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周昭王是怎么死的?周昭王姬瑕为什么会死在楚国?

西周王朝的第四位君主,周昭王姬瑕,他的名气当然和他的长辈们没法比,甚至连周幽王都比他有名。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无非就是一个原因,他的事迹不出名。历史上的君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事情足够出名,就不怕这个人不出名。但是,尽管名气不高,毕竟是一代君王,而且还是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治世成康之治之后的第一位君王,姬瑕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呢?

上回说到了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两代君主共同开创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在史书中有所记载的盛世时代,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年代,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或许真的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能够做到这一些,却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一般来说,既然前面有这样一个时期的铺垫,后面更应该是一个盛世王朝才对,就比如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之后就迎来了汉武帝,他颁布了各种政治措施,在文化上独尊儒术,开疆拓土,终于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尽管后期穷兵黩武,再加上巫蛊之祸,却也不能否认前期他的功绩。

周昭王的时间比汉武帝早了近一千年,自然不可能知道汉武帝做过些什么,但是,前面有爷爷和父亲的功业,他当然也想青出于蓝。于是就希望能够继续开拓周王朝的疆域,亲自率领大军南征荆楚,也的确攻下了不少地盘,获得大量财宝。但是,不敢确定的是,周昭王会否是因为“王道微缺”,最终招致祸端。

说起来,“王道微缺”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迷信的成分。最初是因为周昭王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982年的时候,西周都城镐京突然出现一些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河水、井水、泉水、池水同时涨起,尤其是井水,竟然直接溢出来了。紧跟着,整个地面都摇晃起来,夜间还有异象,连二十八星宿都看不见了。这种说法在迷信的古人看来,自然是有着更深层面的含义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上天的意思,因为君王为“天子”,是上天的儿子,上天降临这样不好的异象,自然是因为“天子”。

迷信自然是有的,但是周昭王后来的表现,才是真正的“王道缺失”。异象出现的同年七月,鲁国政变,鲁侯的弟弟杀死鲁幽公,夺取了他的侯位,自称“魏公”。但是面对这样逆反的事情,身为诸侯统领的周昭王,居然管都不管,就只当是一个新闻,听过就罢了,没有表示出一点愤怒。这种情况下,其他人自然就有想法了,鲁国可以,别国自然也没什么不可以,于是,各地恃强凌弱的现象屡见不鲜,朝堂之上自然也会产生多种想法。

这样的人,已经不是“王道微缺”这个等级了。这种说法听起来挺隐晦的,说白了那就是不务正业。普通人不务正业,影响的是自己的家庭,在整个国家范围内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周昭王那可是君王君王不务正业,想想都觉得可怕。

由于时间距离西周建立业有了几十年了,当初跟随武王争夺天下的很多忠臣良将都一一过世,比如周公姬旦,比如召公姬奭。如果这些老臣还在,必然会因为自己在朝堂上的威势,对君王有一些约束,而且他们会精心培养这个新的君主,可是这些老臣当然不可能拥有无穷的寿命,离开也是迟早的事。

没了这些约束,周昭王的心自然就和他的父亲、爷爷是不一样的,不会那么在国事上用心,但是又想建功立业,怎么办呢,征战。扩大疆土既然不是坏事,但是周昭王没有身为一个君王应有的对于军事的判断能力,只是无节制地征战,劳民伤财。虽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东夷,是那个时期对于东方各国的泛称,因为这些国家一会儿俯首称臣,一会儿起兵反叛,因此周公和周成王的东征,已经平息了大部分地区,只有淮夷、徐夷拒不投降。

周昭王瞅着这块地,正巧碰上以楚国为首的方国进犯,周昭王于是派兵南征。楚国一向被视为异类,最初是侍奉文王的功臣鬻熊的后人熊绎的封地,方圆五十里,但是逐渐与当地的荆蛮融合,形成了荆楚文明,与中原文明分庭抗礼,时间一久,两种文化之间就产生了隔阂。

昭王伐楚,前后一共有三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第三次。周昭王一直打到了楚国国都丹阳,因为上一次楚国的胜利,大家都有所准备。因为地域差异,造成周昭王的军队瘟疫肆虐,于是在楚地大肆劫掠,可是毕竟是异地作战,对这里不适应,最终不得不班师。回到汉水边发现没有船只,周昭王下令周边渔民限期造船。渔民为周昭王特制了一种船,当船只行驶到江水上的时候,船体经受不住,就这样都沉了,周昭王自然也葬身水中。

这种说法周人自己讳莫如深,但不代表不真实,齐桓公伐楚时就这样说漏嘴了。周昭王的尸体被水性好的贴身侍卫拖到岸边,运送回镐京安葬,之后长子姬满继位,这就是周穆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昭王  周昭王词条  楚国  楚国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