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是孙权的长子,继承了孙权很多优点,自幼就受到孙权的宠爱。自从孙权称帝后就立孙登为皇太子,只可惜天妒英才,孙登年仅33岁便早逝,让孙权痛苦不已。此后吴国内部又发生两宫之争,孙权下令废孙和,赐死孙霸,因为立嗣不利导致吴国此后逐渐走向下坡路。如果孙登不死,吴国说不定还有可能改写历史,孙登有治国的才能而且不输曹睿,只可惜上天没给东吴这个机会。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君王,在我国知名度一直以来都很高,但其子嗣却是鲜为人知。孙权长子名为孙登,其生母出身卑贱,所以孙权就把孙登交给了正室徐夫人来抚养,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孙登一出生时,孙权便已有了立其为继承人之心,这样去做也是让孙登成为半个嫡长子,将来继承王位时好少些争议。
孙登也很争气,自幼就在孙权的督促下苦学,了解到了丰富的知识,为日后登基做准备。公元221年时,孙权被曹魏封为吴王,成为其属下臣子,而孙登也被孙权立为王太子,身份算是初步确定下来。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来讲,吴国如此强大,孙权必然要将自己最亲近的子嗣送往魏国当质子,以让魏王安心。曹丕当时曾多次找孙权要人,要的便是孙登,可孙权想尽办法拒绝了他。
这跟孙权称臣本就不心诚是一方面,也跟孙权对孙登的重视有很大关联。毕竟在孙权看来,孙登便是自己日后的接班人,若是送去做质子,出了点意外,那重新培养起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又要花费太多时间。
孙登最像孙权的一点便是礼贤下士,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孙登身旁有几位孙权挑选过去的大臣,孙登从来不仗势欺人,在他们面前摆王太子的谱,而是双方平等对待,经常会一同乘车,吃睡也都待在一起。孙登还有一位半好友半属下,其名为陈表,陈表家中虽有些余粮,但却多拿来供养士人,所以陈表死时,其一家老小穷到连房屋都没有,孙登得知后,特意赶来为陈表吊唁,并为其亲属修建房屋。这是难能可贵的,看遍中国历朝历代的太子,能做到此点的也是屈指可数。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於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三国志 吴书 吴主五子传》
公元229年后,孙权称帝,孙登也得以水涨船高,成为一国皇太子,入主东宫。当时孙权已经有放权的想法了,因为他迁都到了建业,却把孙登以及一干别的皇子留在了武昌,还让陆逊去教导他们。期间有许多国事孙权都交给了孙登去处理,想让他快速成长。孙登做事也很谨慎,不管事情重要与否,都要跟身边大臣商讨一番,集百家之所言,最终再颁布旨令,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避免自身犯错,坏处也有,那就是有可能会导致性格上犹豫不决,在大事上难以抉择。
公元232年时,孙登的弟弟孙虑去世,这令孙权感到无比悲伤,就连饭菜也有些难以下咽。得到此消息后,同样悲伤不已的孙登连忙启程,前去拜见孙权,并安抚自己的父亲,使孙权最终节哀顺变。当时孙权本想尽早让孙登回武昌,可孙登却以希望能多留在父亲身边尽孝的理由说服了孙权,多在其身边待了一段日子,在确保孙权真的无碍后,才赶回武昌。
值得一提的是,孙登不仅对孙权孝顺,对自己的养母徐夫人亦是如此。在孙权结识了步夫人之后,徐夫人便逐渐被冷落,甚至还被废黜到吴郡。步夫人也知道孙登太子的地位,因此为了更讨孙权喜爱,便经常会赏赐给孙登一些衣服或者吃食。孙登虽然不喜步夫人,但也怕惹来父亲不快,于是每次都接受步夫人的好意,但物品却基本上原封未动,一直保存在屋内。徐夫人当时偶尔也会给孙登带来一些衣服,这些衣服自然是远不如步夫人赏赐的精美,但孙登却爱不释手,穿着之前还必须沐浴,足以见其对徐夫人的尊重。
而且当时孙权立孙登为太子时,孙登还执意不肯接受,并表示一定要先立皇后再立太子,孙权发问:“那你母亲在何处?我应立谁为皇后?”孙登义正言辞的回答:“在吴郡”,一句话令孙权无话可说。但可惜的是,孙权还是太偏爱步夫人,并没有因孙登的固执而转立徐夫人,但经过此番对话后,徐夫人的待遇也稍好了一些。
常言百善孝为先,孙登对待朋友属下平等仗义,对待父母孝顺,人品绝对合格。若是孙登能顺利登基,不敢说可以成就一番霸业,但也绝对是一个令境内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帝王。但可惜,公元241年时,孙登因病去世,享年33岁,死前还曾上奏给孙权推荐人才。
孙登的猝然离世,让孙权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如春水东流,随后孙权无可奈何下,才改立孙亮为皇太子,将国家交给了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引起了之后东吴的动荡,甚至最终亡国。可以说,若是孙登不死,最终东吴跟西晋谁胜谁负,还真的很难说,没准会改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