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相亲是什么样的 古人相亲有什么习俗

说到相亲,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一直到现在相亲这个事情还是非常普遍的。那么在古代的时候,相亲是个什么体验呢?古人相亲是什么样的,他们在相亲的时候都有什么习俗呢?大家肯定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人到底是怎么相亲的吧!

1、古代相亲是什么样的

《周礼》中记载了中国最原始的相亲方法。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负责男女青年婚嫁的官员“媒氏”会组织几次“大型相亲类聚会”,也就是将未婚的青年男女召集到某个地方,让他们吟唱情歌来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爱意,自由地选择伴侣,两情相悦者就可以合法地在一起。集体相亲,是不是很狂热?

最夸张的是,在这一天组成的情侣,就算私奔也是被允许的!《诗经》中有很多唯美的诗篇讲的都是男女情歌互唱的场景,比如国风中的《摽有梅》:“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大意是:“梅子成熟了,已经落到地上啦,要用簸箕收拾起来,喜欢我,想追求我的小伙子啊,不要羞涩了,赶紧表白吧!”,虽然原始,但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浪漫。

等到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以后,就没有那么欢乐的相亲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流行起来,如果不经过父母的允许,媒人的引荐,即使相互倾心,男女双方也是不能见面的,否则就要受到别人的轻贱,婚嫁要严格按照“六礼”进行,即纳采(提亲)、问名(了解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并进行占卜,看两人是否合适)、纳吉(商定婚约)、纳证(送聘礼)、请期(商定结婚日期)、亲迎(举行婚礼)。似乎没有相亲的环节,六礼之前,甚至连彼此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自由度大大降低。

到了市井生活丰富的宋朝,相亲又被重视起来。到了适婚年龄,男方经媒人引介,到女方家里去,双方互相了解一下,若男方满意,就往女子的头上插一支钗子,如果不满意,就送给女家两匹绸缎。女家好像只赚不亏啊!这个方法倒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年轻人的感受,不过,女方好像没有什么发言权。到后来,虽然不再有插钗子或是留绸缎的环节,女方的想法也逐渐被重视,但这种相亲的方式基本被延续下去

2、古人相亲有什么习俗

明朝清朝的时候。还出现了一种“相亲的习俗”,职业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里,女方不出面,而是在闺房里观察男方的一举一动。如果看上了男方,也觉得合适,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便不出闺房,男方也会知道这门婚事是不成了。

相亲成功其实也是概率事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着被拒绝的机会。

历朝历代的古人,秉着真诚认真的态度,用含蓄又巧妙的理解,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和伤害。

即使这段感情不成,也会为对方保住了体面和自尊,不至于太尴尬,有时能否为别人多考虑一点,恰恰能看出这个人的修养与为人处世的智慧。

虽然现代人相亲已经不需要沿用各种繁琐的礼仪,但能汲取到古人在相亲过程中的内涵与智慧,也可以帮你在相亲过程中化解尴尬,成为一个高情商、有智慧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相亲  相亲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古人  古人词条  什么样  什么样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