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慈禧突染怪病,先后有多位医士为其诊治,无奈前几位都不肯说出实情,只有最后一位业余医生耍了一个“小聪明”,才治好了慈禧的病,更重要的是,这位业余医生还活了下来。这件事,在正史中并无记载,但是,在野史中,却传得有鼻子有眼,就像真的一样。下面,我们先看一看这一段儿野史,然后,再对比一下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又兼光绪老师翁同龢的日记。
1880年,是光绪当皇上的第六个年头。有一天,慈禧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浑身乏力,还经常伴有呕吐、恶心的症状。
慈禧毕竟是一位生过孩子的过来人,她心中暗忖:这病状怎么这么像怀孕呢?莫非自己有喜了?
不可能!自己可是从27岁开始守寡。
这不明就里的病状让慈禧徒增了几分烦恼和忧愁。
平日里,慈禧虽然垂帘听政,抢了光绪的风头和权力,但是,不得不说,光绪还算是一位孝子。
他听说太后有病了,马上安排王太医去给太后诊疗。
可是,把过脉之后,王太医却说:“老佛爷凤体健康,并无微恙。”
慈禧一听,不高兴了,她生气地责备王太医:“胡说,难道哀家是没病装病?”
王太医听后,慌忙跪在慈禧的面前,不断哀求:“老佛爷息怒,奴才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医术不精,的确没有诊断出是什么毛病,还请老佛爷治罪。”
说完,他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慈禧不耐烦了,她摆了摆手,示意王太医退下。
后来,光绪又派出几名太医一起为太后诊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儿子请了一群专家给自己的老妈会诊。
这些太医有的“望”,有的“闻”,有的“问”,有的“切”,一番诊断后,个个是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愣了半天,没有一个人说话。
最后,还是光绪打破了僵局,他问道“老佛爷患的什么病?”
太医们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搭话。
光绪见状,不由恼怒起来,他骂向太医:“你们是不是哑巴了?说话啊。”
太医们见状,赶忙跪在光绪面前,胆战心惊地答道:“启禀皇上,太后凤体无恙。”
“什么?凤体无恙,老佛爷为什么还会呕吐不止?”光绪反问道。
太医们自顾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说话。
光绪骂道:“庸医,你们都是些庸医,来人,把他们拉出去,各打40大板。”
这些太医们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疼痛难耐,但是,依然咬紧牙关说:“皇上,老佛爷确实没病,奴才们愚钝无知,无能为力,还请皇上另请高明……”
没办法,人家太医能力有限,现在已经“尽力”了,依然诊断不出太后的病情,也不能怪他们。
几天后,李鸿章听说了此事,他给光绪和慈禧推荐了一名江南名医。
此人名叫须德诚,家住苏州城,祖上世代行医,他本人自幼跟随家人学习医术,精通医道,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一说,这位医士叫薛福辰,在本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结合翁同龢的日记,专门介绍这位医士巧医慈禧太后的故事。
光绪听后,非常高兴,他马上安排李鸿章将须德诚接到了京城。
须德诚在光绪的陪同下,细心地给慈禧把脉,翘起的手指刚一搭上慈禧的脉搏,须德诚脸上就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他心中暗自惊叹:“果不其然,那些太医都是个顶个的医术高手,他们怎能诊断不出太后的病?原来一切如此!”
须德诚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不能像太医们那样回答,这会让自己的推荐人李鸿章大人颜面扫地;当然,也不能点破实情,那样会让自己家破人亡。
还好,他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经过把脉断诊,他更加确信慈禧恶心呕吐的原因。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法子,只见他拱手作揖,向慈禧和光绪禀奏:“老佛爷并无大碍,只是忧国忧民,过度劳累,积血为‘淤’,堵于腹中,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而已。”
慈禧似乎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她问须德诚怎么治疗时,须德诚说:“只需清理淤血,调理几日即可。”
站在一旁的光绪赶快催着让须德诚给老佛爷开药方。
可是,须德诚却不紧不慢地答道:“此病需用小人的家传秘方,可是这秘方不外传,也不宜别人插手,这样吧,待小人回到住处,赶快按照秘方配药、煎好,三天后,小人亲自送来,保证药到病除。”
光绪听后,非常高兴,没想到这江南名医比太医院的太医还要高明。
而另一旁的慈禧更是高兴,她心中暗暗称赞须德诚不仅医术高明,还挺聪明,更会做人;他的“积血为淤”说、“不外传”之秘方非常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
按照宫中的规矩,他当着慈禧的面儿,亲自尝了尝药剂,以证明没有毒后,双手将药递给了慈禧,请她服下,并特意嘱咐:“太后,请放心,一个小时后,病根就会消除,您的凤体自会康复”。
说罢,须德诚请慈禧移步到后花园,这里专门安设了一张软床,床的齐腹处凿有一个碗大的洞,洞下面就是“泄污井”,而软床四周又围着千层布,从外面看去,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须德诚请宫女将慈禧扶到床上,然后,吆喝着让所有人全部撤出,只让慈禧太后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
慈禧刚躺下不久,药效发作,随即一阵狂泻,一股儿“淤血”从慈禧腹中喷泄而出,正好掉到了“泄污井”里。
顿时,慈禧感觉轻松畅快了很多,当然,她内心之中又不由自主地赞叹须德诚的无微不至和善解人意。
在软绵绵的床上,休息了片刻,慈禧便喊来宫女搀扶着自己回到了寝宫。
自此,悬在慈禧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慈禧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其实,慈禧并没有病,而是,从27岁开始守寡的她不堪忍受深宫内的寂寞,竟然红杏出墙了,在偷欢取乐之余,由于避孕不当,怀上了孩子。
至于她的姘头,根据口耳相传,那就多了去了,有人说是恭亲王奕欣、文华殿大学时荣禄、僧格林沁之孙那尔苏;还有人说是太监李莲英、太监安德海;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京城的一个白姓古董商、京华饭店一个姓史的小伙计等。
甚至,还有个叫巴格思的英国人,在自己的自传体著作《我与太后》一书中,主动表述自己与慈禧有过长达6年的恋情,从年龄上来看,这位叫巴格思的英国人足足比慈禧小了38岁。
总之,慈禧的情夫有很多。
怀孕一事,让慈禧愁肠百结,日夜不安,她非常担心自己出轨的丑事暴露出去,到时候,不仅仅会有损自己的形象,还会引起朝廷动荡,甚至,还会受到光绪等人的夺权和清算。
到时候,命不保已,朝廷之国运也岌岌可危。
所以,她不能生下这个孩子。
现如今,慈禧怀上了孩子,想要流掉的话,对于王太医等人来说,轻车熟路,不费吹灰之力,开一些流胎药就可以了,但是,一旦走漏风声,不仅自己掉脑袋,弄不好全家人都要被斩首示众。
即便他们守口如瓶,缄口不言,根据慈禧的作风,事后还是会被灭口的。
所以,在掌握生杀大权的慈禧面前,那些太医们宁愿挨板子,也不愿意为慈禧诊治。
果不其然,慈禧的身体康复后,她又生下了一块“心病”:须德诚既然治好了自己的病,那么,他就知道自己怀了孕,现如今,须德诚远在江南,一旦他泄露出去,我这老脸儿还往哪搁?
杀手得令后,披星赶月,日夜兼程,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苏州城。
刚来到须德诚家门口,杀手就看到一支送葬队伍抬着棺材从须德诚家出来了,披麻的、戴孝的,哭得泪流满面。
杀手一打听,原来须德诚暴病身亡了。
杀手喜出望外,没想到自己没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于是,他回到京城向慈禧复命去了。
慈禧得知了须德诚的死讯,心中暗喜,没想到上天又给她去掉了一块心病。
可是,她哪里知道,须德诚根本没有死。
原来,须德诚与李鸿章私交甚好,在须德诚为慈禧治病时,他就给李鸿章说明了是为慈禧打胎,并告知李鸿章,尽管自己做的滴水不漏,也担心慈禧会卸磨杀驴、秋后算账。
李鸿章也深知慈禧的为人,为了保护须德诚,他暗中派自己的心腹时时刻刻观察慈禧的动向。
当李鸿章得知慈禧派杀手赶往苏州的消息后,他立即差人马不停蹄地赶往苏州,给须德诚通风报信。
须德诚听后,提前做好了安排,他让家人给自己买了一口棺材,放在家中,并让家人大肆宣扬自己暴病身亡;等杀手来时,便安排出殡,同时,还嘱咐家人一定要哭得感天动地。
就这样,须德诚躲过了一劫。
从此,他隐姓埋名,远走家乡,在民间救死扶伤,直到慈禧去世,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这一段就是慈禧怀孕的野史。
但是,三悟认为,慈禧并没有怀孕,只是后人编排而来的一个故事而已。
既然须德诚诊断出慈禧怀孕,慈禧和光绪为什么轻易将须德诚放归江南?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埋雷么?
再说须德诚假死后,慈禧并没有再深入追究须德诚及其家人,难道她会轻易相信须德诚没有把“秘密”告诉他的家人?
百密一疏,木桶原理,慈禧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所以,这件事情只是后人编排出的故事而已。
当然,虽是故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很有可能与光绪年间,慈禧生得一场病有关。
同样是1880年,46岁的慈禧病倒了,当时的病情非常严重,连太医院的太医都治不好,无奈之下,朝廷下令向全国广征医术高明的医生来为太后诊治。
军机大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湖北巡抚彭祖贤共同举荐薛福辰进宫为慈禧诊疗。
薛福辰是何许人也?他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医术?
根据记载,薛福辰祖居江苏无锡,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聪明好学,天性敦厚,7岁就能写文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神童。
除了熟读经史百家之外,业余时间,薛福辰还研究诸家医书,用了5、6年的时间,竟然习得了精深的医术,素有妙手回春之称。
根据翁同龢的日记记载,慈禧患的是骨蒸病,这是一种病理非常复杂的疾病,常表现为发热似自骨髓蒸蒸而出。
但是,薛福辰本是一名地方官员,并不是职业医师,他被推荐到太医院后,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为慈禧进一方一药,他都会反复斟酌,几番思虑,必求得当。
这一干就是3年,这3年里,除了任劳任怨,他还不断思考着诊治之良药。
慈禧时不时地赏赐给他一些金币玉珠、蟒服、丰貂等贵重之物。
在薛福辰的精心照料下,历时3年,慈禧终于康复了。
朝廷再次赏他头品顶戴,调补直隶通永道,算是重新走入仕途了。
而在这期间,李鸿章、丁宝桢等人多次向朝廷举荐薛福辰到外地任职,慈禧和皇上都没有答应。
原因很简单,就是慈禧和皇上非常相信薛福辰的医术和人品,倘若让薛福辰到外地任职,去哪里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太医呢?
而通永距离京城仅40里而已,倘若皇上和慈禧身体偶感不适,还会招薛福辰进宫看病。
后来,皇上感觉这40里的路程也非常远,便提拔薛福辰为顺天府尹,转补宗人府丞,迁都察院左福都御史。
1889 年,薛福辰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在仕途上已经力不从心,他多次向朝廷提出辞职,皇上不得已只好许之。
同年7月2日,薛福辰病故于无锡家中,享年58岁。
朝廷闻讯,御赐白银500两治丧;慈禧还特意为薛福辰题了联语:“人游霁月光风表,家在廉泉让水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