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没有美颜和滤镜古代女人如何使自己变美?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现在的人们不仅可以吃的很好,而且穿的住的用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好了,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也是很喜欢拍照,用照片来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么,现在人拍照前还会适当地化妆,让自己更加美丽。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美颜和滤镜古代女人如何使自己变美?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动听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瘦了”。减肥是现代姑娘们永恒的话题,然而在古代,女子们对于减肥比现代还拼!今天咱们就用100秒的时间说说古代减肥那些事儿!

不止是我们现代人喜欢身材苗条的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流行着减肥的事了。楚灵王建了一座章华宫,又叫“细腰宫”,因为楚灵王喜好腰细的女人,所以宫里的美女们都是清一色的细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为投其所好,宫中的美女纷纷减肥节食,誓把瘦身运动进行到底,经常有人因此而活活饿死。从此这种小细腰就被冠予“楚腰”之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没有年代之限。只不过现代的女性跟喜欢高呼“燃烧我的卡路里......”古代的女性更注重装饰美和妆容美,这样才能艳压群芳。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靖康之难以后,宋徽宗派官员曹勋逃回南宋,让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构起兵相救,曹勋带回了赵构许多至亲的随身物品作为凭信,其中有赵构发妻的一只耳环,当年康王与康王妃情深爱浓,耳环或许能唤起苟安的赵构解救苦难中亲人的奋发,然而家国巨变,情随事迁,半壁河山尚无力收回,更何况一个“失节”的妻子,可怜的王妃留着另一只耳环,残生唯有望断归路泪空流了。

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之风俗比刘宋时期早,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就是指额黄。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皮日休诗“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郑史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古时还时兴过由额黄发展而成的佛妆,张芸叟《使辽录》中所说:‘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但这种潮流并未大范围的在汉地流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滤镜  滤镜词条  美颜  美颜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女人  女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