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影视影响一直被当作是奸臣,因为司马懿最后发动了政变灭掉了曹家的势力,改成自立为王。但是仔细观察司马懿的一生,最后打动政变到底是预谋已久还是被曹爽逼的走投无路呢?因为司马懿活的实在太久,所以等曹芳上位已经是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而曹爽就显得太稚嫩了,而曹爽又处处为难司马懿,最后司马懿忍不住发动高平陵政变夷了曹爽三族。
在两人合作的早期,处理政务时,曹爽和司马懿两人还互相谦让,司马懿每次都让曹爽先决定,曹爽则作出谦让低调的姿态,可以说,在早期,两人都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这是曹爽的低调行事,因为对于曹爽来说,司马懿就是长辈。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在焦急中耐心等来的一个绝佳机会,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此次行动应该酝酿了很久,至少在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时候就有了定夺——3000死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招募、训练、隐匿、运作绝非朝夕之功。司马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他在曹爽集团的排挤下正在失去权力。而他失去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子孙不能承继大业。
曹爽与司马懿最初并无冲突,还拿他当爹一样供着——“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当然这个可以理解为手段,不一定出自真心,但他对司马懿也的确没有明显抑制。曹叡托孤时司马懿是太尉,没有“录尚书事”的行政权。少帝曹芳继位后其职务变更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绝对的实力派。
当然以他自己的阅历,也必然知道,夺权成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家族地位的提升,提升之后就是继续维持,他对长子司马师的期望很高。所以高平陵之变的策划,司马懿只跟司马师交代,司马昭到政变前一天晚上才得到父亲和兄长所决定的事。
曹爽此举的目的,是打算任用何晏、邓飏、丁谧等人进行后世称为“正始改制”的行政改革。也正是这项改革危害了司马懿的核心利益,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正始改制”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厉行节俭不用说,司马懿也没反对的理由,取消州、郡、县行政体系中郡一级设置的简政政策也没来得及实行。
司马懿就没那么客气了,曹爽弃权后即被软禁,监视可谓密不透风。而司马懿最终食言,将曹爽兄弟以及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全部夷灭三族、斩草除根,就完全是为子孙铺路的态势了。
人人都有防范意识,司马懿也不例外。司马家族对曹魏本是死忠,但曹氏家族对司马家族一直存有戒心。曹爽把事情做绝,司马懿不得不出手。司马懿得手后,并未篡逆,但给司马炎篡逆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曹魏被晋取代,司马家族应该感激曹爽。