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历史上微服私访的皇帝都在民间做什么?真的是体察民情?

在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微服私访,说到微服私访是指皇帝们偷偷的来到人间,对人间老百姓的疾苦进行暗访,类似于现在的一些检查组一样。有关皇帝的微服私访大家一定会想到的就是康熙微服私访了,其实,这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事件了,不过,据说康熙在位并没有过微服私访,因为如果去民间,老百姓都认识康熙,起不到私访的作用,历史上微服私访的皇帝都在民间做什么?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一提到皇帝微服私访,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康熙微服私访》,不过根据历史学家的考察,这事压根就不存在,微服私访这件事,康熙皇帝曾经也明确的拒绝过。康熙皇帝觉得,首先自己有能力做自己的情报网,想要了解民情,自己的情报体系能帮助自己完成,所以没必要微服私访,而且天下百姓都认识我,微服私访这件事还是不怎么现实。

其实微服私访这种体恤民情的方法其实是下下策,有比这些个更有用的方法,但是为何很多皇帝偏偏喜欢微服私访呢?尤其是那种在深宫之中长大的人,就算生活的很奢华,但是因为活动区域有限,就像关在笼子里面的小鸟,总希望出去看看。而且在深宫里面,除了太监就是美女,三宫十六院看多了也会看厌,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微服私访就成了很多皇帝喜欢干的事,而且有不少皇帝在微服私访之后,还取得了巨大“战果”。

对于微服私访的皇帝,比较著名的有汉朝的刘骜,他当上皇帝之后就对大臣说要去体察民情,然后就带着自己的手下出宫了。开始还好点,知道到处转转,后来刘骜发现利用微服私访猎艳,那感觉简直就是妙不可言,于是就直接体察到青楼去了。其实就是出去寻乐子,跟现在男人都一样,家里婆娘放着不要,喜欢出去找刺激。刘骜同志“征战”青楼界最大的战果恐怕是拿下赵飞燕吧,这个“战利品”他带回宫中之后,很是爱惜,后来听说赵飞燕还有个妹妹,那这个“附属战利品”也被刘骜招入宫中,来了个姐妹双飞。后来刘骜在赵飞燕软磨硬泡之下,废了许皇后让赵飞燕当了皇后,这一下小三转正直接把大汉皇朝搞得鸡犬不宁!

大宋皇朝是一个充满文艺的皇朝,就连皇帝微服私访,去猎艳都是那么的文艺,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宋徽宗他虽然昏庸,但是他不残暴,这或许是大宋皇帝都有的品性吧。当时宋徽宗身边有个宦官叫张迪,推荐了镇安坊的一个艺女给徽宗,那就是李师师。第一次见李师师是徽宗假扮富商前往的,徽宗在去了之后,李师师以为只是个普通的财奴,就一拖再拖,以至于很晚徽宗都没见到李师师,但是徽宗还是耐心的等待了下来。由于拖的比较晚,李师师只给他弹了三首曲子,天就亮了,徽宗于是就直接回宫了。

随后京城就传出了徽宗去镇安坊见李师师的传闻,镇安坊的李姥,也就是抚养李师师长大的一个娼妓知道消息之后吓的要死,很害怕徽宗会灭她九族,并且怪罪李师师轻待了徽宗。不过徽宗不管是处于道德原因还是处于对李师师的喜爱,并没有责怪他们,而且还给李师师送去了很多值钱的宝物。而李师师也知道,徽宗并不是一个无理之人。

随后的几年中,徽宗经常私会李师师。有一次韦妃问徽宗这个李师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徽宗说,李师师没有高贵的地位,但是她有优雅的姿态和潇洒的气度,卸下你们仪容装束跟她一比,你们就知道她哪里与众不同了。就算徽宗如此喜欢李师师,也没有对李师师用强,也没有把李师师接入宫中,而是给了李师师自由之身。

后来金国不断进攻大宋,李师师知道消息后,把徽宗数年以来赠送给自己的金银财宝全部上交给了开封府,希望能给前线将士贡献微薄之力。后来金国攻破开封之后俘虏走了徽宗,钦宗二帝,并且金国皇帝希望能找到李师师。最后在汉奸张邦昌的带领下,金军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在此大骂张邦昌道“我一个低贱的女人,因为皇上的垂爱,宁愿一死,也不会屈服与你们。而你张邦昌这个汉奸,国家对你不薄,你却毁了大宋江山。现在不但给金人当走狗,还要把我献给金国皇帝,我死也不从”。说完,李师师就把头上的金簪猛刺自己的咽喉,但是当时没死,李师师就把金簪吞下去才死。最后在金国的宋徽宗知道李师师死后痛哭流涕。

还有一个朝代的皇帝最窝囊,清朝同治皇帝那会儿也喜欢偷偷到处逛青楼,这个清朝我无感,所以不想详细说他了,简单说一下,同治最后估计是到处逛青楼,得了梅毒死了,年仅19岁,一同死去的还有他未完成的大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体察民情  体察民情词条  微服私访  微服私访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解密

 古代守陵宫女守陵时做些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宫女守陵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是起源于西汉时期,也是从汉高祖刘邦那个时候开始的。刘邦去世之后,当时给刘邦守陵的人数达到了十几万人,这是在史料...(展开)

解密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为什么没有成功?

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并不在少数,然而结果却有喜有忧。成功的,如刘邦和朱元璋那样,改朝换代当上了皇帝,而失败的恐怕就很多了。例如崇祯年间的李自成起义,虽然他顺利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