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司马迁眼中的赵高是什么样的?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窥探一段历史,也只有通过历代史书才能探究一二,可是史书的记载,很多时候也是带有作者的个人感情的。我们先抛开史书中也会出现错误这一个前提,来看看赵高,这个被认为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的形象。他断送了秦国的命运,只为了自己的私欲,然而在这之前他也是一个好青年,那么在司马迁的眼里,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赵高,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人物,坏蛋做成“名满天下”,的确是一种本事。能把一个大型帝国搞垮,是个技术活,光“坏”肯定不行。如果我们认真读一下关于赵高的史书,不得不承认,赵高还是有两下子的。在“扶胡亥上位”那段,赵高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司马迁笔下的赵高的确很厉害。我们就从始皇帝病重说起。

在外巡游的秦始皇感觉自己要挂,马上发布书面命令,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与自己会合。“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命令书已经写好,为什么会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呢,因为赵高是负责玉玺印章的主管,章盖好了,走流程的话,交给使者,使者去找扶苏公子。

但是,就在盖好玉玺,还没交接给使者的节骨眼上,准备回咸阳的始皇帝两腿一蹬,就这么去了,宾利也不留一台。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边,皇帝的儿子又那么多,为了夺皇位可能发生混乱的局面,就把始皇帝死亡的消息压了下来。这时候,赵高敏锐的发现一个“机遇”,这是关乎自己下半身,哦不!下半生幸福的天大机遇。秦始皇死了,身边随行的只有一个儿子“胡亥”,他是胡亥的老师,和胡亥的关系“老铁了”,如果胡亥当皇帝,那么我赵高…………岂不美哉!!

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在那个时代,“立嫡长子”是传统也是潜规则,赵高敢这么想,是有三个前提。第一:所有人都知道扶苏是得罪了秦始皇,被秦始皇以接近“发配”的模式派到边疆,也就是说,至少表象上看,秦始皇与扶苏关系很不好。第二:所有人都知道始皇帝宠爱小儿子胡亥。第三:“立嫡长子”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之前也非嫡长子成功上位的案例。有这三个条件,以秦始皇的身份发布假命令,传位于胡亥,欺骗的成功性极高。

放到现在,这就是“事业心”和“洞察力”,一个成功人士必须有洞察机遇的眼光,赵高无疑具备了这个能力。赵高先试探性的问胡亥。“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你爹死了,没有找另人,只找你大哥扶苏过来,扶苏一过来,肯定会立为皇帝,你呢?爹死了就啥也没啦,有啥想法没?赵高思路清晰,始皇帝的命令上虽然没有传位于扶苏,但只叫扶苏一人来,到时候,把控时局的扶苏肯定是当皇帝了。

与其说胡亥“无尺寸之地”,不如说自己“无尺寸之地”。胡亥的回答,可圈可点,并没有立刻顺着赵高的意愿,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你说的有道理,但这是父亲大人的决定,我做儿子的服从父亲的安排。赵高立刻用“利”诱惑。

“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小伙子,现在的情形,由我和李斯控制,你要想当皇帝,立刻做决定,你是想当皇帝威风凛凛地指挥别人,还是想低三下四地被别人指挥,你可想好喽!胡亥的回答让人动容。“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有理有据,最主要的看起来不那么坏和那么没智商。可惜他遇到的是赵高。“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商汤杀夏桀、武王伐纣王,这种“不忠”的事情,比废兄而立弟“不义”的事情要恶劣,但没人说什么。

“卫君杀其父”比“不奉父诏而畏死”要恶劣,孔子都说不算不孝。赵高的临场反应堪称神灵附体,能在海量的信息里迅速提取相应例子反驳胡亥。首先,你得有这些海量信息,接下来。“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百官不同功”文字排列让人赞叹,字字珠讥。胡亥自然心动。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胡亥也绝对平庸之辈,一下子找到这件事最难的一点。

好,你赵高说的对,但李斯怎么搞定?丞相李斯要是不同意,我同意又有毛用?赵高第一个目的已达到,立刻帮胡亥或者说为了自己,去找李斯。赵高找到李斯,发动口遁,也就是超高的语言艺术。口遁第一击,直截了当道出本意。“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皇帝死了,给扶苏的命令书在胡亥那儿,现在消息还未走露,立扶苏还是立胡亥就看咱俩了,你看着办吧!

李斯做为丞相,岂能听不出赵高的意思,不管自己心里怎么想,刚开始必须要装做正人君子的样子,必须指责赵高。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你这个仆街,竟敢违反老板命令。

口遁第二击。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别装了,你自认为,你的能力、功劳、谋略、人缘,还有和扶苏的关系,和蒙恬比如何?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李斯这个人精这么说,极有可能已经心动,因为口气已经变弱,对赵高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但又不能非常容易的妥协,要显得自己是逼不得已才违反了始皇帝的命令,自己不忠,是有苦衷的。

赵高立刻口遁第三击。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比较长,翻译过来就是“兄弟,我本是宫中的仆役,有幸能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理事务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我告诉你,被搞死的都有。皇帝有二十几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这个咱们不管他,我们在意的是,这孙子一旦即位肯定会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得下岗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多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为人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内心明白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胡亥要是当上继承人,您就是有功之臣,您看,要不要……?”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不管你怎么说,我李斯还是准备听老板的话。话虽这么说,但李斯心里有没有犹豫只有他自己知道。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利”已经解释完了,赵高开始用“害”吓唬李斯。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李斯仍在做心理挣扎。

赵高放出最终奥义,极具水平和杀伤力。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这里是在用自然规律,进一步解说上面“安可危也,危可安也。”,极具哲学性和说服性和迷惑性。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李斯说:“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算是个忠心的臣子,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李斯也不是吃白饭的,一下子举出三个例子,让赵高给自己一个当二五仔的理由。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实在令人为之寒心。聪明人能因祸得福,您到底如何让处理此事呢?”

赵高没有对李斯的三个事件进行解读,他已经懒得解读,他非常清晰地知道李斯的心理,直接用美好结局吸引李斯,用“君何处焉?”结尾,透露出自己看穿李斯的心理,告诫李斯,别在装了,别在浪费时间,立刻做出决定吧。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李斯的演技爆棚,刚刚还说“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听了赵高上面的话,立刻哭泣认命“乃听高”,转变如此迅速,说明李斯心里早就已经下了决定。

赵高说李斯的这段过程,主题鲜明,利害关系对比强烈,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得当,数据有说服力,不能不让李斯动心,简直可以和“触龙说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媲美。这里也表现出赵高,宽阔的知识面、绝佳的口才、神一样的临场反应。之后,在控制胡亥、阴李斯的过程,也体现了赵高超高的口才艺术和整人水平。可惜,赵高在小聪明上是“王者”,治国水平和自身德行太差了,最终,断送了大秦的前程,自己也落下个身败名裂的应有下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司马迁  司马迁词条  眼中  眼中词条  什么样  什么样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