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出名的女性并不多,而黔娄夫人施良娣的故事,却被不少后人熟知。黔娄是齐国知名隐士,齐威王曾请他为卿,但遭到黔娄的拒绝。黔娄有才,却不出世,一生都在安贫乐道中度过。而黔娄的夫人施良娣更是一位贤妻,黔娄出生贫寒,而施良娣是贵族后裔,但施良娣甘愿跟随黔娄过上布衣生活。等黔娄死后,施良娣继承了夫君的遗志,其品行令无数后人感到敬佩。
黔娄出身贫寒,而夫人施良娣却是贵族出身。黔娄夫人知书达礼,明媚灵巧,秀外慧中。他的父亲掌握帝王家鬼神的“太祝”。这在商周时期,以鬼神崇拜为代表的时代,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官职。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要找一位金龟婿易如反掌,更何况施良娣又是才貌俱佳,然而她却偏偏拒绝了众多王孙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布衣的黔娄。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女子在娘家毫无宗法地位,更没有任何继承权。所以女子的娘家声势地位不论如何显赫,只要你一旦出嫁就和你再无相干,就看你在夫家的地位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对于施良娣要嫁黔娄这件事,她的家人全体反对,不知施良娣到底是惹了那的邪气。多次劝解无效后,只能任由施良娣脱下绮罗绸缎换上布衣荆钗,洗尽铅华素颜朝天,下嫁到平民庐中,做了黔娄夫人。
从此,施良娣与丈夫黔娄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过起了典型的农家生活。两口子穿着自己纺织并缝纫的衣服,吃着自己种植的五谷菜蔬。夫唱妇随,自得其乐,情好无间,一起看花开花落,听鸟语声喧,风过林梢,月上蕉窗,自过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
那么,施良娣为什么会选择下嫁黔娄呢?
原来,黔娄农耕不忘学问。
闲暇时间,就整理自己的思想,写出了《黔娄子》一书。这四篇文章旨在阐扬道家法理,由伏羲氏凭天降河图神龟显示八卦之数,而研究天地生成的道理,重在从天地运行的气教,来求得宇宙变化的理教。其内涵分为两大部分:
一为“数学”部分,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再化为六十四卦再成三百八十四爻,从而更衍生一千五百二十策数,作为包罗宇宙一切的事物的“常数”;
另一为“化学”部分,如五行、阴阳、奇偶、顺逆、本末,始终,为构成宇宙一切的“变理”。黔娄子认为:‘数学”总摄万物之数,是万物之“性”,“化学”以成万物之形,是万物之“质”,先天而生其性,后天而成其质,从无形而生有形,为一切事物生成演化的步骤。
这样写来,由于从概念到推理,未能与眼前事物产生密切的关联,人们读起来比较费力,因而得不到读书人的推崇。
而施良娣看中的正是黔娄的学问。她早已把黔娄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当作了自己人生思想的一部分,并私下做了通俗化的演义。当她正式嫁入黔家,更是把黔娄之学当作了家学,她的目标就是要和黔娄一起把黔学发扬光大。
于是,施良娣在枕畔私语或桑荫闲话之间,不断把阴阳相感,天人合一的道理灌输给黔娄。她认为,天地之间是先有阴阳,有阴阳再有感应,有感应就会有变化,有变化就会有感应,如此循环激荡,变化无穷,这样解释吉、凶、得、失、悔、吝、忧、虞之象一下子就明了,也能够涵盖古今万事万物,究察宇宙天人之际。
黔娄根据施良娣的意见,对自己的四篇论著,不断地加以充实、订正,阐明了“常的无定便是变,变的有定就是常”的道理,既可验证人的“变态心理”,更可验证人的“常态行为”。于是,重订的《黔娄子》四篇,不仅解释了人类自然的天性,而且还洞悉其生克辅消之道。
书成之后,立即轰动了齐鲁,士子们悉心研究,奉为圭皋;国君与卿大夫也因为此书洞悉治国安邦之道,对黔娄的渊博和修养非常佩服。鲁共公想立他为宰相,黔娄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绝;鲁共公又赐他三千钟粟米,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黔娄也以无功不受禄而拒绝。
这种人生观和生活取向在今天这种纸醉金迷,趋炎附势的社会里是很难理解的,然而黔娄夫妇却确实身体力行做到了。要知道,当时连年荒旱,又逢巨风肆虐,黔娄和夫人衣食为艰,达官显贵纷纷馈赠,都被婉言谢绝。
迫于生计,黔娄夫妇迁居齐都临淄,设馆授徒,自食其力。齐威王听到黔娄来到齐国,就想聘他为国卿,也遭到了拒绝。
黔娄虽然没有在齐国担任官职,但齐威王对他十分尊敬,齐国一有重大变故或外敌来犯,齐威王总是要到黔娄住处请教,而且多能化险为夷。这样,就更增加了人们对黔娄的向往。
3、施良娣继承黔娄志
黔娄先生死后,孔子的高足曾参前往吊祭,看到黔娄尸首停放在破窗之下,身着旧绨袍,垫着烂草席,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不禁为之心酸,向施良娣说:“斜尔其被则敛矣!”意思是说把衾被斜过来盖就可以盖住黔娄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施良娣却说:“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其志也。”
曾参无言以对,深感惭愧,旋即又嗟叹道:“先生之终,何以为谥?”
施良娣说:“以康为谥。”
曾参感到不解,又问“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
施良娣正色道:“先生在日,鲁君欲任为相,辞而不受;齐君欲聘为卿,亦辞而不受,是有余贵也。鲁君尝赐粟三千钟,齐君亦屡欲予以报酬,均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困,不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以康为谥,谁曰不宜!”曾参听后,连呼:“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此后,施良娣继承夫君遗志,设帐授徒,专心教化,仁慈俭约,树立了一个贤惠妻子的典范。观施良娣的行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唯有妇也,而有斯人!”
【作者简介】乔永胜,致力于用现代视角检视历史人物,更多还原人性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