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唐三彩烧造的起源和名称的来源,唐三彩的由来有什么传说?

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唐三彩烧造的起源和名称的来源,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今天的河南巩县一带,曾经有一位青年,陶器烧得特好,所以当地人都把他叫作陶哥儿,真正的名字反倒被渐渐遗忘了。陶哥儿一心扑在烧陶工艺上,总希望能烧出色彩美丽的陶器,做了无数次的实验,都一直没有成功。

有一天,陶哥儿到附近山脚下的玉龙湖畔挖陶土,刚到湖边,就看见一位老汉正同一条巨蟒在搏斗。巨蟒体长身粗,已缠在老汉身上,而老汉年老体衰,早已是气喘吁吁,眼看不支,陶哥儿见此情景,奋不顾身扑了上去,将巨蟒打死,从蛇口中将老汉救出。一问,得知老汉是一位采药人,正准备入山采药,不意这条巨蟒突然窜了出来,将自己缠住。若非陶哥儿及时赶到,此时恐已成了巨蛇腹中之食了。老汉见陶哥儿人长得机伶,心肠又好,得知陶哥儿还未婚娶,便将自己的女儿三彩姑娘嫁给了他。

三彩姑娘人美心巧,过门后就帮着陶哥儿烧制彩陶。她将山上来的药草配到釉料里面,结果成功地烧造出了色泽艳丽绚烂的彩釉。这种彩釉陶器受到了周围人们的喜爱,大家知道这种漂亮的釉陶器是三彩姑娘帮助陶哥儿烧成的,于是就把它取名为“三彩器”。随着喜欢“三彩器”的人越来越多,它的名声远播四方,最后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结果皇帝见到这种五彩斑斓的釉陶器之后,也非常喜欢,下令将“三彩器”作为宫廷用器。“三彩器”从此身价倍增。

传说故事只是人们的美好想法,其实都是有真正的缘由的。唐三彩是陶器,专业名字是“低温铅釉陶”。所谓“低温”,是指它的烧造温瓷器,它是瓷土为胎,加上釉药在800~1100C的温度中烧成,胎体未呈瓷化。所谓“铅釉”,是指在它的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元素,用以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同时还可以增加釉面的光洁度,使色泽更加艳丽。唐三彩不像其它陶瓷器那样使用单一的釉料,而是以铜、铁铅等多种金属颜料混合配成,所以烧成以后,便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有绿、黄、蓝、白、紫、褐等,其中以黄、绿、自为主,所以被称为唐三彩

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次,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黄、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三彩  唐三彩词条  烧造  烧造词条  起源  起源词条  由来  由来词条  名称  名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