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登录火星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中国也终于是登录火星了,那么很多人非常的好奇,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登录过火星的国家有哪几个呢?他们又分别于什么时间登录的呢?又登录了几次呢?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1、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有几个
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目前来说只有“2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
印度还欧洲的探测器只是进行了轨道探测,并没有登陆。前苏联曾经有一颗探测器降落到了火星上,但是降落之后被飓风摧毁就没有任何信号数据返回了,这个算是失败了。所以前前后后只有美国和中国成功登陆了火星。
2、各个国家登陆火星的详细历程
2.1、美国火星计划
毫无疑问的是,目前在人类火星探测计划上,美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而且其每一项计划都可谓世界瞩目,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征程中,做出了巨大而辉煌的贡献。美国火星计划起源于“水手”系列行星和行星探测器。水手1号与水手2号探测器分别于1962年6月及8月发射,目标均为金星而非火星,前者因出现故障而失败,后者则成功地掠过金星而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接近其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第一个以火星作为目标的是水手3号,于1964年11月5日发射,但因偏离轨道而失败。23天后,美国再次发射水手4号,其经过八个半月的星际航行后,于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过,并向地球发回了21张照片。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
从1962年到1973年的11年间,美国共发射水手系列探测器10批次,其中3个飞向金星(2次成功1次失败),6次飞向火星(4次成功2次失败),1次对火星和水星进行了双星观测。值得一提的是,水手9号于1971年11月13日到达火星,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探测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水手系列探测计划的结束,并不代表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结束。恰恰相反,水手探测计划为美国行星及行星际探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掀开了美国深空探测计划的新篇章。1975年,美国先后发射了海盗1号与海盗2号探测器。海盗1号于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成功着陆,但其并未成为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类探测器(前苏联火星3号(1972年)捷足先登)。然而,美国仍然可以很自豪地对世界宣称,海盗1号是人类第一个登陆火星并成功传回照片的探测器。它发回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表面周景全彩色图,让科学家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火星的天空是略带桃粉色的,并非是他们原先所想的暗蓝色。同年,海盗2号成功着陆,它携带的地震检波器成功记录了一次火星地震。
“海盗1号”和“海盗2号”像一对孪生兄弟,各方面都极为相似。两艘“海盗号”的探测表明,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其表面也有环形山,但比月面上要少得多,还有大峡谷、 山脉以及蜿蜒曲折、外貌酷似河床的结构物。然而,在它们长达六年的火星工作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高级生命痕迹。伴随着海盗1号(1982)、海盗2号(1980)的相继失效,海盗计划于1983年结束。
海盗计划结束后,美国火星探测计划曾出现了将近十年的寒窗期。笔者猜测,这是在经历快速发展后的冷静思考期。火星探测计划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而其短期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加之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或许对美国火星计划造成了一定影响。直到1992年9月25日,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美国再次拉开了人类全面探测火星的序幕。然而,火星观察者号在经历11个月飞行7.2亿公里后,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调查结果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微量四氧化氮从一个失效的阀门泄露出来,同另一种火箭燃料(甲基联氨)混合,导致压力和温度上升,随后爆炸。气体从破裂的管子中喷出,使飞船疯狂旋转,切断了同地面的通信联系。
火星观察者号的失败并没有使美国航天科研工作者失去信心,在短暂的调研、分析与总结后,他们推出了一个新的替代方案:火星全球勘测者(Mars Global Surveyor)。其于1996年11月7日发射,经过10个月的飞行,于1997年9月11日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并开始对火星进行考察。其主要任务是拍摄火星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研究火星的地貌和重力场、探测火星的气候变化、分析火星表面和大气的组成等。火星全球勘测者向地球发回了几千幅火星表面图像,并且对火星表面进行了2,700万次海拔高度测量。利用这些图像和数据,科学家们绘就了火星的一幅地形图。这枚探测器持续运作了10年,最后在2006年11月5日失去讯号联络,成为迄今服役最长的火星探测器。它发回的信息量比之前升空的所有火星探测器的总和还要大,是最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之一。
在火星全球勘测者发射的同时,美国启动了另一项火星登陆计划:火星探路者号(Mars Pathfinder, MPF)。其于1996年12月4日发射,于1997年07月04日在火星表面着陆。它携带的索杰纳号火星车,是人类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车。索杰纳其实是一个六轮小型机器人(仅有微波炉大小),主要采用太阳能动力,其行驶速度约2英尺/分钟,犹如蜗牛爬行。火星车的主要任务是对火星上的岩石和土壤进行探测和分析。随后,1998年与1999年,美国分别发射了火星气候探测器与火星极地着陆者,但任务均宣告失败。2001年4月7日,火星奥德赛号(Mars Odyssey)发射升空,并于同年10月进入火星轨道。其携带了3台科学仪器,包括一个热散发成像系统,一个伽玛射线光谱仪和一个火星辐射环境试验器,其主要任务是解构火星表层的构成及辐射环境。火星奥德赛号发现火星表面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并在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和好奇号登陆期间,“奥德赛”扮演了通信中继站的角色并工作至今,是迄今工作最长的火星探测器。
2003年6月至7月,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勇气号(Spirit, MER-A)和机遇号(Opportunity, MER-B)先后发射升空,并分别于第二年1月3日和1月25日,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勇气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勇气号相当于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科学实验室,首次测量了火星上的岩石及地表土壤温度。其预设的科学考察使命为90天,实际考察时间大大延长,直到2011年3月22日才与地球失去联络。火星上沙尘暴和尘卷风并没有预计的严重,探测器的除尘功能有效发挥,使得探测器太阳能帆板的寿命大大延长,能量吸收非常良好,为科学考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充足电源。机遇号的设计寿命同样为三个月,但直到现在,机遇号仍继续在火星正常工作,其已在火星漫游13年多。机遇号最初的目标是在火星表面寻找水是否曾经存在过的线索,其不辱使命,进入一个远古湖泊底部,探测到大量含水矿物质,证实火星远古时期更温暖和潮湿,而非现今的遍布灰尘的寒冷沙漠状态,其创造了NASA外星最长行驶距离纪录(42.195公里(2015年3月28日数据))。目前,机遇号仍十分活跃,相信会带给人类更多充满惊喜的发现。
005年8月12日,火星侦察轨道器发射升空,于2006年0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其主要目的是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对火星进行详细考察,并为后续火星地表任务寻找适合的登陆地点和提供高速的通讯传递功能。这样计划预计运行四年,但至今仍在轨运行,其发回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超过了之前火星任务的数据量总和。
2007年8月4日,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并于2008年5月25日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凤凰号与之前的一对孪生兄弟(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勇气号与机遇号的登陆地点靠近火星赤道附近,且采用可自由漫游移动的工作模式;而凤凰号的登陆地点在火星北极地区,并采用“蹲点”的工作模式,意味着它不具备移动能力。凤凰号实际上是在一个夭折的火星探测器项目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取名“凤凰”,寓意“浴火重生”。设计者们希望这只在前辈基础上“重生”的“凤凰”能不负众望,在火星探测中有更多的重大新发现。或许是得益于这么美好的寓意,凤凰号果然带给人们诸多惊喜。2008年6月15日,凤凰号在着陆地点附近挖到的发亮物质随后被证明是冰冻水,从而证实火星上的确存在水。凤凰号还探测到来自火星云层的降雪,找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最新证据。任务完成后,随着火星进入严冬,凤凰号由于电量难以维持而失去联络。
2011年11月26日,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于2012年8月6日成功登陆火星。其搭载的好奇号火星车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在它第一年的工作中,好奇号火星车达成了它预定的科学目标。在一个名为黄刀湾(Yellowknife Bay)的地点,好奇号发现了一些含有粘土矿物的沉积岩层,这表明在数十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充满淡水的湖泊。这里曾经拥有生命发展所需的所有必要条件以及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2013年9月,好奇号火星车发现,火星表面土壤按重量算约2%是水分,只需将土壤稍稍加热,即可获得水,这是最令人激动的结果之一。2014年12月9日,好奇号采集到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盖尔陨坑中心位置的夏普山的形成之谜:夏普山极有可能是数百万年前大型河床的沉积物累积风化形成,这对证明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设给出了有力支持。2015年6月18日,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陨石样本中发现大量甲烷,证明了火星上有微生物存在。目前,好奇号工作仍十分正常,相信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奇发现。
2013年11月18日,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发射升空,于2014年9月22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其使命是调查火星大气失踪之谜,并寻找火星上早期拥有的水源及二氧化碳消失的原因,了解火星大气层的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MAVEN探测到了火星大气电离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金属离子(铁和镁)层。这些金属离子来自太阳系碎片,比如彗星尘埃和陨石,当它们进入火星大气后会被加热,然后燃烧、蒸发,甚至电离。2014年10月赛丁泉彗星近距离掠过火星时,MAVEN曾检测到了与彗星尘埃相关的金属离子层。2015年2月,当MAVEN进行首次深潜活动,将轨道降至海拔125千米的最低点时,科学家立即发现高层大气中仍有金属离子。由于当时并没有彗星经过,这应该就是科学家所预期的长期存在的火星金属离子层。此外,MAVEN还看到了日冕物质抛射颗粒直接影响火星高层大气所形成的极光。在地球上,由于磁场的作用,极光主要出现在南北极地区;而在火星上,极光更加分散,甚至还可能带动大气中的气体逃逸到太空。
美国凭借先进的技术、谨慎探索的态度,在火星探测计划上稳扎稳打,踏实向前推进。虽然也经历过失败(火星计划的巨大难度决定了失败在所难免),但大部分计划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且获得了重大发现。
2.2、前苏联/俄罗斯火星计划
前苏联在人类探测火星的历史进程中,起步最早,却最是历经坎坷。其火星计划起始于1960年10月的火星1A号与火星1B号,然而,这两枚火星探测的先行者却连地球轨道都没能到达。1962年11月1日,火星1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然而它仍被看作是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接下来的近十年时间里,前苏联陆续发射了探测器2号与3号、火星2A号与火星2B号、宇宙419号,基本都已失败告终。直到1971年底,火星2号与3号探测器陆续发射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才扭转了前苏联火星探测计划屡屡遭遇失败的局面。火星2号轨道器向地球传回了大量数据,其携带的登陆器也成为人类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体(虽然一着陆就与地球失去了联系)。火星3号登陆器成功登陆火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但仅仅工作了大约20秒,甚至没能发回一张完整的照片就失去了联系。
1973年发射的火星4号继续失败,同年发射了火星5号、火星6号与火星7号,火星5号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拍到世界第一张火星彩色照片,获得60幅图像,任务持续9天后停止工作。火星6号与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1988年发射了福布斯探测器1号和2号,福布斯1号在飞往火星途中失踪。福布斯2号则在1989年3月27日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后不久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抢占战略优势,开展了大量频繁的火星探测尝试,但大部分计划最后均以失败告终。火星探测计划耗费了前苏联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并未取得满意的探索结果。随着前苏联解体,其火星探测任务的接力棒交给了俄罗斯。1996年11月16日,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发射升空,但其进入地球轨道后未能成功点火进入火星转移轨道,同样以失败告终。2011年11月,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在推迟两年后发射升空,但因主动推进装置未能点火而变轨失败,其搭载的中国第一个火星着陆器“萤火一号”也宣告失败。
从前苏联及俄罗斯火星探测任务屡屡遭遇失败的艰难历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火星探测任务的复杂与艰辛。火星探测作为人类探索外太空的重要征程,需要我们勇敢大胆的尝试,但同时应该时刻保持严谨踏实的态度。稳扎稳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计划,不可盲目冒进,但同时也不可畏缩不前。此中权衡,需要广大航天科研专家贡献智慧。
2.3、欧空局火星计划
2003年6月,欧洲宇航局的第一个火星登陆器“猎兔犬2号”及其搭乘的“火星快车”探测器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猎兔犬2号是英国一个航天器,又名小猎犬2号,该名字来自曾两次跟随对达尔文远征的小猎犬号帆船,这两次远征促使达尔文形成了进化论。2004年,它从火星快车上释放出来后的第六天,正准备按计划进入大气层时,失去了所有的联系。但“火星快车”至今仍在绕着火星轨道飞行,状态良好。
2015年1月16日,美国NASA宣布由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的影像中找到失踪的猎兔犬2号。通过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拍摄的卫星图像,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这一失踪超过十年的着陆器的“确凿证据”。图像显示,猎兔犬2号成功着陆但太阳能板未全部展开,因通信天线在太阳能板下面,故欧洲空间局无法同猎兔犬2号建立通讯。这样的结果,至少说明猎兔犬2号计划比先前所知的要成功。然而,作为猎兔犬2号计划的发起者,皮林格教授已遗憾辞世,其永远无法知道他的登陆器其实已登陆火星。
尽管还不清楚猎兔犬2号的故障原因,但得知它成功着陆的“旧闻”,已为欧洲下一阶段火星探测计划注入新动力。2016年,欧空局“ExoMars”火星探测任务的两个探测器“微量气体轨道探测器(TGO)”及Schiaparelli探测器在飞行约4.96亿公里后,顺利抵达火星。TGO已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然而,Schiaparelli探测器在着陆火星过程中,发生了爆炸。欧空局登陆火星的任务再次失败。
2.4、印度火星计划
印度的火星计划启动于2012年8月,2013年11月5日,印度“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探测器从印度萨迪什亚万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2014年9月24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从宣布启动火星计划到成功发射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仅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而且是第一个首次启动火星计划即获得成功的国家。更让人惊叹的是,印度将整个火星计划的经费压缩至7400万美元,低于美国很多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成本。
探测器重1350公斤,携带照相机、成像光谱仪、甲烷感应器等设备,预计在火星轨道运行至少6个月,主要研究火星表面状况,同时“扫描”火星大气层,以探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关键的物质甲烷。
除了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盟、印度成功将自己的探测器送至火星,日本也曾经尝试过火星计划。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于1998年7月3日发射升空,是日本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在艰难地飞行了五年之后被迫放弃任务,以失败告终,后续也再未启动过火星探测计划。从各航天强国发展火星计划的历程中可以看到,火星计划充满挑战,遭遇失败在所难免。然而,这些失败从来都不能阻挡人类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步伐,反而成为不断走向成功的基石。中国的火星计划起源于2011年的“萤火一号(YH-1)”,但由于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变轨失败而告终。
2.5、中国的火星计划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中国国家航天局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2011年11月8日,“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的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2016年1月11日,中国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并将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7月6日,百度App与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推出“追踪火星计划“ 。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5月14日,据国家航天局官网消息,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5月15日7时18分,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