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已经有几天了,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虽然是在三伏天,但是尤以中伏这段时间最热。而今年的中伏有20天,这对于很多怕热的人来说,就未必是个好消息了,意味着今年的“桑拿天”是加长版本了。
不过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农民最为关注的还有另外一个节气,那就是立秋。因为民间认为立秋到了,后面的天气就逐渐凉爽了。至于立秋以后热不热,会不会出现“秋老虎”天气,古人还总结了“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那有没有道理呢?2020年是“晚立秋”吗?
关于这句俗语,很多人比较疑惑的是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而在民间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就是根据了根据立秋时间点在一天的早晚来判断,这是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如果是在上午立秋,那就是“早立秋”,而在下午或者是晚上立秋,那就是“晚立秋”。因此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就是说,如果交立秋的时间节点在上午,那立秋以后的天气就会比较凉爽。相反,如果是在下午或者是晚上立秋,那立秋以后高温高湿的天气还会继续,甚至要提防“秋老虎”天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35°的时候就交立秋节气。其时间点在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其中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而“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因此立秋指的就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的意思,它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2020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8点49分,从这来看就是早上立秋,也就是“早立秋”,按照这个意思来看,立秋以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不过气象学专家却指出了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并且往年的数据来看,2009年、2010年和2013年是“晚立秋”,而2011年和2012年则是“早立秋”。根据气温数据来看,从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气温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4.2℃、24.7℃和25.7℃,而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24.6℃和24.1℃。由此可见这5年的平均气温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还有第二种关于早晚立秋的解释,那就是以农历七月份作为参考。一般立秋都是七月份,如果在农历六月份就立秋了,也就叫“早立秋”,而在农历七月份立秋了,则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是在农历六月十八日,从这一点来看也算是“早立秋”了,以此来推迟,立秋以后的天气也是比较凉爽的。
不过,在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秋后一伏,热死老牛”,意思是说立秋之后的末伏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后面还有可能会出现秋老虎天气。并且立秋到了,并不意味着秋天就来了。因为从气象学角度看,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可认定为秋天。因此无论哪一种说法,在立秋以后夏天并没有结束,国内大部分地区依然暑热难消,真正要凉爽起来,大概要到9月的中下旬。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