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氏孤儿案,可能很多人都有听说过,这也是咱们中国历史上被改成了影视作品最多的历史事件之一。昏庸至极的晋景公,残暴凶狠的屠岸贾,忠心耿耿的程婴,慷慨赴死的公孙杵臼等等这些鲜明的角色都随着这个故事深深的烙印在了大家的内心。与此同时,史学界对于赵氏孤儿的流传有着另外的故事版本,事件的诱发是因为赵朔妻子赵庄姬与自己的小叔子赵婴齐的私情所引起的。瞬间整个故事就沦为了狗血的家庭伦理。
今天我们并不是要去跟大家分析这两个故事版本的真假虚实,我是想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版本中,各方势力对赵家动手的名义上的原因——赵盾弑君。
赵盾这个名字对战国史而言可是十分重要的,他是晋国在晋文公称霸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权臣,之后在战国年间纵横天下有着无数故事的赵国,就是由他一手奠定的基础。
赵盾弑君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晋灵公时期,赵盾掌权,他的堂弟杀了晋灵公,史官董狐就记录下了四个字:赵盾弑君。赵盾很不爽,这不是我干的,是我堂弟干的啊,董狐说,你是赵家的老大,你自己的堂弟杀了国君你难道不知道?就算你事先不知道,你事后也没有处置你这个堂弟啊,你还说不是你干的?于是这四个字就记录了下来。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那这个“赵盾弑君”的事情不是很明了了嘛,一个权倾朝野的大臣,杀了自己的国君。但是这个故事很特殊在于,虽然大家都不否认赵盾弑君的事实,但是当时到后来的正史记载中,对赵盾还是褒奖为主的,就连最崇尚君臣关系的孔子,对赵盾的评价都是一句“古之良大夫也”。这就很奇怪了,一个人能弑君,还能让孔子他老人家给一句正面评价,历史上也没有几个这样的例子。
有人会说了,那这会不会是因为赵盾弑君的这个“君”不是个好人啊?赵盾杀了他让大家都开心。史书上想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但是从逻辑上来讲,不太可能,赵盾杀掉的国君是晋灵公,死的时候才17岁,这个半大孩子,就算教育的不好,能做多少荒唐的事情啊?而且,谁都知道,此时的晋国,赵盾当家,由可靠的赵盾大人把持着国政,一个毛头小伙子,就算有心祸国殃民,有这个权力么?所以,这个原因,应该不大靠谱。
那么,赵盾为什么能杀了国君还让大部分人给好评呢?
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让赵盾成了大家口中的那个弑君的好大臣。
1、治国有方,让中下层人民没有传播他坏话的动力,赵盾不但对内安定国家,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对外战胜秦国,取得了少梁之地,开疆拓土;
2、赵盾团结了跟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晋国其它贵族的利益,赵盾大权独揽之后,进一步强化了六卿掌权的形势,这六卿就是赵、韩、魏、智、范、中行,大家都知道这六个家族后来势力越来越大,完全架空国君之后,自己打的你死我活,最后剩下赵魏韩三家平分了晋国。所以说,虽然后来各方势力打的你死我活,但是本质上,一直掌握着晋国话语权的这些贵族都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赵盾的好处,所以他们就算对赵盾的后人有所不满,也绝对不会说赵盾的坏话,保住了赵盾,就保住了他们架空国君的合法性;
3、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赵盾有一帮好子孙,赵家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代最有话题性的家族之一,大家总会想起在晋阳城下绝地翻盘的赵襄子,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渑池会上靠着蔺相如廉颇一文一武维护本国尊严,一直到了后期,还能靠着李牧这样的名将一再击败秦军。因为自己子孙的争气,所以后人在评价赵盾时,看着赵国后来的精彩表现,也总会为赵盾加加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