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孙策的历史原型是谁 公孙策原型人物介绍

一部《少年包青天》,不仅让观众认识了包拯,还认识了公孙策。公孙策才智和包拯不相上下,颜值方面略胜一筹,同样拥有不错的人气。那大家很好奇的是,公孙策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呢?其实公孙策是虚构出来的,他是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人物,乃开封府主簿师爷,包拯的好助手。虽然公孙策并不存在,但他或许是按照某位历史人物作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这背后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1、小说中的公孙

在《三侠五义》(后来又衍生出了《七侠五义》)中,公孙策的形象可谓完美,简直是少女杀手。他英俊潇洒。此前在《少年包青天》中有青年演员任泉出演的公孙策,就完美地再现了原著中公孙先生的风采。

作为包拯的智囊,公孙策足智多谋。在“陈州放粮”一案中,他乔装打扮,深入陈州,收集了许多第一手的证据;在“狸猫换太子”一案中,他又巧取供单,令郭槐认罪。不仅如此,公孙策还医术高明。在查案中,他曾不止一次装扮成江湖郎中。在七里村一案中,他就曾开出了保胎的方子,还说:“药用当而通神。我这方乃是独门奇方。用红锦一张,阴阳瓦焙了,无灰老酒冲服,最是安胎活血的。”

公孙策还非常有才华。开封府的三口铡刀——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就是出自公孙先生之手。书中有言“……研墨蘸笔,先度量了尺寸,注写明白。后又写了做法,并分上、中、下三品,龙、虎、狗的式样。他用笔画成三把铡刀,故意地以“札”字做“铡”字,看包公有何话说……谁知包公不但不怒,将单一一看明,不由春风满面,口中急急称赞:‘先生真天才也’!立刻叫包兴传唤木匠:‘就烦先生指点,务必连夜荡出样子来,明早还要恭呈御览。’”此外,审郭槐的特制刑具“杏花雨”也是公孙先生设计的,这些都可见其才学。

2、公孙策的时代和籍贯

公孙策的时代,相对比较容易搞清楚,因为包拯生活的时代是清晰的。史载,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逝于宋仁宗嘉祐七年即公元1062年,是“仁宗盛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原著中公孙策以学生自居,所以从年龄说,他应比包拯小一些,但大致上生活在宋仁宗时代还是不会错的。

公孙策的籍贯问题,就不太好说了。为什么呢?书中没有交代啊!这非常遗憾。对如此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原著《三侠五义》中竟然没有提及。

很奇怪吧?难道是作者忽略了?这么基本的问题,一般作者是不会忽略的,因为他废不了多少笔墨,但却是书中故事线的一个基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人推测,大抵是作者以为他无需交代,读者就应该能知道。

真是这样吗?还真是。

现在普遍认为公孙策是庐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合肥人。为什么呢?因为包拯是合肥人啊。作为在小说中包拯一生的挚友,两人同为庐州人,甚至早年还曾相识(《少年包青天》等影视剧中更是设定他们两个是同窗);后来公孙策科场不第,甘愿以“学生”的身份辅助在包拯身后。当然这种合理的改编已经超过了原著的范围,但却是我们这些读者,尤其是电视迷,所喜闻乐见的。

3、公孙策原型

如果确定了公孙策是大宋仁宗年间的庐州人,那他的原型可能就呼之欲出了——杨寘。这个字的读音与“置”同。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应都很陌生。但他绝对是北宋最牛的才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曾经在科场上连中三元!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自从科举制度建立以来,能连中三元者,是凤毛麟角。但他——杨寘做到了。

史载,杨寘,合肥庐州人,生于公元1014年,死于公元1044年。在籍贯上,他与公孙策都是庐州人;在年龄上,他比包拯年轻十五岁,以“学生”自称,理所当然;因此在这两个方面,历史上的杨寘与公孙策是相符的。才学方面,杨寘更是不遑多让。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他上京赶考,结果是乡试、省试、殿试都是第一,连中三元,一举夺魁,被宋仁宗钦点为“状元”。如果这还不能说明杨寘的才学有多牛,那下面的事情可能就会让你大吃一惊了。

庆历二年的科考榜单,状元是杨寘,榜眼是王珪,探花是韩绛,殿军是王安石。后面这三位,王珪于公元1076年接替王安石任宰相,韩绛于公元1070年任副相(去世后追赠“太傅”),王安石更是身兼“唐宋八大家和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哪一位都是宋朝历史上的顶流。这一届的考生中,有一位叫曾巩的人,名落孙山了。能力压这些大佬的人,说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怕是不为过。所以在才学上,杨寘与公孙策也是完美相符的。

杨寘这么牛,为什么寂寂无名呢?天妒英才啊!杨寘这个人很孝顺,甚至有些死心眼。他考中状元后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他非常悲痛,以至于长久都不能走出这种痛苦,结果就一命呜呼了,死时年仅三十岁。仁宗皇帝甚是心疼,特意降旨抚恤他的家属。杨寘的哥哥杨察也是才子,曾考中进士,是大词人晏殊的二女婿、晏几道的小舅子。

4、悲剧的启示

为什么是杨寘?或者说为什么不是他的哥哥杨察呢?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杨察的事迹历史上是清清楚楚地,而杨寘由于英年早逝,其所有的荣光都戛然而止,徒留叹息。但也正是这种空白才让后世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或许《三侠五义》的作者,深为杨寘的才华所折服,又为他命运的悲惨而叹息,于是在创造这本小说时就为他特设了“公孙策”的角色,让他可以在书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由于杨寘又真的死去了,所以公孙策一生都只能站在包拯的身后,深藏功与名。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很是欣赏杨寘的才华,但也看出了他的问题,于是就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他,这就是《送杨寘序》。

可惜他没有读懂欧阳修的意思。

欧阳修在文中说“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本来就体弱多病,又经常有不平的思想,还生活在外乡,长此以往,怎能不抑郁呢?”所以欧阳修就劝他,“没事你就多听听音乐,多多弹弹琴,修身养性,陶悦情操”。后来杨寘还是因太过悲伤而去世,其根源还是在于他个人的身心没有调节好,是故我们也只能如此感叹“人的命,天注定”。

杨寘是否为公孙策的原型,本来也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但杨寘的悲剧却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现在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或者需要排解的痛苦或困难,比杨寘应只大不小、只多不少,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平常心!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知道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死固然一了百了,却也再无任何的可能,唯有活着,试着与自己和谐相处,平静地与生活搏斗,才是真谛。

【作者简介】张东晓,男,生于1983年,河南平舆县人,现定居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孙  公孙词条  原型  原型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