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异闻传说。
影视剧中除了清廉的象征,读者头脑中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包公形象。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包拯的写真像也并非黑脸带月牙,可见包拯的黑脸完全是虚构,以及戏剧脸谱的魅力。然而像包拯这样一个不世出的清官背后,有又着怎样一个女人?但影视剧里关于他的夫人几乎没有看到过。
历史记载包拯一共有三位女人,分别是原配李氏、继室董氏、妾崔氏。原配李氏,去世的早,未能给包拯留下一儿半女。继室董氏,虽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但也是官宦人家,父亲曾做过地方上的父母官,家道也算过得去。包拯考取功名时,董氏在家中照顾公婆、任劳任怨,免除了包拯的后顾之忧。后来29岁考中进士,却决定辞官回乡照顾父母,董氏也表示赞成。董氏很清楚丈夫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很尊重夫君的想法。
之后为包拯生下长子包繶,因父亲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就获得宋仁宗赐封为太常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幼子包绶,出生在媵妾崔氏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继室董氏则在包拯死后5年去世,扶养包绶的任务实际上落到了崔氏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