云头绣口无优履”,以及“绣鞋微露双钩凤”等等。通常,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明代鞋翘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有关云头鞋翘的制作方法,明代著作亦有过专门介绍:用皂丝二绦一条,约长43至A7厘米,折中交屈之,以其屈处缀履头,近底处取起出履头一分而为二。复缀其余之条,于履面上双交,分其两梢,缀履口两边缘处,是为绚。

清代后,女子普遍穿着高底鞋,“金莲”和圆头圆口鞋,男子除着靴外,所穿布鞋式样和现在相差不多。因此,清代鞋饰日趋形成“平头鞋”新格局。仅帝王达贵的靴鞋,鞋底前端略微上卷,并无明显的鞋翘状态。

清代以后,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以及蒙、朝鲜等族鞋饰仍保留着浓郁的鞋翘色彩。至今,这些地区和民族的绣花鞋,传统蒙靴及朝鲜.族勾背鞋都饰有高起的鞋翘。

古鞋何以会出现鞋翘?

这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鞋文化领域值得研究的间题,因为中外古鞋都曾经有过凡千年的鞋翘历史。中国鞋翘究其式样和规制,大体可得出以下四种起因的答案:

其一,中国古代男女服饰皆以裙袍为主体,鞋翘可用来托住裙边,不至跌滑。

其二,行走时鞋翘.有警戒作用,使穿者免受伤害。

其三,鞋翘一般与鞋底相接,而鞋底牢度大大优于鞋面,当可延长鞋饰寿命。

(以上三点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所摸索出的规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科学性。)

第四点,则有着浓厚的封建迷信意识。鞋尖的上翘,似与古建筑的顶角上翘有相同的解释,都是信仰和尊崇上天的结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人的鞋子为何鞋尖往上翘?  古人  古人词条  鞋子  鞋子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