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四大名著非常的感兴趣,其中水浒传的争议很大,今天就来说说水浒传宋江的事情,话说宋江一直想被招安,这不是小编说的啊,这是网友说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的说法呢?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会发现,真正的真相还真的不是这样的,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宋江什么时候“一心要招安”了?施耐庵在“引首”故事中说,梁山好汉是洪太尉放出来的妖魔,这些妖魔就是来“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的。宋江是这伙“妖魔”的领头者,肯定是要带着一百单八将,让“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的寨主,宋江根本不可能“一心要招安”。
既然宋江不是“一心要招安”,那么,后面的问题就不成立了,宋江根本就不是为了当官才上的梁山。即便是后来会像朱武投降史进那样,迫不得已招安了,那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救自家兄弟。
宋江绝不会主动投降招安,但是,梁山上却有人一直想着招安。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被所有读者认为的梁山造反派托塔天王晁盖。
宋江要造反,晁盖要招安,水浒传就是这么写的
我曾经以晁盖借彭玘之口,在劝说凌振投降时说出了招安愿望,证明晁盖才是梁山唯一要招安的人。有位喜爱《水浒传》的朋友说我举的是孤证,以此断言晁天王要招安,有点可笑。
晁天王是梁山主张招安的“孤家寡人”,这可不是“孤证”能够证明得了的,施耐庵从这个人物一出场就设下了伏笔,他与宋江等梁山一百单八将目标一致,但达到目标的方式却不完全一致。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但宋江要造反,晁盖却要招安。这一点,恐怕谁都没有读出来。
那么,晁盖为何一出场就被写成了一个一心要招安的人物了呢?因为,“托塔天王”是佛门的护法天王,当然不能够以造反的形式去“替天行道”了。说晁天王是佛门的护法天王,有依据吗?
我读书解书从来就不用“孤证”,更不会没有证据地脑补。施耐庵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特别设置了晁盖、白胜这样一对人物,用意就是把晁盖写成了与宋江等一百单八将教派不同的佛门护法天王,也就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处,施耐庵引据的就是佛典故事——《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这是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佛典,其中有个故事,说的是唐玄宗时期,安西城被番兵围困,形势异常严峻。毗沙门天王忽然现身城北门楼,金光万丈,唐军声威大振,击鼓之声震动三百里,奋勇杀敌。此时,一只金鼠咬断敌军弓弦,相助唐军击败了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
如此明确的“证据”,是完全可以证明《水浒传》中晁盖这个托塔天王,就是佛门的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
如果说这还是一条“孤证”,那好,我再举一条证据来证明晁盖的真实身份。这条证据出自梁山三十六人的蓝本《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其中,写“铁天王晁盖”的四句赞诗是这样讲的: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毗沙天人,就是毗沙门天王,与佛教典籍完全一致,龚开也是以《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画了晁盖这个形象。
毗沙门天王的画像或者塑像,左手中就有一只白鼠,在《水浒传》中,就是白日鼠白胜。所以说,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不是“孤证”,而是铁证。同样,晁天王不愿意以造反的方式“替天行道”,也是铁证。
晁天王是不愿意上梁山的,因为吴用瞒着晁盖,在石碣村暗中调查梁山情况,设计了生辰纲劫案之后的路线,预设了阻击官兵的战场。所以,当宋江报信后,吴用才告诉晁盖从石碣村上梁山。因而,吴用是故意暴露了晁盖,晁盖是吴用逼上梁山的。
到了梁山,晁盖告诫好汉们,不可伤害一人。刘唐、三阮他们下山劫财,晁盖十分担忧会伤害客商,特别地叮嘱三阮。刘唐等人劫掠回山,晁盖叫过小喽啰询问是否伤了人,小喽啰告诉晁寨主,不曾伤害一人时,晁盖大喜,赏了小喽啰一锭银子,感慨地说,我等只可善取财物,不可伤害一人。不伤人,谈何造反?
因此,攻打朝廷堡寨、州府,斩杀朝廷命官,棒杀宋徽宗的国舅,这些杀人造反的事,都是宋江挑头干下的。
毗沙门天王本来就是一尊财神,手里握着的是一只“吐财鼠”。但是,晁天王不会以杀人的方式劫取财物的。假如他真的杀人放火劫财,那就不是托塔天王了。吴用设计的生辰纲劫案,原来也是为了满足晁盖的愿望,没有杀害杨志等人。
这一段写得太多了,只是为了证明晁天王才是梁山真正要招安的人,而且是“孤家寡人”。宋江及一百单八将肯定是坚决的造反派,哪里会“一心想着招安”呢?
宋江“一心想被招安”,都是续书胡说的
晁天王没有归位之前,或者说借彭玘之口劝说凌振投降之后,到曾头市中箭这段故事中,宋江确实在文本中提到过两次招安。但是,此后,宋江绝对没有再讲过这两个字。即便是在大聚义时,提到过“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也绝对没有涉及“招安”二字。
而且,这一处,也高度疑似续书作者窜入原著,加了这样一句与原著精神完全背离的话。尤其是出现“朝廷”这个符码,就是与施耐庵原著作对的明证。施耐庵设计的梁山好汉,都是霹雳大仙(包括玄武大帝)放出来的妖魔,是要与朝廷对着干的。这一点,我在本回答的导语中已经举证了。
而且,罗真人派公孙胜以五雷天罡正法监军梁山,已经否决了九天玄女“辅国安民”的替天行道主张,梁山好汉是不会去辅佐朝廷的。宋江在大聚义时,进一步否决罗真人“保国安民”的替天行道,号召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是北宋灭亡,金兵入侵时,梁山好汉抗击金兵的誓言。朝廷都没有了,宋江还会希望所谓的“朝廷”赦免逆天大罪吗?
出现在梁山上的那只大金盘,其实就是北宋灭亡的暗喻。大金盘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意味着北宋被金国灭掉。这只大金盘后来落到了梁山正南,也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隐喻。朝廷都没了,施耐庵还能说这样的话吗?
如果说,这也是孤证,那么,我再举一条证据,来坐实这个观点。
梁山大聚义之后,故事忽然反转,梁山好汉又变成了肆意劫掠的草寇。而且,书中出现了一段与前后故事都不相衔接的“菊花之会”。
我曾经通过《全宋词》判断过这个故事,认为“菊花之会”是《容与堂本》重新刊印时写的,1940年以前,是没有这么一段荒诞的情节的。这段故事说,宋江借菊花之会,极力表达自己的招安愿望,招致武松、李逵、鲁智深的反对。
然而,写这段故事的操刀手却不顾原著文本,忘记了《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就是武松。同时,又不顾后面的续书,说如果招安,鲁智深便要“各自寻趁”,散伙了事。鲁智深“各自寻趁”了吗?不仅没有,打得还很欢实,屡屡为朝廷立功。
“菊花之会”之所以会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是因为要分出阶层来,武松、李逵、鲁智深怎么能够跟地主出身的宋江一个立场呢?
所以,宋江“一心想被招安”,都是续书为了反转《水浒传》,宣扬忠君思想而瞎说的。“菊花之会”反对招安,反对忠君思想,但却表错了情。
宋江确实想过当官,但千真万确地造反了
浔阳楼题反诗时,宋江就曾经表达过仕途经济的愿望,表露了“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心愿。这其实也没有错,王伦都还想着科举仕途呢。王寨主难道不也造反了吗?
有观点说,宋江仗义疏财是为了笼络人心,为自己的仕途铺路。之后造反,也是曲线实现自己的仕途抱负。如此之说,还真不知道是宋江傻,还是施耐庵不智,竟然如此折腾去做官,他们两人都没有发烧吧。
书中明确写的是宋江仗义疏财,专门针对的是有苦有难的下层人等。无论谁有疾病困苦,只要找到宋江,都能得到救济。因而,宋江得绰号“及时雨”,施耐庵说他“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
难道施耐庵写的不算数?也是“孤证”?
宋江花钱做慈善,施耐庵只字未提他这样做是为了做官。假如宋江真的一心要做官,那就得行贿官府,拿这些钱买个官,一定不是难事吧。犯了事的杨志都能够上下打点,在枢密院得到了官复原职的申告文书呢。
如果说宋江花钱是收买人心,以实现自己的仕途经济,莫非郓城县令,或者是济州府尹是民选的?
以此而言,宋江绝对不是一个官迷,他只是一个怀抱读书人的理想而已。如果这一点也值得指责,那么,咱们大家还读书干嘛?读了书又去求职干什么呢?
实际上,宋江的“仗义疏财”就是《水浒传》中的一道“江湖令”,是用来召集梁山一百单八将聚义的。一百单八将人人都是“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的天罡地煞,宋江召唤英雄,难道自己背叛自己,要去实现自己的仕途愿望吗?
当然,胡说八道的续书《征四寇》就是这么说的。
此处,还要特别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被公认为最坚定的造反派林冲。这个人物被说成了是晁盖派系的,是宋江的对立面。这样说就有点不顾文本了,林冲坚决反对招安没有错,但是,在续书中,林冲为何不杀高俅,而是跟着宋江招安了呢?
电视剧演到这个情节时,纷纷篡改续书中的情节,干脆让林冲死了干净。否则,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林冲与宋江才是一个阵营的,他们都是来自伏魔之殿的道家星煞。晁盖是佛门的托塔天王,说林冲是晁盖系的,是不是说林教头是一个背叛教门的叛徒?假如说是,那么,林冲不杀高俅,还跟着宋江招安,那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林冲不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续书不仅污蔑了宋江,也污蔑了林冲、武松、鲁智深这样的好汉。同样,也给晁盖的脸上抹了黑。
《水浒传》中有两个托塔天王,一佛一道,这两个托塔天王最终将合二为一。那么,晁盖、宋江就是“佛道合一”,一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豪杰了。
无论是晁盖,还是宋江,以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都是抗金英雄。因为,《水浒传》中出现了“岳庙”,也出现了《宋史·岳飞传》中的“尽忠报国”。
如此高的立意,竟然被续书所颠覆,宋江变成了“一心想被招安”的投降派,真实可惜了《水浒传》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